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广生的头像

周广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15
分享

读书也是在和有智慧的人沟通

通过读书有目的的找有智慧的人进行沟通,不需要打忧别人,不需要搭乘交通工具,不需要更多地投资,不需要占用别人的时间,更没有必要担心会遭拒之门外,或吃闭门羹的难堪。——题记

一个人在世,如何使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些?如何能够多获取一些财富?如何抛却生活中的烦恼、快乐的人生?如何广交朋友,给予别人点什么,或从别人那里得到些什么?我以为,要想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多找有智慧的人沟通就是一个最佳的途径,换句说,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关于找与有智慧的人沟通的问题,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早在百年前就曾有过论述,而且是我们学习的光辉的典范。

在谈到与有智慧的人沟通的意义和重要性时,托尔斯泰在其《智慧历书》中这样写到:“还有什么比每天与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士沟通更加珍贵?”“与世界最好、最有智慧的思想家沟通,让我一直处于精神与道德的高峰”;“我无法了解何以有人能够不与世上最聪明的人沟通而活着?”托尔斯泰之所以反复论证和说明与有智慧的人沟通的重要意义,很显然,不但他自己想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还希望更多地人都能做个有智慧的人,而且更重要的他还告诉了人们一个想要成为有智慧的人必须与有智慧的人沟通的道理。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一个人。

那么,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地人,如何才能够做到经常地与有智慧的人进行沟通呢?其方法,并不仅仅是要直接找那些有智慧的人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和沟通,而是要通过多读有智慧的人的书,这也是最有效的也是最佳的方法。

因为这样的多找有智慧的人进行沟通,就可以不受环境地理条件、远近距离、种族语言、职务大少、有无时间、古今中外跨度太大等问题的限制了。也就是说,多读有智慧的人的书,其实就是一种最便捷最有益的沟通。

其实,古今中外,凡有智慧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心胸宽广的人,他们对待知识问题的态度,从来都是对外开放的,而且都是想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别人的。所以,他们才不辞辛苦,勤奋写作,用写书这种特有的文字语言方式与别人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心灵上的交流。那些有智慧的人多写书写好书,是对于人类社会一种思想和精神财富最大的奉献。

对此,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罗兰就是以这样的语言坦露其胸怀的。在她看来,写作如像在跟别人进行聊天,完全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需求。她说:“我的快乐不是建立在别人的身上,而是来自世界和大自然。”她又说:“老人不是小孩,老人应该把老人的一些想法表达出来,挖掘出来。”

我就在想,国内外许多的著名作家之所以不把自己美好的思想和情感隐藏在内心里,而让它流露出来著书立说,恐怕也是与罗兰的想法是相同的。因此,智者写作著书,这是一种值得称道的为人美德。对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分享的同时,也理当要更加地尊重他们才是。

当然,多找有智慧的人进行沟通,不能盲目的乱找,如找错了对象,是达不到沟通思想和智慧的目的的。通过读书学习与有智慧的人沟通,道理也是相同的。

比如,你要想了解我国自古以来的人生智慧吗,想与古代名人交流沟通的话,那你就反复读读《论语》和《道德经》。你别以为这样的书过时了,它的思想和智慧的火花,至今依然不断点燃和启迪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前进,能够给人增添强大的精神动力。就在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时,还联怏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比如,你要想做一名称职的受百姓欢迎的领导干部吗,那就请你多读读关于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为人表率的文章和书籍。

比如,你要想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吗,那就请你多读读有志之人关于时间与财富的论述吧。

再比如,你要感悟人生吗,那就请你多读读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讲解人生哲理的论述吧。纵观古今中外,凡圣贤哲人,无不是胸襟恢宏,慧思迭出。即使有人体弱多病,亦能恬谈豁达地直面人生,谁又能说这样的人生无价值呢?

你看朋友,通过读书有目的的找有智慧的人进行沟通,不需要打忧别人,不需要搭乘交通工具,不需要更多地投资,不需要占用别人的时间,更没有必要担心会遭拒之门外,或吃闭门羹的难堪。而所需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善于学习的决心和信心,有没有肯于钻研、刻苦学习的毅力和韧劲,有没有发自内心的自觉性和虚心好学的良好习惯。

所以,世上有智慧的朋友遍天下,关键是看你自己找与不找,善不善于找,以及如何去找的问题。倘若把一个人看一本书当作是交了一个朋友的话,那么,就请你留心:你一生交了多少个“朋友”了呢?(74岁老翁)

2025.11.13.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