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良伦的头像

吴良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0
分享

棒槌

母亲来给我帮带小孩时,随身行李里有一柄棒槌,实心檀木的。

家里有洗衣机,我问母亲带棒槌作甚,母亲微微一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其时我租住在城郊,租屋不远处就有一个清波荡漾的大池塘。到我家不久,母亲就发现了这一洗衣好去处。

一天,我下班回家,见不着母亲,后来竟在塘边见上。“用棒槌锤一锤小孩的衣裳,去龌龊快,衣服捶一回就软和一回,穿起来贴身,对小孩身体好。”母亲抬眼望了一下我,手里的棒槌没有停下来,激起的水珠白花花一片。

不只是给小孩洗衣用到,我家换下来的被单被套清洗时,母亲竟也要用上棒槌。

“噗嗤”“噗嗤”,一起一落,起起落落间,汗水、尘土、草屑得以快速去除干净。棒槌,于乡村长大的我,是记得深深的。犁田、耙地、砍柴、锄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昔年乡民们哪一天少了劳碌,一天下来,所穿的衣服裹满汗味、泥尘、草屑,洗这样的衣服,单是打上肥皂、用手搓揉不济事,棒槌于是应运而生。

使用棒槌最多的无疑是家庭主妇。为不耽搁第二天农活,她们洗衣多是利用晚上时间。拎着一大家子的脏衣,赶到村东头的大流河,主妇将所有衣服浸入水里,逐件正面反面涂抹肥皂,让其自然“发酵”上一段时间,接着是棒槌一番挥舞,洗净、晾晒好全家人衣服,往往都是月挂中天了。

好的棒槌,不只有看相,更在于耐用。一般的木料,诸如泡桐易断,椿树易裂,最好的当如自带弯度的檀树、山茶树,一来这类树料密实,经得起摔打;二来自带弯度的檀树、山茶树,制作用时少,其成品就像船底,用时着力点集中、着力面小些,因而去污效果强。

我家的棒槌有段故事。听父亲说,本来母亲嫁给他时,嫁妆中就配有一柄棒槌,后来不知何故给弄丢了,父亲为此留下一个心眼,只要上山干活就物色原料,到底是有心起了作用,父亲相中了一株檀木,伐下后刨去树皮,置入塘里浸泡了3个月,捞取后,一番砍、削、刨、雕、打磨、涂抹桐油,最后不忘在手柄处刻上母亲的名字。

母亲带到我家的棒槌,就是父亲亲手制作的那柄。人老物老。如今,妻子洗被单、被套时还用到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