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良伦的头像

吴良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0
分享

乡村理发师

一早,天空飘起雨丝,吃过早饭,整理好装有推剪、剃刀、梳子、围布和刷子的工具箱,穿上合身的雨衣,骑上头天晚上充满电的电动车。王西照按计划出门,直向双车村民组奔去。

一月一次, 距离上次到双车村民组上门理发,过去一个月了,王西照有自己懂的“路线图” “任务书”。

雨天、晚间放闲,乡人有自己的作息规律,可对王西照来说,雨天、晚上好“逮”人,一上门一个准。

推开身患腿疾、行动不便的王光赖家大门,取来电水壶,接水,插电,等着水开的同时,王西照就着轮椅,一边攀谈,一边有条不紊地给老人理起发来,临了不忘“规定动作”-----掏掏耳朵、刮刮胡子。“像我这样的,要想理发怎么去镇上,何况街上理发店有几个会用反刀刮胡子?”精神焕发的王光赖老人感慨。

今年64岁的王西照,,家住怀宁县金拱镇人形河社区,14岁开始学习理发,15岁出师后,就在自家院落里挂上“西照理发”牌匾,随着外出务工经商潮兴起,留守在家老人、儿童、残疾人、独居失能老人理发,一时没了着落。

坐等变上门,从最初的步行到后来骑自行车,再到当下的驾驶电瓶车走村入户,王西照“业务”范围越来越大,如今辐射到周边4个村15个村民组,甚至囊括了相邻的市镇的部分区域。“怎么不保留店面营业,这样可以减轻自己往返路途之苦,”我问道。王西照微微一笑:“保留店面是多对一,上门理发是我一对多,跑点路、把麻烦留给自己,就能给那些行动不便的人行个方便嘛!”

家住桐城市柏年村胡哲老人,今年95岁了,瘫痪卧床十几年,从1975年王西照给他第一次理发到现在从没间断过。“西照这娃人好,每次来他都对我说说外面事情,不光给我理发,还给我解了闷,每月一到理发时间,我就热巴巴盼着!”

6元,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能买什么?王西照对理发费看得淡,收费从刚开始的几毛钱、1元钱、2元钱,几年前“定格”6元就一直没变过,对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够好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只收半价3元钱,对那些低保户、五保户、智障残疾人一律免费。早年有人用山芋粉冲抵,如今也有人一年付一次,他也不计较:“都是乡里乡亲的,看着给都成,再说了力气用完了还会长出来的。”

从最初的小王,到如今的老王,有段时间王西照确实想过放弃奔走乡村的“头等大事”,但考虑到一时无人接手,于是又鼓起勇气继续往前干。“干到75岁,身体还行的话坚持到干不动为止。”王西照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