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鹏飞的头像

陈鹏飞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8/08
分享

南京行记

对南京的喜欢,也许就是骨子里的。中国有三个好的城市:一个是南京,另一个是上海,再一个就是北京。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南京了。因为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对这座六朝都会还是很有感情的。

我办公室桌子上有个蓝皮色笔记本,翻开笔记本映入眼帘的是一行题记文字:在南京的日子里留下岁月的记忆——1999年南京。当时我还没毕业,还没拿到学校发的毕业证书,还处于实习阶段。在我的记忆中,南京市秦淮区仙鹤街有我人生很重要的一段生活经历。

26年前,1999年我去南京的时候是一个春天。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吐绿,百花争艳,古城南京好一幅美丽风光春景图。

我清晰记得,我在南京的那段日子是住在仙鹤街仙鹤里。那个地方很有文化韵味,我也很喜欢,当时是又能办公又能住宿,美极了。

出门就是当时已经很出名的苏果超市,往东拐就是著名的胭脂巷,那可是当年南京很有名的地方。从门牌号上的记号可以看出这座城市的厚重古老,也可以感受到南京女人的魅力与名气。往南再往西走就是集庆门,保存相当完好,城墙上“三月莺飞”的风筝真的是很多,很可惜,我没有放过,说实在话,当时也还不会放呢。站在城墙上向西俯眺,十里秦淮就在眼前。让人遗憾的是,繁华似水的秦淮泊里当时有点破乱不堪,看不出像是出名女、美女和名妓的地方。

打开尘封多年的日记本,清晰的记着我在南京的那次出行经历。

在南京火车站来回奔走了几次,才找到去东郊摄山的公交车。出南京火车站到宁海公路上,上来了一对老夫妻,男的坐在前面的位置上,女的则在我旁边坐下了。坐下之后这位阿姨就问我从哪里来,在哪里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要到什么地方去,年龄多大,老家哪里人,薪水多少等等一系列问题。

因为上学的时候学过普通话和粤语,我就用普通话和她交流,也隐瞒了是从河南过来的这个事实。反而撒谎说自己从上海过来,是来南京办事的,要到摄山去。回答完她的问题她突然问我:你从上海来,会讲上海话吗?我说:不会,上海话挺难理解的。她说她是上海人嫁到了南京,然后给我举例说,上海人讲洗衣服就说“打衣服了”。也许她看出来我的囧像,重新解释一下后我才听明白几分。

对于我来说,从学校出来,第一次到外面听人这么讲还是首次经历。一路走一路讲,这位陌生的老阿姨知识渊博也很健谈,给我讲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她说:今天你听我这样给你讲的这些个人生的道理,几十年后,你也许会对另外的年轻人讲的。

她讲的这些朴素的话是很实在的,我当时听了很感动,那时我就下定决心,重新审视自己当下所面对的一切。我就鞭策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将来打下基础,唯有如此,才能赶上时代不断进步的步伐,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才能在社会上有更大的作为。

车到栖霞镇该下车了,这位老阿姨讲了四十多分钟,我聆听了四十多分钟。她给我讲的我也在思考了,我就在想,从1998年春天学校安排我们到郑州实习,再到现在还是在实习当中,所掌握的知识根本不够在未来的社会和工作中所用。在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在异乡,一位陌生的阿姨能这样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真的是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那年的那个春天,我在南京居住了一个多月。除了中间应同学相邀去了一趟上海,从上海回来后我就离开了南京,回到河南老家。

临走的时候,我游览了一番南京城。在南京狮子山上,环顾四周,古城风貌尽收眼底。北边是我那个年代上小学时从课本上看到的南京长江大桥。桥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桥面下火车穿行轰鸣不断,再往下就是滔滔江水一泻千里向东流,江上来往的船只点缀在起伏的长江碧波当中,壮观美丽。长江岸边的起重机正在点头作业吞吐,好一派繁华江岸装载装卸图。隔着江向北眺望,那是家乡河南的方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的雄姿巍然耸立。

虎踞龙盘今胜昔。向东眺望,巍巍的中山陵和紫金山构成了南京的天然屏障。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也在此,成为人们来此凭吊观览的地方。

西面的长江像玉带一样从南京城前穿过,而城内的秦淮河更像一条丝巾一样绕城而流,历史上的十里秦淮风光由此而生并在此展现,诗人戴望舒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里真切的体现。

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城的南面,是一座座高楼大厦,从这里能看出南京的繁华和现代。历史厚重的汉中门、集庆门、中华门还在诉说和展示着历史的沧桑。最南边的雨花台,昭示着牺牲的革命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如今的盛世已如他们当年所愿,九泉之下他们可以含笑欣慰了。当总统府的那面青天白日旗被拔下,换成鲜艳的五星红旗之后,南京城解放了。

南京,南京,当年的我只是个过客,临走的时候,南京正在修地铁,我在日记本上记述了这样不能忘却的文字:我想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来南京看看的。

2008年和2010年,一次是和好友结伴出游,一次是工作采访中停留,又去了两次南京。回来后让我念念难忘的还是南京的古城墙、玄武湖、鸡笼山、栖霞山、青城山、中山陵、新街口、鼓楼、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地,以及那让人又恋又恨的秦淮人家的秦淮河。有点遗憾的是,我没有再找到当年我住的那个仙鹤街的仙鹤里。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五代诗人韦庄所作的这首《金陵图》读起来依然让人怦然心动。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去年春节带着孩子看完南京长江大桥,从南京回来的时候,又逛了一趟新街口和苏果超市,我什么都没带,就买了南京的咸水鸭,因为我突然发现儿子也特别喜欢吃南京的咸水鸭——这才是最盛名的南京特产风味美食,难道说这是一种巧合吗?我思索估摸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