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广生的头像

周广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5
分享

十分怀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个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长大的美丽漂亮的姑娘。可她却嫁给了农民为妻。在农村,她是一个裁缝匠人,又是一个善于给新出生的婴儿起名字的老师,还是一个乐于为人的热心媒婆。

人们都说母亲是天下第一任最美好的老师,这话我是最相信不过了。我的母亲,也还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啊。

我之所以无限深情地不断地怀念我的母亲,就是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我的妈妈不但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而且还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呢。此话一点儿不虚。

我的母亲名字叫祝敬兰,于1923年的9月28日出生在安徽省亳州市一个中等的城市里。而且我的外祖父是当地远近出了名的裁缝匠人。虽然我的母亲家有姊妹兄弟5人,其中3个女孩,两个男孩。我的母亲是女孩中的老小,她的大哥即我的大舅是老大,我还有一个舅舅即是最小的了,他管我母亲叫3姐。他们一家人就靠做裁缝经营为生。在当时来说,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人家了。

尽管我的母亲家里人口众多,但是,由于我的外祖父会一门绝活技术手艺,一家人吃喝穿住完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如果她不嫁到我们偏僻的农村里来,可能一生在城市里都能过着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然而,很多时候人不随人而随天命。因为我的大姨先嫁到了我们的村上,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翻来覆去想着我大姨一个女孩家已经嫁到了偏远的农村里去了,总不能让她身边没有个做伴的人呀!于是便让我的母亲非也要跟着嫁到农村陪我的大姨为伴不可,说是好与她做个邻居,姐妹两个有事相互的好有个照应。

况且,我的母亲年轻时是个非常漂亮的城市里的女孩。她自己开始说啥也是不愿意嫁到既远又偏僻的农村去的。可是,当时苦于父母之命难能违,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她还是嫁给了我的父亲做人之妻了。

要知道,我的家距离亳州市有50多里的路呢。那时候,没有自行车,更没有汽车之说了,都是靠徒步来回串亲戚的,一次大约要用上一天的时间。

我的母亲大我的父亲4岁,那时我们老家农村一带实兴“女大三,抱金砖”之言。父母亲成婚那年,我的父亲才十五六岁,母亲二十岁不足。我父亲那时是不识字的,干农活也是跟着我的爷爷学会做了一些简单的,但很不全面。而我的奶奶早在我的父亲二岁多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我的父亲还有一个妹妹,即我的姑姑,那时才1岁左右。所以,一家四口人过日子,家里的庄稼农活主要靠我的爷爷主使着干。

自从我的母亲嫁到了农村后,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旧社会农村的日子真是苦!与她所在的城市里相比,简直是从天堂下到了地狱里来。开始她什么都不习惯,也什么都看不惯。她每次回娘家探亲时,总是苦得像个泪人似的,闹着再也不愿意回到农村里来了。但是,那时嫁出去的姑娘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收不回来的了。

经过先后多年的艰难的苦熬,待有了我的大姐姐之后,她才慢慢地安下心来。

也可能是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深知我的母亲来之的确不易,是个出生在城市里的闺女,嫁到农村来已是很难很难的了,所以,那时地里的农活也很少让我的母亲干。我母亲主要是带孩子,做饭和做针线活之类。

说实话,我的母亲,一生也是个不完全称职的地地道道农民和农村的人。对很多地里的农活儿,象犁、搂、锄、耙,样样她都拿不起来。当然,割麦子、锄草、摘棉花、晒粮食等这些活儿她还是可以做的,只是比农村里的普通妇女干得慢些而已。

我的母亲,虽然农活儿不上手,但是,由于从小受到我的外祖父做裁缝活手艺的熏陶和影响,加上她聪明伶俐,自十二三岁时就学会了一些简单服装的做法。嫁到了农村之后呢,自然也没有放下手来。刚好我又没有了奶奶,一家几口人的穿衣问题都是由我的母亲包了下来。

农村街坊四邻看到我的母亲能做一手好针线活儿,自然找我母亲帮忙做衣服的人很多。农村里的人是真情实意的帮助他人的,我母亲给别人帮忙做衣服也从来不收钱的。

总是不收钱,四邻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就纷纷帮助我家种庄稼和收割农活儿,什么都帮助干。因此,我们家由于我的母亲辛苦和勤奋又帮助了邻居,与四邻的关系始终相处得很好。

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是,解放初期时,国家时兴扫盲学习文化,我的父母亲都积极报名参加了村里举办的扫盲班(晚上)学习识字。后来他们两个人,基本上都能够认识上五六百个字呢,开始时念报纸虽然不算流利,经常有点儿磕磕巴巴的,但是,时间久了,他们都能够熟悉的念报和看书了。试想,在农村不出庄,不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就能够学习认识这么多的字,已经真实的了不起了呀。为此,我的父亲后来还入了党,当上了队长了呢。

正因为如此,我的母亲还成为了我的第一个老师,打从我记事起,她就教我读书识字,经常给我讲故事,还教我许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再后来,待我长到十二三岁时,她又手把手的教我学习做裁缝活儿。她生怕她的这门手艺儿失传了似的。

因为我的母亲会这门手艺,我的父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给我的母亲买了一台旧的缝纫机。所以,我的母亲教我做衣服也就自然方便了许多。

我清楚的记得,我刚上中学的时候,就能够做一些农村人时常穿的军便装上衣和裤子,以及衬衣、短裤、棉袄、棉裤和对襟服装等活儿了。那些十里八乡的农民朋友们,经常送布料让我给他们做衣服穿。后来他们也都知道了,我的老师就是我的母亲大人。不少人穿上我做的合身的衣服后,还连连夸奖我呢。

每每听到有人夸奖我时,我的母亲总是待人走后敲打起我来,说:“小小年纪,千万别骄傲啊!记住,骄傲会使人落后的道理。”

对了,我的母亲还有一个特长呢,就是喜欢给别人家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字。而且她起的名字不仅是好听,叫起来也顺口,还能够根据人家里的实际情况起名。比如,是男孩的,就叫什么虎子、新牛、大豹、二豹,或叫立新、建新、四新、建国、国庆等,兄弟几个的人名字不重复,但是让人家会感到很顺,予以接受。如果是女孩呢,叫凤、燕、巧、环、美、秋、云、兰、花、莲、藕等等。让人一听名字,就能够知道是男孩子还是个女孩子了。她起的名字含义,既有吉祥动物的,又有爱国家的,还有与天气和植物有关的,使人听起来既容易记,又好叫好听。之所以周围的邻居人家喜欢找我的母亲给他们的孩子起名字,主要还是因为我的母亲能识字,有点儿文化呗。它说明,我的母亲平时就爱动脑子,是个勤奋的聪明的人。

乐于为别人牵线搭桥说媒,也是我的母亲的一个喜好。不但是在我们的村上,即便有些周围别的村上的人,一些家长也时常登门来找我的母亲给他们的孩子说媒。我母亲总是高兴的答应下来。在她看来,给别人说媒,是一件讲爱心和凭良心的善事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我就知道,经过她说媒促成的新婚夫妻,不下十几对呢。在我们老家有这样一个规矩:说媒的人或曰媒婆,一般要吃上三次大鱼的(即三顿饭,初次相亲见面后,双方感到满意了回话后时吃一顿饭;第二顿饭是双方订婚期、送彩礼时;第三顿饭就是举行婚礼那天,每顿饭都得有鱼)。而我的母亲呢,从来不遵守这个老规矩,只去吃参加婚礼那天的一顿饭,而且还要随上一份礼物表示祝贺。因为,她打心眼里不想占别人家的便宜。我的母亲曾经告诉过我,连我弟弟找的媳妇实际上还是她做的媒呢,只是请人代个话而已。

当我18岁那年,高中毕业之时,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被批准参军入伍,将要到部队当兵去了。

临走之前,我的母亲再三教育和教导我:“一定要记住啊,到部队上,不管走到哪里,凡事要走在人之前,可不能落人之后了。”

我自己深刻地理解母亲的教诲意思是:走在人之前,就是要做事争上游,工作争取当先进;不落人之后呢,就是不要犯错误,不要干违法乱纪的事。这样就不但能够做好事情,而且还能够做个好人,而不会丢人的。

我也再三地向我的母亲保证:请您老人家放心吧,儿子不干出个样儿来,绝不回来见您。

很不幸的是,我的母亲已于2012年3月24日辞世了。我们兄弟二人为她老人家举行了十分朴实而简单的葬礼。

我深知,我的母亲自小从城市里嫁到农村来,一辈子没有少吃苦受累,她为了我的父亲和我们全家,也为了我们村上的人穿衣方便,辛辛苦苦了一生,着实受了很多地委屈,她活得十分地不容易啊!

实事求是的评价我的母亲,她的确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农村里的女人。在农村里,她算是个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了。

但她活得光明磊落,善于助人,从不去为难别人,十分地受我们村大家的欢迎和尊敬。

我的母亲70岁那年,我将父亲和母亲二老从农村接到了我所在的城市里一起生活了。我是想让他们和我一起过日子享享清福的。实在没有想到,从天上飞来了横祸。就在我的母亲77岁的那年,有一天早上,她为了给孙子买水果吃,刚走到我家不远的街上过马路时,被一辆无营业执照的出租车司机给狠狠地撞上了,经过医院及时抢救,命虽然保住了,但却变成了一个植物人,再也不能动弹了,再也不能说话了。在我妻子以及我弟、媳他们的精心照料呵护下,一直卧病在床13年的时间,终于离开了我们。使我们悲痛至极。

为了我的母亲,还有,为了报答我的母亲老师,我一定不会辜负您老的希望的。

我之所以能够活到如今,走到这一步,勤政廉政,不贪不赌,从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自己管得住了自己,平平安安的一生,都是和母亲的谆谆教诲分不开的。因为我懂得,我只有自己干好了工作,不犯错误,才是用实际行动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最好的报答。

因此,我时常十分地怀念我的母亲。

2025年10月3日(中国作协会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