搜索
周启兴的头像

周启兴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13
分享

鹿鸣山开发

鹿鸣山的春天来得总是比其他地方晚一些。三月的风还带着刺骨的寒意,吹过那片荒芜的山坡,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儿,又轻轻落在那些歪歪斜斜的墓碑上。

马老六扛着锄头,慢悠悠地走在山间小路上。他今年五十八岁,是山下马家村的老住户,一张黝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这条路他走了大半辈子,闭着眼睛都能摸上去。山上的野坟他再熟悉不过了——那些东倒西歪的墓碑,长满杂草的坟包,有些连墓碑都没有,就一个小土堆,谁知道埋的是谁?

"老六,这么早上山啊?"同村的李二狗迎面走来,手里拎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香烛纸钱。

马老六眯起眼睛:"哟,二狗,你这是给谁上坟啊?我记得你爹不是埋在村东头的老坟地吗?"

李二狗神秘兮兮地凑过来:"你不知道?市里要在咱们鹿鸣山开发旅游区,听说这些野坟都要迁走,有补偿款呢!我这不是提前来看看,有没有我们李家的祖坟。"

马老六嗤笑一声:"得了吧,这些野坟少说几十年没人管了,谁知道是谁家的?"

"嘿,现在不是讲究认祖归宗嘛。"李二狗拍拍马老六的肩膀,"你也赶紧找找,万一有你们马家的祖坟,那可是一笔钱啊!"

马老六摇摇头,继续往山上走。他心里清楚,这些野坟大多是解放前就有的,有些甚至是乱葬岗,哪有什么主儿?可走到半山腰时,他的脚步却慢了下来——往日荒凉的山坡上,今天竟然三三两两都是人,有的在清理坟头杂草,有的在擦拭墓碑,还有的正在烧纸钱。

"奇了怪了,"马老六嘀咕道,"这清明节都过去半个月了,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孝子贤孙?"

回到家,马老六把这事跟老婆王桂芳一说,王桂芳立刻从凳子上弹了起来:"哎呀,你这个榆木脑袋!人家都去认祖坟了,你还在这儿傻站着?赶紧的,明天一早就上山,把咱们马家的祖坟找出来!"

"咱们家祖坟不是在村西头吗?哪来的山上祖坟?"马老六皱眉。

王桂芳拍了下大腿:"你爷爷的爷爷那辈不是从山上搬下来的吗?说不定山上真有咱们老马家的坟!再说了,就算是认错了,谁还能查几百年前的事?"

第二天天还没亮,王桂芳就把马老六从被窝里拽了出来。两人带着铁锹、镰刀和一早准备好的香烛纸钱上了山。清晨的山上雾气蒙蒙,却已经有不少人在忙碌了。

"老六,你们也来找祖坟啊?"同村的赵大富正在给一座坟头培新土,坟前摆着新鲜的水果和糕点。

马老六支吾着点点头,拉着王桂芳往深处走。他们找了半天,终于在半山腰背阴处发现了一座几乎被杂草淹没的老坟。墓碑已经歪斜,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只能隐约辨认出一个"马"字。

"就这个了!"王桂芳兴奋地说,"你看,有马字,肯定是咱们祖上!"

马老六蹲下身,用袖子擦了擦墓碑:"这字都看不清了,谁知道是不是..."

"闭嘴!"王桂芳瞪了他一眼,"从今天起,这就是咱们马家的祖坟!赶紧的,把草除了,把坟修一修。"

接下来的几天,马老六夫妇几乎天天上山"照料祖坟"。他们清除了坟头的杂草,给坟培了新土,还请人重新刻了一块墓碑,上面工整地写着"马氏先祖之墓"。王桂芳甚至从镇上买来了大理石围栏,把坟地围了起来,看起来颇为气派。

村里很快传开了消息——马老六家在山上发现了祖坟,修得可排场了。一时间,山上更热闹了,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的祖坟,墓碑被重新立起,坟头被修葺一新。有些连墓碑都没有的野坟,也被村民们"认领",立上了崭新的石碑。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镇上传来消息:旅游开发项目搁置了,投资方撤资了。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村民们的热情。

第二年清明节再次到来时,鹿鸣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那些曾经被精心修葺的"祖坟"再次被杂草包围,新立的墓碑在风吹雨打下很快变得斑驳。马老六家的"马氏祖坟"也不例外,王桂芳再也没有提过上山祭扫的事。

"我就说嘛,"马老六蹲在自家院子里抽烟,对邻居说,"那些野坟哪有什么主儿?都是冲着钱去的。"

邻居摇摇头:"可不是嘛,听说李二狗认了五座祖坟,光修坟就花了小一万,这下亏大了。"

时间一晃又是一年。这天,马老六正在地里干活,村里的大喇叭突然响了起来:"全体村民注意了!市里已经正式批准鹿鸣山旅游开发项目,明天市领导要来举行开工仪式..."

马老六的锄头停在了半空。他扔下农具就往家跑,一进门就喊:"桂芳!桂芳!项目定了!真的要开发了!"

王桂芳正在厨房做饭,听到这话,手里的锅铲"咣当"一声掉在地上:"真的?那咱们的祖坟..."

"赶紧的,明天一早就上山!"马老六激动地说,"这次可是动真格的了!"

第二天,整个马家村都沸腾了。村民们扛着工具,提着祭品,争先恐后地往山上跑。镇上的花店老板乐开了花——所有的菊花一早就被抢购一空,连库存的塑料花都卖光了。

马老六和王桂芳来到他们去年"认领"的祖坟前,发现坟头已经被人清理过了,还摆着新鲜的花束。更让他们吃惊的是,坟前跪着一个陌生男人,正在烧纸钱。

"你是谁?这是我们的祖坟!"王桂芳冲上前去。

那男人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大姐,你认错了吧?这是我爷爷的坟,我们马家祖上传下来的!"

"放屁!"王桂芳气得脸都红了,"这明明是我们去年找到的马家祖坟,墓碑还是我们立的呢!"

两人争执不下,差点动起手来。最后那男人悻悻地走了,边走边嘀咕:"不就是想要拆迁费吗?装什么孝子贤孙..."

这样的情况在山上比比皆是。几乎每座稍微像样的坟前都有人在争吵,都在宣称自己对祖坟的所有权。有人拿出家谱作证,有人叫来村里老人作证,更有甚者,有人连夜伪造了墓碑。

一周后,镇政府贴出了拆迁补偿方案:普通坟墓迁移补偿五千元,有百年历史的古坟补偿一万元,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特殊坟墓补偿三万元。标准一出,村民们更加疯狂了。

马老六和王桂芳日夜守在"自家祖坟"前,生怕被人占了去。他们还特意请来了镇上的文物贩子,想方设法证明这是一座"古坟"。村里有人开始偷偷往自家祖坟里埋"古董",有人给墓碑做旧,更有人半夜去偷别人家坟上的老砖,用来装饰自己的"祖坟"。

一天夜里,马老六正在坟前守夜,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挖土的声音。他悄悄摸过去,发现李二狗正在挖一座无主的老坟。

"李二狗,你干什么呢?"马老六大喝一声。

李二狗吓了一跳,手里的铁锹差点掉在地上:"老、老六啊...我这是...这是在修祖坟呢..."

"放屁!这明明是无主坟,你想偷砖吧?"马老六眼尖地看到李二狗脚边放着几块老青砖。

两人正争执间,突然"轰"的一声,李二狗刚才挖的地方塌陷下去,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洞口。

"这...这是..."李二狗吓得后退几步。

马老六壮着胆子用手电筒往里照了照,倒吸一口冷气——洞里整齐地排列着几具骸骨,还有一些锈迹斑斑的金属器具。

第二天,消息传开了:鹿鸣山发现了古墓群。市里派来了考古队,将整个山头都围了起来。村民们被禁止进入,那些所谓的"祖坟"也都成了考古队的调查对象。

考古工作进行了一个月,最终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些所谓的"祖坟",绝大多数都是无人认领的野坟,有些甚至是解放前的乱葬岗。只有极少数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而且大多已经无法考证墓主身份。

拆迁补偿的事自然也就黄了。政府决定保留这片古墓群,作为旅游区的一部分。村民们白忙活一场,那些花在修坟上的钱全都打了水漂。

今年的清明节又到了。鹿鸣山上,那些曾经被争抢的"祖坟"再次恢复了往日的荒凉。只有考古队留下的标记牌在风中轻轻摇晃,仿佛在嘲笑人们的贪婪与虚伪。

马老六偶尔还会上山,坐在那块他亲手立的"马氏先祖之墓"碑前抽烟。墓碑已经被考古队证实是伪造的,下面埋的根本不是什么马家祖先。

"人啊,"马老六吐出一口烟圈,自言自语道,"活着的时候没人管,死了倒成了香饽饽。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连祖宗都不认啊..."

山风吹过,卷起几片枯叶,落在那些无人问津的坟头上。从远处传来,旅游区建设的机械声打破了鹿鸣山的寂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