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堵河》的头像

《堵河》

内刊会员

散文
202510/13
分享

五叔圆梦

张雅屏

我幸运地出生在竹山这片热土上。从牙牙学语到背着书包上学堂,工作从贫困山区小镇到美丽繁华的县城,工资由刚上班时的180元增长到现在的6000多元,历经三十余载,见证了农村老家翻天覆地的变化。闲暇之余来到五叔的家,我要道一道五叔家的巨变,并絮叨一下给我带来的幸福感。

近几年,对我们夫妻俩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周末回农村五叔家了。记得我还小的时候,身强力壮的五叔常常蹲在土房屋檐下,夏天厚厚的衣服渗出白盐汗,木讷地抽着呛人的旱烟,唉声叹气地叨咕着:我空有一身力气,光靠十几亩薄地,啥时候能攒够钱盖砖房哟?

现在请看:满山满畈的茶树,乡村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光伏发电,新改造的村级广场,红白喜事间白墙黛瓦,门楼子挑起飞檐。走进村庄,路旁整齐摆放的环保垃圾桶,干净的入院路,窗明几净的两层楼安置房,已经成为村民生活的标准配置。茶园一望无际,长势喜人,香菇大棚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为此,每次回老家我都特意到村口就下车,徒步走上几里,感受乡村特有的宁静。淡淡清香缠绕而来,静静芬芳飘逸远去。泥土的气息,树木的青葱,庄稼的活力,都能带给我美好的怀念与希望,让我醉在其中。每每这时,都会让我想起2005年堂弟结婚的场景:天空灰蒙蒙,路上黑乎乎,尘土飞扬,拉嫁妆的车子停在河对岸公路上,是五叔请了壮年小伙子抬嫁妆到家的。河没架桥,踩着上冻的青石板,一不小心就差点掉到河里,还要爬一座半山坡,两间土坯房孤独的屹立在半山上,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

如今,水泥路直接通到五叔家稻场,终于圆了祖祖辈辈的梦想,也加快了五叔奔向富裕的步伐,让山货有了更好的销路。

五叔家五口人,2015年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底住上了125平方米的集中安置房。房屋有内置楼梯间,楼上是几间卧室,还外带一个大露台,挂了一溜边的腊肉,种了十几盆绿植。楼下厨房、卫生间、客厅,生活设施样样齐全。当地政府从农民实际出发,还在后院统一修建了小猪圈、小鸡舍、柴火棚,还搭了柴火灶,方便喂猪养鸡。前面稻场边统一规划,一家一小块菜地,满院子飘香,十足的烟火气。勤劳的五叔五婶一刻不愿意闲,每年养殖家猪4头,卖两头,杀两头,散养土鸡数只,春天还摘茶叶卖……每年的扶贫补贴款都好几千!五叔除种植了自家责任田、茶园管护、香菇大棚种植、烤酒,还捡种了几亩抛荒地,农闲时也在集镇打零工挣钱,日子过的真心不错。这么多年,他的心病就是要改变居住环境,想攒够钱把土房拆了盖上楼房,如今正好赶上好政策,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终于从半山腰搬到了公路边,五叔一家真是乐得心花怒放。五叔的梦终于圆了!

吃着五婶自家农家肥种的青菜,喝着猪蹄子汤,嚼着自家散养的大公鸡,就着五叔自己烤的香醇苞谷酒,幸福感一次次递增。满院子的乡亲们举杯同庆,边吃边聊,隔壁大爷还唱了几句顺口溜:“惠农补贴多,农民笑呵呵。政策润心田,村貌换新颜。村建小公园,农民也休闲。”气氛极其热烈。在乡亲们中间,我无时不感到大家对生活的空前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和赞美!我也忍禁不住地多喝了几杯,给乡亲们打气。

五叔作为一家之主,总会举起酒杯激动万分地说:如今用上“水厕”,医药费报销,免费健康体检,你看还有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和评估报告呢,五叔忍不住拿出一沓资料给我看。接着絮叨:我们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我每年还有光伏公岗补助千把元,真正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的好日子啊。

不爱说话的五婶笑眯眯地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穷日子,只知道守着土地种上玉米高粱,一年一个秋,抛去成本,收获甚微,这几年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茶叶和香菇产业,我们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别提有多高兴啊。

在五叔家吃了晚饭,我妈去家门口的广场散步。大婶们开心地跳着广场舞,小朋友们在健身器材上玩得大汗淋漓,他们的快乐和喜悦之情在音乐声中尽情释放。一个老汉笑眯眯地说:“我今年茶叶套种甜玉米好收成啊”,另一老汉接话:“往年都是农民上交国家钱,如今国家给我们发钱,政策好了,我要把身板养好点,多活几年……”是啊,如果不是党的农村政策好,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后期的维护、农村居住条件的巨大改善,都不可能实现。

回到五叔家洗漱完毕,我享受着山村的宁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耳听着稻田里的蛙声,恬然入梦,一夜安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