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玉平的头像

何玉平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10/19
分享

青石板上的星群

——评李星吾《来洞庭南路打卡不需要理由》

每块青石板都是一片倒悬的星空,那些深浅不一的水痕,是星辰在人间留下的印记。李星吾的《来洞庭南路打卡不需要理由》,恰如一位深谙星象的诗人,指引我们阅读这片铺展在洞庭南路上的独特星图。这些星子不在遥远的天际,而是藏在鱼巷子老渔民指尖跳跃的银鱼鳞片上,隐于慈氏塔砖缝间八百年前的糯米浆中,流淌在长嘴铜壶倾泻的茶汤里,等待着与懂得俯身的人对话。

这片星群最先在清晨六点的鱼巷子醒来。老渔民手中“透亮得像裹着月光”的银鱼,是星河坠入凡间的碎片。当戴草帽的汉子用荷叶包裹生态养殖的鲫鱼,这个动作仿佛在重新排列星辰的秩序——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在此达成新的宇宙平衡。青石板上浮动的水痕,倒映着整个生态文明的星图,那些炸虾大姐口中的“益生菌养虾”、文保员讲述的“塔基防洪智慧”,都是这片星群发出的光芒,在寻常处照亮不寻常的生存哲学。

当鱼鳞的星光遇见古塔的星辉,慈氏塔的每道砖缝都变成了古老的星座。文保员粗糙手掌抚过的痕迹,恰如天文学家在描摹星图的轨迹。这座八百年古塔的奥秘不在其高度,而在“每层出挑三寸”的构造里暗含的宇宙韵律,在黄砂泥浆与糯米汁的配方中蕴藏的天人合一。李星吾更在塔下文创店发现了星辰转化的奥秘——将坚硬的塔身化为书签的轮廓,让历史的重量在茶杯的轻盈中重新闪耀。这种物性的嬗变,正是星群永不熄灭的秘诀。

星辰的意义在于相互照耀。在红船艺术馆的旧渔网与遗址公园的白鹭之间,李星吾发现了星群间的引力场。退役渔船的老木料被重新编织成装置艺术,盐碱痕迹不再是衰败的标记,而成为新星诞生的星云。生锈的起重机投下的影子与白鹭纤细的足踝,在暮色中构成新的星座。那位喂红嘴鸥的老人,用抛洒面包碎屑的弧线,连接起了捕鱼者与护渔员两个身份之间的星辰轨道,让每一份转变都成为星群运动的一部分。

这些星辰最终在巴陵剧院的月琴声里找到韵律,在“老茶坊”的茶香中获得温度。老琴师调试月琴时闪烁的铜品,是音符星空中最亮的几颗;老板娘将1954年船票烧制在茶杯上的创意,让往事在新的容器中继续发光。学生们在麻石路上写生的身影,与历史上茶商的脚步在时空的星图中交相辉映;“味腴轩”里二维码与1938年价目表的并置,让传统美食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星光。李星吾以细腻的笔触告诉我们:文化传承的真谛,在于让每颗星都能在自己的轨道上闪耀,同时又构成完整的星系。

当暮色降临,渔火季的灯火在湖面绽开,这些散落的星辰终于连成璀璨的银河。老人“现在湖里的鱼,是留给子孙的宝贝”的朴素话语,是整个星系运行的永恒定律;洞庭湖的波涛声,既是星群的私语,也是宇宙的呼吸。青石板上的每一道纹路,都是时光星空中的一道轨迹,等待着每一个懂得仰望的人去阅读、去理解、去延续。李星吾的散文最终告诉我们:真正的永恒,就藏在这片需要用心观瞻的星群里,在每一次当下与历史的对话中,在每一个凡人化作星辰的瞬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