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济让的头像

洪济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8
分享

聚爱成力,力大无穷

——瞻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之感悟

好长一段时间了,我好像是被三个问题给困住了。

第一,为什么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得到自己的利益,会义无反顾,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毁掉自由和生命?第二,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为了他人而完全不顾自己,去争去拼,同样可以献出自由和生命?第三,为什么许许多多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能够集结在一起,为了一个或已经可以看见或仅存在于构想当中的目标,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对,就是这三个问题。思考这样的问题,似乎压根没有一丁点儿实际的意义。可是我经常又会陷入这样的思考当中,很多时候都是毫无头绪,一无所得,不了了之。最近参加龙陵县文联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到畹町参观瞻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回来以后,好似“茅塞”被打开了一丝缝隙一般,仿佛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或者叫感悟。

说感悟之前,得先把南洋华侨机工——这个特殊时代、特殊条件下产生出来的英雄群体的故事,简略地讲一讲。为此,我们需要把时间拉回去,倒退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中期。

众所周知,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中国蒙难,中华民族蒙辱。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大半个中国快速沦陷,东面的所有通道被封死,援华抗战物资再无法运入抗日战场。国民政府发动云南人民,仅用时八个多月,就在云南的群山之中,硬生生地开辟出了“滇缅公路”,这条抗战的生命补给线。

公路总长一千一百四十六公里,云南二十万民众参加修筑,死伤逾万人,一公里路的背后约十个人付出了生命,每一个数字都足以让人敬仰。然而,有了路,还必须要有车,要有能够驾车和修车的人。

彼时,“南洋,蔚蓝广袤,为我中华族裔世代漂泊,勇闯生途,勤劳垦殖之区,虽时处英、荷殖民所属,但炎黄血缘,源远流长。闻祖土沦陷、群情激奋,八百万侨胞解家纾难,义捐物款,赈济祖国,一时风起云涌,浪叠千层。”

“日寇气焰狂张,大部国土沦丧。祖国西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

一九三八年八月滇缅公路全线贯通以后,随即,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陡然转变,日本推行“南进战略”,先后进占马来半岛、又夺香港、占越南、陷缅甸,意图与西方战场德、意连手。我海路港口物资运输线全部断绝,“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陆上运输线。

“为维持这一抗战大动脉,国民政府紧急电请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南洋代为募集熟练驾驶员及修理工回国服务,以解决生死攸关的抗战物资运输问题。”当时,在陈嘉庚及众多侨领感召下,“南侨赈济祖国总会”成立,为响应祖国需要,“总会”发出“6号通告”,三千二百余名南洋华侨子弟自愿报名,组成回国抗日服务团,这就是南侨机工回国抗日服务团。祖国召唤,报名回国的所有机工毅然放弃优裕的侨居生活,辞老别亲,义无反顾,蹈浪前来,驾驶两千多辆汽车组成运输大队,在日机轰炸、公路塌方、疫病横行、事故接连的特难环境中,永不停顿的抢运。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二年间,共抢运军需物资五十多万吨。成为祖国危难中一支觉悟最高、意志最坚、服务最力、牺牲最巨、战斗最勇、贡献最大的抗日运输先锋队伍。

在此后抗战各阶段:中国远征军入缅,滇西沦陷、敌后坚持及一九四四年的滇西大反攻,将日寇逐出国土,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全部历史中,南侨机工始终恪守初志,英勇战斗,先后有一千八百余名机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写下了中国抗战史上独特而光辉的一页。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南侨机工服务团各大队奉命解散,一千余名机工(含眷属)返回南洋,其余机工均留在国内。在战争期间以及战争胜利以后,南侨机工都经历了太多艰难困苦,遭受过诸多不公正待遇。但每一个人始终以其勤劳忠笃服务于国家。

故事基本讲述完毕,但是要把萦绕在我头脑中的问题理清楚,还得把思绪投到更远的时间长河当中。细细回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不难发现,无论何朝何代,都不乏为国家为人民发愤图强、振臂高呼的仁人志士,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等等等,振聋发聩,声贯古今。

时光流淌到近代,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更是涌现出了无以计数的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带领全国人民奋起抗争,无数革命者倍受折磨和摧残,无数烈士英雄献出了宝贵生命,才有了新中国。

一个人,如果瞬间快速地死去,那么死则死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死,都值得敬佩。但是如果死不让死,而利用各种酷刑,诸如竹签插手指,烙铁烫肉体,等等,反复折磨其肉体,不断摧毁其意志,仍然能够为了维护他人和国家的利益,坚贞不屈者,尤令人敬佩!一个人,根本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多数时候只能凭借当下的认知和想法,作出关于下一步的抉择,立足现实已有条件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者,都值得敬佩。但是在已经有着舒适生活的情况下,却仍然能够选择走上更加坎坷的道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无怨无悔去为更多人付出和献身者,尤令人敬佩!

那些民警英雄,那些南侨机工,那些革命者,那些英雄和烈士,还有大多数的中国人,当中的一部分在当时就已经具有相对优厚的生活了,如果稍稍退缩,如果安于现状,也是完全可以生活的,可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仍然能够没有任何犹豫的迈出那第一步,并且在所选择的征途上百折不挠,在革命战争年代奋勇向前,在和平建设时期接续奋斗,最终成了令人敬佩的人,这背后的动因到底是什么?

这就又要说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三个问题上,我的极为粗浅的感悟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和根源,就是因为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他人,爱家庭,爱集体,爱祖国,这种深沉的爱汇聚起来,进而成为信仰,于是迸发出无比强大的、无往不克的力量。这种力量之下,有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绝唱,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响亮承诺,有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爱,是很多动物都有的一种感情,或者叫本能。人是高级动物,肯定具有比一般动物更高级的爱,这份高级具体的表现就是,人的爱能够转变为信仰,转化为无畏的行动和强大的力量。

有的人只爱自己,这样的人属于完全的利己主义者,所以为了一己之私欲,一时之爽快,可以把自私的爱化为义无反顾的行动,不择手段,去满足个人的私利。更有甚者,飞蛾扑火般去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终落得身败名裂,比如战争年代的汉奸叛徒,和平年代的违法犯罪分子。

有的人爱自己也爱家、爱国、爱他人,为了更多的人,为了家和国,努力拼搏奋斗,奉献自己的一切,比如那些英雄模范和烈士,还有千千万万默默奉献在岗位上的劳动者。

完全利他的人,以及利己并且同时能够利他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的爱生发出共同的信仰和目标,继而生发出巨大的力量,就能引领这些人奋力前行,形成民族的脊梁,可以改天换地,“敢教日月换新天”。

人的爱,无法剥夺。为了利己而有害于他人、有害于社会的爱,必须被惩处。社会需要不利己而利社会、利国家的大爱,这种完全利他的爱最高尚,大多数人无法企及。很多人具有利己和利社会、利国家并存的爱,既追求自己正当的利益,又不损害集体的利益,并且还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是大多数,是主流。

每个人都应当以此三种爱鉴别自己,改造自己的思想,规整自己的爱,起码做一个符合主流要求的人。而国家、组织则需要健全法治、制度,惩处利己而有害的爱,再把大爱、主流的爱引导和汇聚起来,形成推动国家发展、人类进步的力量。

人人同心,家国同向,聚众爱而形成的力,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