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痕的头像

十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5
分享

赤龙之痕——酒泉红水河谷行记

出酒泉城南,驱车不过三十里,大地便毫无征兆地撕裂开一道创口——红水河谷,赫然眼前。它宛如一条被时光遗忘、遗落尘寰的赤色巨龙,流淌于祁连山北麓的苍茫戈壁腹地。凝固着远古地质巨力狂野的咆哮与亿万年的深沉死寂。

立于千仞崖畔,俯身探向谷底,最摄魂夺魄的,便是那奔涌不息的河水。它绝非寻常清冽的溪涧,亦非普通浑浊的洪流,而是一种深沉如凝血、厚重似熔岩的赤红!这惊心动魄的色泽,仿佛大地精魂被生生熔炼、炽热释放,在幽谷中奔腾咆哮。这惊世骇俗的红,其秘密深藏于上游广袤流域:那里蕴藏着亿万斯年形成的、富含三氧化二铁的红色砂岩与黏土岩层。这些赤色的沉积岩体,正是白垩纪以来漫长地质岁月中,干旱氧化环境这位巨匠留下的不朽杰作,它们构成了此地壮阔丹霞地貌的坚实基底。祁连山的雨滴与冰川的泪珠汇成地表径流,以沛然莫御的力量日夜冲刷、剥蚀着这些古老的红色岩层。于是,亿万颗微细的赤色岩屑被裹挟而下,将本应清冽的水流,硬生生浸染成一川浓烈得化不开、奔腾不息的赭红!这红,非浮艳轻佻之色,它是大地肌肤深处沉淀的氧化印记,是星球古老岩层在河床中被唤醒的、奔涌流动的具象。流水负载着红色岩屑的精魂,红得惊心动魄,却又因源自高山冰雪而冷得刺骨钻心,流淌着一种矛盾的、撼人心魄的原始生命力。

河谷两岸,是造物主以亿万年光阴为刻刀,在新构造运动抬升与流水切割的永恒角力中,雕琢出的不朽杰作。巨大的绝壁拔地而起,如天工以刀劈斧削,垂直陡峭,寸草难生,坦露着被烈日与风沙亿万次鞭挞、炙烤得滚烫的岩层断面。赭红、土黄、青灰、铁锈棕……这些浓烈的色彩绝非随意泼洒的矿物颜料,而是不同岩层中铁锰氧化物含量差异与胶结物性质两位画师密切合作的结果:赭红诉说着富集赤铁矿砂岩的炽热过往,青灰则低语着含钙质或绿泥石层位的沉积秘密。它们层叠挤压,如一卷饱经沧桑、沉默而庄严的天然史书,无声记录着白垩纪干旱氧化环境的炽热沉积。

就在这令人屏息的危崖某处,一道流瀑竟奇迹般挣脱了岩壁的禁锢!它水量或许不大,却带着源自高处集水的决绝气势,自极高处纵身跃下,义无反顾地扑向谷底那赤红的洪流怀抱。碎玉飞琼,在撞击的瞬间腾起一片猩红迷离的水雾,那奋力的一跃,在陡峭的岩壁上划出一道转瞬即逝的银亮轨迹,更添几分苍凉入骨的悲壮。瀑口周遭,危岩狰狞,犬牙交错,仿佛凝固了流水与岩壁亘古较量时惊心动魄的瞬间。

每当雨后下探至谷底,赤水便在脚边轰鸣奔流,涛声震耳。伸出手指探入湍急的水中,一股源自祁连山巅融雪与大地深层渗出的沁骨冰凉,瞬间如银针般钻透肌肤。然而,当你赤脚踏上被骄阳烘烤了一整天的巨大岸石,那滚烫的触感又灼得人几乎跳起!一冷一热,极寒与酷热,水与石的生死较量,在这狭窄如甬道的谷底狭路相逢,交织成一场奇诡而强烈的感官风暴。河滩上,散落着不知何年被滔天洪水挟裹而下的巨大残木,早已碳化枯朽,形态扭曲如洪荒时代的遗骸信物,与丛丛枯黄却坚韧如铁的芦苇相伴。它们静默地躺在赤水之畔,是河谷季节性暴怒的见证者,它们无声诉说着洪水狂怒席卷与退却后无边荒寂的轮回。

五月的风,吹着砂砾,掠过狭窄的河谷,竟带来一阵奇异的、近乎蛮横霸道的芬芳。抬头极力寻觅,只见在崖壁稍缓的坡地褶皱,或是土壤得以侥幸存留的细小沟壑里,沙枣树竟以不可思议的顽强扎下了根!此刻正值花期,米粒般细碎的金黄花蕾密密匝匝,如亿万点倔强的星火,缀满灰绿色的枝叶之间。那香气,清甜中裹挟着粗犷的沙土气息,馥郁得仿佛有了实质的重量,沉沉地弥漫、沉淀在干燥炙热的空气里,顽强而骄傲地宣告着生命的存在。这股浓烈到近乎坚韧的芬芳,与谷底大部分区域的洪荒苍凉、河水的泣血赤红、岩石的滚烫裸露形成了惊心动魄的对比,是这片刚硬如铁的地貌中,一抹带着沙砾般粗粝质感、却无比倔强的温柔印记。

极目向南,赤水蜿蜒如巨龙躯干的尽头,便是巍峨连绵、刺破苍穹的祁连山主脉。高耸入云的雪崖之上,亘古的冰雪在沉落的夕照中,闪耀着冷冽而孤绝的银光,如同天神遗落的冠冕。暮色四合,山岚如幽灵般自谷壑间悄然蒸腾,丝丝缕缕,缠绕着冰冷沉默的雪峰,又渐渐被愈发浓稠、深沉的暮霭无声吞噬。那高处的冰川与积雪,正是脚下这奔涌赤色洪流的重要水源之一,是它不竭的寒冰心脏。

站在谷底,人渺小如沙粒,似被亿万年的时空洪流紧紧挤压。沉默的祁连群峰,如大地不屈的脊梁,与脚边这永不停息、负载着古老岩层碎屑的红水,在夕阳熔金般最后的余晖里,共同勾勒出酒泉大地那苍茫、雄浑、带着原始伟力与不屈魂魄的壮阔图景。这峡谷的深邃,是青藏高原持续隆升这部宏伟史诗背景下,祁连山北麓断裂带活跃、流水沿构造弱带流动锲而不舍下切亿万年之功,绝非寻常的风霜雨露之戏。赤龙之痕,深深烙印于广袤大地,刻入仰望者的心魄深处,成为地质史诗的壮阔篇章与生命韧性不屈赞歌的双重铭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