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良伦的头像

吴良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5
分享

天空湛蓝如洗,一朵朵白云有意无意飘过,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缕缕、清清淡淡的河水气息。7月1日,由怀宁籍企业家捐资修建的陶湾桥正式通车,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们击鼓奏乐、燃放鞭炮,用质朴的方式庆贺渡改桥。

横跨皖河两岸的陶湾桥,一头连着潜山市王河镇丰收村,一头连着怀宁县平山镇岗山村。早年王河镇属怀宁,1957年划出归属潜山,丰收村与岗山村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人们往来频繁密切,用手一掰,随口一数,两地通婚的比比皆是,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因一条皖河的阻隔,两地经济往来、亲友交流,要么陆路绕行,要么乘船过渡,陆路绕行要1个钟头开外,而乘船过渡遇上刮风晃荡颠簸,不济碰上大雾天只得停渡,遇急的村民捶胸顿足,望河兴叹。特别是2020年京港高铁合肥至安庆段开通运营,岗山村乃至平山镇外出务工、经商、求学,到潜山南站乘坐高铁最为便捷,可苦于没桥,不得不绕道到距离甚远的安庆西站或安庆站乘坐,无形中增加了时间和通行成本。

渡改桥、跨界变无界的问号一直萦绕在两地村民心头,如今问号拉直了、梦圆了,欢欣鼓舞写在一个又一个村民的脸上。

欢欣人群中,擂鼓最起劲的是岗山村艄公老范,缘于他对陶湾渡变身陶湾桥的感受最深。

蜿蜒而下、宽过百米,皖河从村前奔腾不息地淌过,出行、赶集、看病哪一样离得开渡船?老话说“宁隔千山,勿隔一水。”上世纪70年代,大队在皖河河畔建起一个简易渡口,时任大队书记找到水性好的小范:“这摆渡的活交给你,生产队给你记工分,怎么样?”“能怎样?就这样!”6个字,小范二话不说应下来。

取下船锚,走上船头,取过船桨,差不多凑齐一船人,小范有心有力划起桨,水流从船体两侧哗哗分离。上了船,船舱里炸开了,有闭着眼睛的,有因晕船而吐得稀里哗啦的,有顽皮的小孩将手伸进河里耍水被大人拽回来的……

渡人就是渡己。小范守着渡口,去了来、来了去,划行在河面上。后来生产队解散改成村,不再给记工分了,村民过一次渡就付上几毛钱。

时光悠悠,风风雨雨,小范成了老范。让老范想不到的是,今天一座钢筋水泥大桥横跨皖河,“哧溜哧溜”声中,车子轻盈驶过桥面,不消几分钟就消失于视野之外。

一座陶湾桥,让岗山村与外界实现联通、融通、畅通、相通。老范喜欢信步走上桥看看风景,手抚栏杆,抚今追昔,由衷感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河面上建起大桥,一众乡亲从此可以快捷出行了,真的是赶上了好时代,蛮有福气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