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来攘往的南国都市,晓昱是一道清芬隽永的风景线。
携来文化的情趣,从主持人到作家,行走在特区坊间,传播文化生活;打造文化书吧,开创深圳文化地标,吸引了两岸三地长队追踪的文人墨客;推动中国杯帆船赛,烘托出举世瞩目的生活新方式……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晓昱的作为,为曾被戏谑为文化沙漠的深圳根植了一片新绿。因而以文化人定义于她显然不够到位,她更是来自民间的一名文化天使,文化代言人,文化领军人物。
以才女知性开悟梦想
文学似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让晓昱有如神助地直达中山大学文学系。199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她,因文学专长而进入深圳电台工作。她主持的节目表达清新,娓娓道来,给人以知性可亲的感受,深受听众喜爱。特别是主持一档名为《心夜航班》的夜间清谈节目,让晓昱名噪一时,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对她的芳名耳熟能详。1996年,她先后被深圳电台评为“十佳主持人”“优秀工作者”。
然而,晓昱并没有朝着“名主持人”的受众预期前行,因为“害怕过可以预知的生活”,并对媒体的旁观式生活或有倦怠。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坐标,但希望体验有挑战性的生活。在她看来,人生短短几十年,应有更多的体验,丰富内心同时提升和完善自我。
1998年,作别电台主持人的晓昱,快乐行走在专业创作的苦旅。经过两年的沉淀与采访调研,她出版了纪实访谈作品《用声音抚摸深圳》,这部难得的反映都市生活的纪实作品一经付梓即受市场欢迎,一度占据深圳书城畅销书榜首。此间,她还在《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纸和杂志开设专栏,抒写都市生活和做独立书评人,并在《万科周刊》担任版主。随后又出版了第二本书,随笔集《深圳不说爱——跟自己玩的游戏》。她的书评和都市随笔备受读者推崇。
晓昱热爱生活,关注时尚,对新生事物即时感受,品红酒,评电影,写微博,都是她工作之余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爱夜合花,清芬踰众芳。2010年5月28日,《南方都市报》刊发“深圳新名媛”榜单,晓昱亦在其中。这位低调、玉质兰心的女子为新时代名媛重构了概念:新时代名媛不是交际花,更不是吃喝玩乐花钱炫富的千金小姐,而应是有涵养、有深度、有关爱的女性世范,更应强调她的一种独立性、创造性以及对社会的关注。畅谈深圳名媛,晓昱认为名媛应是宽泛、无地域的。相对而言,深圳女性更加独立和包容,应倡导在深圳这座紧张逼仄的城市中,有机会可让女性优雅从容一点,深圳女性也应静下心来欣赏一下生活真正的品质,同时为这座缺乏文化内涵的城市注入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
18年的晨昏相处,晓昱早已将自身与深圳融为一体。她盛赞深圳是一个极具活力、富有朝气、自由豁达、充满机遇的新型城市。她与这座年轻的城市生长在一起,实现了自己的超然梦想,也见证了城市的迅快发展,因而对深圳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日趋深厚。
“其实每个地方的生活环境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必须要热爱自身生活的环境,并对不如意之处倾尽所能去改变它,而首先应改变自己,然后去影响更多人。”基于提升深圳环境品质自我承载的使命感,对梦想有了更深开悟的晓昱,提着灯笼踏上了新的文化行程。
用物质名义传播文化
在晓昱看来,一个城市文化的发展,与每个城市人密切关联,因而每个人都应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只有各人都做好了自我,深圳文化成长才能厚积薄发,才能积叶成书。
以一名文化女性的广视角审读深圳,晓昱理解,从历史维度来看,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相比,深圳文化确有自身的缺角,但它也有着不少属于自我的文化,而且在文化硬件建设上也很不错,但需要从政府、民间到个人各个层面营造更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元素。
久居深圳,专注文化,让品性空灵的晓昱对深圳文化发展有了更为深透的领解。她强调,像深圳这个拥有国际化品质的城市,若要更加国际化,必须突显更为开放的多元化,让作为城市个体获得更多的选择,比如让人们更有机会参加政府的文化活动,并可选择在民间的文化活动,自己亦可成为一些活动的主办者,起码可成为参与者或关注者。在众人洋溢的氛围中,城市的文化气质才能充分彰显出来。
在北京、香港等地文化交游,爱泡书店的晓昱看到不少由文化人经营的独立书店,所经营的书品各具特色,显现出书店主人独特的眼光,吻合顾客各自的阅读喜好。在这些规模不大、藏书也不多的独立书店,她买到很多在别的地方大型书城找不到或找了很久的绝版书,这让她在惊喜之余有了深层的思考:一个具有活力的新兴城市,除了需要大型书城,也需要别具一格的个性化书店,更需要能够聚集这个城市热爱文化者的一个载体。她要打造一个为这个城市的人们提供别地买不到的珍藏书并聚集他们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
2000年,晓昱着手经营一间命名为“物质生活”的精品书吧,书吧得名于法国著名女作家杜拉斯的同名随笔集,寓意也正是晓昱开书吧的初衷:在大多数人看来,深圳是一个非常物化的城市,“物质生活”书吧就是打着物质的旗号,在深圳这样一个崇尚物质的现实的都市里,独辟蹊径地提供一个心香氤氲的精神空间,寄望给人们以美好精神的鲜灵享受。
“物质生活书吧”开业以来,在经营销售大量高品质书籍的同时,晓昱还充分发挥深圳的特区地缘优势,积极整合港台资源,一连举办了诸多公益性的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两岸三地高端文化人汇聚交流、创意互动的平台,一大批港台和内地文化人与作家都曾在书吧做过沙龙,而像张五常等名人也是书吧的座上客。
在晓昱精心经营下,“物质生活书吧”成为深圳著名的文化地标,在北京、上海和港台文化圈也颇有影响力,2010年“物质生活书吧”在“全国民营书业评选”中荣获“阅读推广奖”后,又入选南方阅读盛典“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文书店(两岸三地)”,而作为物质生活书吧女主人的晓昱,也被公认为深圳第一文化地标创始人。
“深圳缺的也许不是文化,而是聚集文化的力量。”晓昱表示,“物质生活书吧”开业运营之时,“深圳读书月”项目尚未推出,书吧完全是以民间力量自主开展各项读书交流活动。她乐见,现有“读书月”“大讲堂”等政府层面的推进,叠加精品书吧、独立书院等民间层面的努力,或可形成深圳比较丰富的文化空间。
推帆船运动创新生活
地理和政策等方面优势,使作为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深圳,早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内地城市发展的样本,很多人在这里实现了在内地实现不了的梦想。而前几年,很多人提出深圳已被抛弃,企业不在这里走,高端人才留不住。晓昱认为,处于转型期的深圳,需要探讨寻找未来发展的战略和路线,深圳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改变过去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路线,转向高端服务业。
发展高端服务业,深圳拥有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和比较丰富的滨海资源,用文化的大视野放眼深圳,晓昱认为深圳应有永远属于自己的国际一流的海上赛事。2004年,她参与策划了轰动一时的中国民间首次大型环球航海活动“纵横四海”;2007年,作为中国杯帆船赛创始人之一出任首席运营官,她推动首个由中国人创办、惟一一个以“中国杯”命名的自主体育品牌赛事——“中国杯”帆船赛启动运作,填补了中国大帆船运动的空白。主管活动策划及营销推广和商业开发的她,还特地在香港大学和中山大学进修整合营销的研究生课程。
“中国杯帆船赛非常符合深圳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而且与深圳人超前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相适配。”晓昱赞誉深圳人具有探索精神,以前户外游、登山等活动都走在中国前列。如何让更多企业家等高端人群参与其中,使中国杯帆船赛纳为高端群体高端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晓昱的创意才情淋漓尽显。她主张中国杯帆船赛不应只是一种专业比赛,更应是一个嘉年华,让更多人从赛事之外的亚洲帆船论坛、高尔夫名人邀请赛等海洋文化平台了解这一赛事,使之集成体育竞技、经济文化、艺术娱乐的嘉年华盛会,完美实现文化艺术与高端体育运动的有机结合。为此,她主导创出一个专业、新型的体育营销模式,给众多国内外大品牌、大企业进行的高端商务款待量身定做独一无二的体验平台,使深圳每年十月都成为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她力主设立的蓝色盛典晚宴,更是一台名流荟萃的高端晚宴。“中国杯”帆船赛、嘉年华兼而游艇会的成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关注帆船、爱上帆船,喜欢上这种高端的海洋生活方式。
晓昱甚感欣慰,“中国杯”帆船赛举办至今,不仅开创出一种全新生活方式,化作中国大帆船运动的摇篮;也带动了中国船艇产业链发展,珠三角船艇制造业借此迅速壮大;同时为深圳经济发展和深圳的世界形象作出了自身的努力,“中国杯”帆船赛已成为深圳一张城市名片,每年参赛的国际船队和国内外媒体,都是对深圳最好的一个宣传。而作为国内最顶级的国际性大帆船竞赛,该赛事已获国际业界认可,成长为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帆船专业赛事,更是入选“国际帆联赛历”,统一组别则成为其最大亮点。
作为幕后重要推手,晓昱对“中国杯”帆船赛的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她强调,中国杯帆船赛每年都取得飞跃的进步,并能走到今天,与政府支持密不可分,得到海关、海事、国检、边检、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全力支持。她认为,一项大型赛事的成功,绝不是一个人、一家公司在运作,它是一个公共产品,需要整个城市的共同运营。
巨大的成功喜悦,激发着晓昱站到文化发展的高度思考深圳滨海城市建设和中国杯帆船赛发展。在她理解,一个让市民获得更多机会去亲海的滨海城市,才是真正的滨海城市。具有优质海洋资源的深圳如何发展,这是对深圳提出的一个更大的课题。让中国杯帆船赛永无止境成长得更为完美,她坦陈是她永远的梦想,该赛事在现有条件下已尽到自身最大的努力,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大家共同促进。
携人文才情奔放芳华
在深圳十几年,晓昱做的所有历练和作为,都与这个城市的文化密不可分,她的所有探索和创新的方向,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她坦言,这些尝试和努力,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而获得不断的自我提升,同时给别人带来或多或少的“可能”——让人们多了一些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她对自己通过努力给社会留下的意义感到快乐,尽管这个意义不是名声和财富。
诚然,在社会主流高谈阔论成功的今天,当定义演变为炫富的浅薄之时,成功则无法达成对晓昱的表述。但或谁都会认可,成功是属于晓昱的,她的成功不以纯粹的财富形式呈现。晓昱强调,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为社会创造的精神价值或为财富所不能及。她认为,每个人在历史长河或浩瀚宇宙中都非常渺小,若让人生更有意义,就要给自己交往的人做点有价值的事情,留点有意思的意义,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思考问题,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神如情怀大地的后土夫人,所至之处的每一块田地,都散发丰收的稻香;又如宅心仁厚的观音菩萨,所至之处的每一片尘世,都浸润甘露的功德——点燃心灯的晓昱,用辛勤而睿智的犁铧,翻耕深圳的文化素域,一路撒播文化的良种,也一路飘逸文化的芬芳。
“未来已来,文化津梁。”“文化的竞争,是竞争的最高境界。”——当世界从经济竞争的狂热中疏冷下来,文化竞争的旗帜正在全球高高飘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聚焦在时代的镁光灯下,满载着深圳文化质量发展的希望,晓昱,这位富有内蓄涵养和创新才情的“都市丽人”,主动领受以文化人的担当,执著行走在深圳的坊间,尽情抒写着她播种文化、流淌诗意的创意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