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光顺的头像

何光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8
分享

木匠情结及其它

“日吉时良大吉昌,何家采梁鲁班装。柏杨泡桐做梁棒,四面推得光又光。上写福禄子孙旺,下写泥木石三行。"木匠大师穿着青布长衣,站在梁的中央,左手执凿子,右手掌斧头,一边高声口诀,一边精雕细琢梁心。主人跪在梁的另一侧,与木匠对视,双手捞起的围裙将木匠雕起的木屑一丝不漏装进兜里。这是土家人建新木房最庄严的片段,围观的人专注着,没有杂音。

梁是一栋木房的核心,处于房屋的高处和中心,是村民心中的“神”。从选材到上梁全过程都是庄重的。土家人选梁材不要求坚硬、密实,这是与其它构件不同的地方,常选用易生枝发芽、生长迅速的木材,如泡桐、柏杨,寓意财发人兴,蒸蒸日上。砍伐梁材之前,要烧香拜神,由建房的木匠操刀,梁抬回家放在中堂,加工好后用红布缠绕中部,但梁的中心位置要空着,便于布置梁心。富贵人家嵌入的梁心是古时用的花钱,银或铜制作的圆型货币,直径大约五厘米。一般家庭选择的是小圆镜,与花钱同大。

梁是神圣的,从砍伐到上到房屋,容不得沾污。村民都会管好不懂事的小孩,决不允许跨过梁材,那是对主人的侮辱。梁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它在家就在!所以,建房时对梁的关注是其它无法比拟的。木匠雕刻的木屑主人跪着收起,然后永久保管在香火下的物柜里,这是对梁的敬仰,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神是什么?是人的意念、灵魂。它是人们无懈追求,又无法达到的境界。它会给予生活的信心、力量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上梁时木匠每爬一步木梯就喊一句口诀,直到把梁安稳放置。上梁良辰选择大办宴席的日子,现场看热闹的人多,有当地村民,也有远方来客,还要等待抛梁粑时抢几个回家宠小孩。上梁的时候,主人备有米酒,现场一人一碗,分享主人的甜蜜,还可以尽情饮用;梁粑则是由娘家提供,爹娘健在的由爹娘负责,不在人世的由哥或弟以娘家名义提供。这份礼品是不上人情簿的,娘家的职责,为女儿修房造屋尽一份心。

抛梁粑是上梁最后一幕,梁两端各把守一名木匠,身边再安排一名搭挡,两名木匠你一言我一语喊口诀,轮流朝地面抛粮粑,身边的人配合洒酒,名义上是酒,实际洒落地的是水,不过用酒瓶装着,简朴的村民不至于如此奢侈。古时的粮粑是高梁做的,现在少种高梁,就用大米拌合玉米做,球型,两个拇指般大,抛落到头上也不犯事。大家凑在一块抢也不是家里缺几个梁粑,抢个开心而己!

木结构房的梁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作用不尽相同。木梁主要是支撑,固接邻近构件,不要求其强度。钢混结构梁作为承重物,强度要求高。木匠把房立起跟作家完成一次创作一样都是为了完成一个作品,笔和纸是作家创作的工具,木匠用的是尺的墨斗。一栋房有几十上百个构件,环环相扣。由木匠一次性加工完成后再进行拼装,一处不合就漏洞百出,会造成大的损失,这就要求木匠加工构件必须严谨。而作家创作出现错误一笔勾划,有重新再来的机会,抑或出现几个错误字对作品的影响不是致命。

我对木匠的敬仰是从儿时开始的!他们常常四五人一起为主人建房造屋,一天上班有说有笑,还有酒肉招待,上梁当天作为嘉宾,每人要领取一根主人赠送的围腰,掌墨师还有二十几斤重的猪头,这是土家人的规矩。木匠风风光光坐上席,叫人羡慕不已。人们的传说更离奇,要是主人怠慢,木匠建房时随便多留一笔墨迹,主人会事事不顺;倘若做床,木匠悄悄划上一笔,夫妻百年不合。这是缺德行为,传说归传说,大有警示的意义,主人与木匠都是相互信任的!没有深仇大恨,木匠怎么会极端?

我记忆深刻的是,当年三个事前素不相识的木匠帮我妹做嫁妆,第二天要收工回家,当天晚上却狂风暴雨,吹倒了房后的古树,不幸砸向我家堂层,掉落的木头损坏部分嫁妆。三个木匠很慷慨,免费重做,还安慰我父母亲:天灾谁都无力避免,你家损失了财物,我们三个多出几个工日应该的!当时一个木匠一天工资三十元,恢复用了三天,工资总额二百七十元,相当于我一个半月的工资,可以买五百斤大米,养活两人一个月。

我常常把木匠称谓“工匠”,其实“工匠”最早时期专指木匠,后来慢慢把手艺人统称“工匠”。木匠是我了解的手艺人中技术最全面的,雕刻、绘画他们都要会,这是执业中常常接触到的事。同时也是最辛苦的,执业过程没机会坐,成天站立,做手上活的时候还要思考下道工序怎么做,确保有效衔接。干了一天活,全身粘满木屑。所以,木匠夏天干完活,有条件时必定下河洗澡,洗尽一天的疲劳。我游泳的技术就是木匠传授的,那时我才六岁,喜欢跟着木匠下河,平时父母是不允许我下河的,村里淹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有匠人在家,父母不好阻止,身边有人照顾,父母也放心。

我不会游泳,木匠就双手伸入水中让我躺在手上,身体半露出水面,并教我手、脚如何协调动作,头要始终抬起,遇事不要紧张。木匠很耐心,平易近人,没有的严肃。

我不想贪婪,贪婪是对他人的苛刻。父亲也许不是这样,他的苛刻是对儿女的关爱。只是他没文化,表达方式还很肤浅,本份的父爱是永恒的,像孩子的眼光般纯洁、有力,其实他们的心情就像我对自己每次完成的作品,总是关注并包容。

最近,频繁爆光某某抄袭某某的作品,职业道德出了问题,属于品行问题。我不由自主想到拐卖儿童行为,它是刑事案件,承担刑事责任。虽然两者严重性不等,性质是一样的。所以,对作品抄袭行为的打击不能手软!木匠就不可能发生这类问题,相反,他们的借鉴、仿造更能激活自己的潜力,是传承先辈的智慧。遗憾的是,村庄的木房在减少,取而代之的高楼大厦,少了很多纯朴。难怪身边不少人抱怨着:“现在的木匠有愧这个称呼,很多必备的工具都没了,电锯取代推板,电钻代替凿子,顶多算个固接工,几颗钢钉就成事。社会需要高品质的东西,精细、精美是人类的追求,它是一种能量,能唤起大众的关注。

文学作品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