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广生的头像

周广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6
分享

我给老师做衣服

我的老师之所以让我为他们做衣服,并不是看上了我有什么缝纫机的手艺活儿做得好,而是当时他们生活上的清贫,朴素,纯朴,实在,坦诚。所以,才不得以而为之的选择。我更懂得他们那一代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一生都十分的艰辛和不易啊。——题记

我给我的老师做衣服这事,已经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了。那是1969年和1970年我在老家豫东地区一个偏僻的乡镇上上高中的时候。

我的老师是个女老师,叫苏秋云,她教我们学校高中一二年级的数学。她人长得十分的俊秀,中等偏上的个头,瓜子型脸,皮肤细嫩雪白,说话轻声细语,一脸的文雅。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她见人总是面带着微笑,生就的一幅人见人爱的模样。在私下里,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她是个“美女老师”。

但是,她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又总是习惯的绷紧着个脸,说话特别地严肃又似乎有点可怕的样子。在她讲课提问大家问题时,对于回答不对或答不上来的学生,时不时的她就会让这样的学生站上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的都有。为此,只要她一上课时,大家自然而然的就会怕她,其实就是担心和害怕一旦被她提问时答不上来被罚站呗。事后大家才明白了,其实她这样如此严肃的教学方式,就是提醒和警示同学们不但上课时注意认真听讲,课外更要注意复习功课,才能不被罚站,学习才会提高的更快些。所以,我们班上的同学还是十分爱戴和尊重她的。

苏老师那时30岁刚出头,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女孩子是老大,叫海花;男孩子是老二,叫海涛。他的爱人姓孙,也是个教数学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在离我们学校30里之外的县城重点高中里教数学。她爱人基本上每周从县城回来一次与家人团聚。她的两个孩子由她的妈妈照看,她妈还为他们一家人操持做饭、洗衣等家务。苏老师的老家也是在农村里,她出生在农村。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我们学校当老师的。那时候能够从农村考上大学,可想而知,又是多么地不容易,何况又是个女性,她又是个多么优秀而难得的人才呀!

我之所以简单介绍一些苏老师的家庭概况,主要就是要说说我给她做衣服的事情来做铺垫的。

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我国整个经济状况都不是很好,老师的工资收入自然也不会高的,一个月一般只有30多到40元左右的样子。我至今清楚的记得,我们班上的几位老师每月都是40来元钱,我的语文老师是个老中专毕业工资才38.5元,一直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而苏老师一家人这么多,加上她的妈妈和两个孩子一起生活,生活上经常是发生捉襟见肘的现象。所以,她对自己穿衣打扮也不是特别地讲究,时常穿着朴素,但很得体。

当她在我们同学中间得知了我会做缝纫机活儿的事情后,为了能够节省一点儿开支,她就想着能否让我为她做几件衣服穿。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想让我为他们的孩子做点衣服。

于是,有一天下课后,她笑着问我:“听说你还会做缝纫机活儿,是真的吗?能不能给我做件衣服穿呀?”

我马上回答她说:我是会做衣服,但那都是为我们农村里的人做的呀。我们那里的农民朋友们不这么讲究,做好了能够穿就行。给您做衣服,我恐怕做不好啊,老师。

“没有关系的,只要你会做,说明你还是懂得做衣服的基本常识嘛。那我就准备买块布料,刚好我家里有台缝纫机,你就给我量量身材,先做一件上衣衬衫和一条裤子吧。”苏老师给我说到。

你家里有缝纫机?那您自己不会做吗?我问苏老师。

“我家那台缝纫机,就是平时我给孩子及家里的人缝补衣服用的,但是我还不会自己裁剪和做整套的衣服啊!”苏老师接着回答我的问话。

那好吧。我不一定能够做得使您满意,就先做两件试试吧。我看推辞不掉,就只好答应了老师。

说句心里话,其实我也很想为自己的老师分担点儿忧愁啊。因为苏老师家里的负担很重。再者说,作为学生,尊敬老师这也是人之常情嘛。我心里是这样想的,所以也想这样的做一次。

因为我上学的地方离家很远,那时我一直是住校生。所以,就趁中午或晚上的时间,为我的老师第一次做了两件衣服。虽然我做的衣服活儿不那么细致,或样式也不那么漂亮,但是,衣服做好后,苏老师穿上试了试,她感觉还是挺满意的。于是,她笑着给我说:“可以,可以,长短和胖瘦都还适中,我觉得很满意的。谢谢你了!”我知道这是老师在夸奖我的,我不好意思的脸就红了起来。

从此之后,我还为她的两个孩子做了几件衣服呢。

可惜,时间没有过多久,我就从学校参加体检,参军入伍当兵去了。从此,再也没有了为苏老师一家人做衣服的机会了。

或许是因为有过在学校我为我的苏老师及其家人做衣服的缘故,她一直对我都十分地关注、牵挂、惦念和呵护,她总是时常的给我写信,问候我的情况如何。当然,我也给她回过几次信。只是由于工作太忙,回信我感到还是太少了些。

我心里也同样一直牵挂和想念着我的苏老师和他们一家人的情况。有一次,我还特意的从北京部队里请假回到我的母校看望过他和一家人呢。苏老师见了我,自然更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因为她深知,自己昔日的学子,如今工作又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的我始终没有忘记过她。此时,她已经70多岁了,早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她不停的给我讲,她和老伴退休后的幸福晚年,给我讲她的两个孩子都是怎么有了出息,一个在北京全国政协工作,一个儿子在外地部队里工作,而且都生活得很不错啊。我听了,当然为我的老师和她的一家人都过着满意而幸福的生活真实的感到欣慰和高兴。

更令人难忘的是,当我的苏老师80岁有余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她给我打电话说:“我想你们了,想亲自到你工作的郑州单位上看看你去。”我听了,当然十分地高兴,又感到惊喜,于是就满口答应了她。可是,可能由于她家人的劝阻,或是她的孩子的安抚,结果她没有能够行成而来。十分的令人遗憾。

如今她老人家应该已经是90出头的年纪了。我依然十分的想念她和她的家人。我更懂得他们那一代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一生都十分的艰辛和不易啊。

我的老师之所以让我为他们做衣服,并不是看上了我有什么缝纫机的手艺活儿做得好,而是当时他们生活上的清贫,朴素,纯朴,实在,坦诚。所以,才不得以而为之的选择。

我给我的老师做衣服,是师生之间真情实意的表现。而且,我们之间的师生情是真实的,诚恳的,亲切的,而且是久远的,一生令人难忘的。

所以,我真诚的向我的苏老师说一声:我十分地感谢您,并且祝您生活快乐,健康长寿!(74岁老翁)

2025年10月25日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