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阳光在黄州城高楼玻璃幕墙折射后,摔碎在银行旁边的十字路口,留下一地光斑。东门路街道两边的樟树仍在阴影里沉睡,路上的车辆却早早地醒来,川流不息。盛夏的热浪,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路上的行人团团包围,使行人不断地抛弃黏腻的汗水。骑电动车的上班族裹携着步行的人如沙丁鱼般丝滑地从不同方向涌在这个十字路口,如雕塑一样在各自的路口耐心地等红灯。红绿灯是顺时针依次亮起,每次只放行一个路口的车辆和对向的行人。在东边安全岛的人群中有两位老人,都戴着草帽。婆婆一只手攥着爹爹的衣袖,一只手提着袋子。爹爹两只手都提着东西,他们准备到斜对面的银行去。这个银行在十字路口的西边。婆婆想要爹爹一起随着已经朝北转绿的信号灯奔向对岸,再等待下一个绿灯的垂青。而爹爹却固执地伫立在原地朝南,等待命运之轮将绿灯的恩泽直接送到通向银行的路口。
红绿灯下,这对老夫妇的争执折射出了人们如何走出困境。婆婆急于跨越时间的沟壑,便朝北的路口前行,欲借两次绿灯抵达银行。爹爹则静待时机,盯着朝南的路口走,选择一条无需等待的路径。这看似简单的日常场景,实则是两种生活哲学的碰撞:一种是急于求成的直线思维,一种是尊重规律的智慧选择。事实证明,唯有理解并顺应事物内在的节奏与规律,方能事半功倍,而违背规律,急于求成时,往往导致欲速而不达的结局。婆婆虽然求速,执意要追逐的第一个绿灯,看似缩短了与对岸的距离,实则让自己陷入更漫长的等待。而爹爹的固执里藏着对交通灯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他的等待并非被动,而是主动观察规律后的智慧选择。正如遗爱湖梅园里的梅花不会因为看花人的急切而提前盛开,懂得梅花花骨期、盛花期的人遵循着梅花绽放的节律,会在腊月的凌寒中欣赏梅花害羞的样子,或在春节后尽情地拥抱梅花奔放的热情。
当爹爹顺着交通灯旋转的节奏,像跳格子般穿过两个路口时,旋转的绿灯恰如流动的河床,托着他的布鞋稳稳地渡到对岸,最终一气呵成地抵达银行时,婆婆还在第二个路口等待。实际上,生命不是冲刺比赛,而是需要调整呼吸的长跑。在这个算法主宰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学会像爹爹那样,读懂时间运行的密码,在等待中积蓄力量,在顺应中把握机遇。因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与时间赛跑,而在于懂得何时该驻足欣赏沿途的风景,何时该乘着命运的绿灯从容前行。因为,万物皆有自身发展的内在目的和节奏,漠视事物发展规律,并违背,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彼岸。真正的效率来自于对时间与规律的理解,而非单纯的速度。在这个崇尚“快文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明白:真正的快,是规律之内的快;真正的慢,是违背规律的徒劳。唯有爹爹那般,学会观察、尊重并顺应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路径。爹爹的成功恰恰在于他观察并顺应了这一规律。而婆婆的做法,则如同那些不按季节播种的农人,无论如何努力,终难获得理想的收获。
晨光在银行门口的柏油路上流淌,爹爹站在银行门前人行道上的樟树下,看着二十米开外的婆婆仍然困在十字路口的北角。他隔着汹涌的车流和不息的人流,瞧见老伴捏着草帽不停地扇风,额前的银发被汗水浸得泛光。西边和北边方向的绿灯终于亮起,婆婆迫不及待地踏入斑马线。绿灯下,斑马线的白条如同琴键,被熙熙攘攘往来纷乱的脚步敲出急促的节奏。婆婆的碎花衣裳在人流间隙里时隐时现,像被晨风轻拂的海棠花瓣。她终于过了马路,离开人流之际,被朝阳复制的身影,已经与爹爹汇合了。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