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每当四月繁华落尽,我便不禁忆起鄂西南长阳深山里,故乡那漫山遍野的油桐花盛开的壮观景象。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我甚爱油桐花,皆因与它深为有缘。我小的时候,与小伙伴们没少在热闹的油桐树间度过。我们在布谷声声里,常常爬上高高的树杈,在花香四溢的繁花间嬉戏,便与美丽的蝴蝶、繁忙的蜜蜂,以及有着白色花瓣、橙红花心的小喇叭油桐花融入到一起了。父母则在田间忙碌着,为玉米地间苗、除草、上肥,脸上无不洋溢着充满希翼的笑容。
后来,我到村小学就读,清晨上学、傍晚放学回家,及至上初中、高中放周末,十余年来从春末到夏初,一路桐花如影相随,不是头顶灿烂,就是脚踏缤纷。年少的我渐渐体会到,此时春天的生机,经过整个冬季的孕育,终于全然释放,才绽放出如此酣畅淋漓之美;此刻的农人,度过漫长的寒冬和苦苦的等待,终于扬眉吐气,才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春景的极致中。我时常勉励自己,要像桐树身披灿烂朝阳、桐花傲立枝头,就得不畏艰难,在沉默中等待怒放!
桐花万里丹山路。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五月初的一天,茂盛的桐花宛若雪花洒满山野。我刚二十来岁,要从石钟岩乡下老家赶往长阳县城龙舟坪,参加全县招干考试。为此,我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后,在乡里被聘为农技员工作已近三年,复习备考已一年了。
出发前头一天,满树的桐花分外妩媚。不曾想,春末夏初的雨既缠绵也猛烈,竟然一夜倾泻个不停,致使清江河水暴涨。我凌晨五点便起床,冒雨紧急步行近十里山路,于早上六点到达刘坪乡乘车点,顺利地搭上了前往县城的长途班车。当车前行不久,将至中武当天柱山时,前面公路因暴雨出现山体塌方,只好调头往回行驶,来到鸭子口清江轮渡口等待摆渡,以期望取道南边公路到达县城。
面对一夜猛涨的滔滔清江水,我们一车人都面露愁容。大家知道,前河路即翻山越岭到县城已经行不通了,如果走南边公路又过不了江,今天就去不了城关了。想起明天早上就要开考,我的心里十分焦急,便默默地念叨:“坚强不屈的油桐树啊,无惧那风吹雨打;美丽纯洁的油桐花啊,助我闯过每一道关卡......”
正所谓“桐花五月雪,福佑不停歇”,越是坚持努力越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一会儿,奇迹出现了,雨消云散。“呜——”,汽渡船一声长鸣,终于开航了。于是,我们随客车有惊无险地安全过江。后来才知道,这天就只摆了我们那唯一的一渡,可见此次是何等的幸运!
这天晚上,容不得我流连于华灯初上、车水马龙的城关街景,便匆匆入住旅社,投入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温习中。我把早已预备好的重点内容复习卡片,从头到尾过了一遍又一遍,不觉已是午夜时分。手里拿着以一朵桐花当作的书签,虽然已经干枯发黄,但放在鼻子上嗅一嗅,似乎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扉,倦意顿消,信心倍增。清晨,市井长巷来来往往的人们,任由铁掌皮鞋在街道上发出此起彼伏“叮叮当当”的鸣奏,让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想,或许一如山里的桐花迎着灿烂朝阳开放的声响,这便是每日城市花开的声音吧。或许每个城里人是城市这棵大树上的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和使命。
至于当日的考试,可以说是身带桐花香,做起试题来如桐花般赏心悦目。我以全县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被顺利录取。因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依稀记得笔试中有一道有关金钱的政论题。我便想起当时一首流行歌曲中的歌词:“钱哪......不要一心只为了钱啦,被它牵着鼻子跑。”于是,行文以此活泼形式开头并切入主题,提出明确反对拜金主义,树立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的金钱观,进而引论出“小人谋己,君子谋众,大丈夫谋天下”,以周恩来等仁人志士为例,为了国家和劳苦大众的利益,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的利益观,进而升华出作为一名农家子弟的价值观,旗帜鲜明地表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立志为改变家乡面貌、为山乡群众谋利益,奉献毕生力量。此文固然获得了高分,但我深知“知行合一、笃行致远”的道理,从而成为我入职近四十载以来,不改初衷,一直不断努力前行的方向。
兰叶负龟初荐祉,桐花集凤更来仪。又是一年桐花开,我在开启事业的同时,也得到了爱神的眷顾。我与文静素雅的春姑娘相知相爱,是那段青葱岁月最美好的记忆。我与她是初小的同学,同为农家的孩子,彼此邻村,长辈们均十分熟悉和了解。只是后来她只身前往江城武汉,投靠大舅,成为了一名纽扣厂的员工。而我依然在大山里坚守,刚刚在乡里参加工作,开始追寻着一生的职业梦想。
桐花绚烂的日子,我时常守候村头,期待着与她的美好邂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天她从汉回家看望父母,我们不期而遇。彼此的脸上充满着盎然生意,春风扑面,浓浓的爱意顿时涌上心头。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恰是一树树桐花,在蓝天白云下烂漫地绽放着,枝头一朵朵小喇叭摇曳着橘红色的风铃,在温柔的春风里轻歌曼舞。
一晃就是金秋十月,圆圆的紫红色的油桐果挂满一树又一树,我们的爱情也硕果枝头。她本可以在大都市安家从而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却毅然选择了归来.....
在老家隆重而简朴的婚礼上,我坚定地表示“在地愿为连理枝”,定然一生精心呵护,让爱情之树如桐树般扎根大山、向阳而生;让爱情之花似桐花一样持久纯真、真爱长存。
一年一度桐花开,四十载风雨同行。如今,我们的这棵油桐树已经长成了枝叶繁密的大树,生机勃勃,花开缤纷,硕果满枝!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高亢而悠扬、伤感而希望的“映山红”伴随着我少年的心事成长。
阳春三月,我时常徜徉在故乡山间,那一簇簇映山红,开得好生了得。有粉红色的,粉得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不禁想起佳人粉黛的脸,一颦一笑,眉目传情,令我的心扑扑直跳;还有朱红色的,像极了春天的晚霞,不知怎么,就在春风吹拂间,洒落了一地,顿时染遍了整个天际;更有紫红色的,紫得让人痴迷,那淡淡的忧伤,在细细的、斜斜的连绵春雨中,花蕊滴落颗颗晶莹剔透的心事,更加让我猜想她心底的秘密。
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如同映山红一样俏美的英,是我小学的同学。她扎着一对长辫子,圆圆的脸蛋上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英的家境虽算不上富裕,但作为生产队长的幺女儿,穿着颇让同学们羡慕的花衣裳,加上她的学业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更令同学们刮目相看,她作为班长,美好的前程似乎在等着她。
五年光阴一晃而过,我们很快小学毕业。我跟随作教员的幺爹来到外乡一所中学就读,而她则顺利地进入到本乡中学念书。之后,便断了音信。
六年后,在一个春末夏初的寻常日子,满山的映山红开得正旺。我已经在乡里参加工作,回家探母,偶遇她在我家。原来她和同伴们在山野里,寻摘山胡椒,贤淑的母亲便热情招呼她们到家中喝茶小憩。只见她一身村姑打扮,依然是爽朗的笑声,浑身透着大山的灵气。
经打听,她初中毕业后,由于患了一场大病,便辍学在家了。想来她如此好的资质,竟然.....,我在心里为她深深惋惜。
转眼又是八年,我调往县城工作。一个初夏的晌午,在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街道,那是最繁华的清江路,偶遇了她。她推着餐车,依然灿若映山红,一看便知,她在做着流动餐饮的营生。她见到我,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但又不失大方地与我打着招呼。她笑容满面地说,前些年,嫁到一个县城郊人家,男人是个做小买卖的,他们已经有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儿子呢!我打心底地为她祝福,临别彼此说:“有事多联系!”
目送她娇美而匆忙的背影,我的心中不免生出一些伤感来。当然,不为营生之苦乐。我以为,无论为何种生计奔忙,但凭自身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便值得尊重。只叹人生之际遇,一如开放在山间的映山红,越是美丽娇艳,越要饱受雨打风吹。
岁月流转,转眼又过三十载。在一个金枫飘零的深秋清晨,我们彼此再遇时,她已是红颜渐老。她手里攥着一张前往南方某城的长途车票。她淡淡地说,她与那男人分手了。我从她的眼里,读懂了决绝,更读懂了风雨过后的坚韧。她坚定的眼神,言说着她南飞的决心。
拂去阴霾,天空放晴。她登车与我挥手作别的瞬间,我的眼前浮现出故乡的山野,那映山红傲然怒放的倩影。
不经意间,那耳熟能详的“新映山红”歌声响起:
映山红,映山红
长在悬崖石缝中。
何须名苑看春风,
一路花开满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