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太明的头像

韩太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7
分享

那一声震撼全场的“爸爸”

------兼谈老电影的魅力

一九六七年三月十七号,我十六岁那年插队到了一个小村庄。村里和城市大不相同,无边的田野,还有开始萌芽的桑树林、无边的枸杞林、不断出没的各种小动物......所以我特别贪玩。

不管白天多累,晚上也要玩到很晚。特别是对于电影情有独钟。记得有一次公社放映电影《英雄儿女》,首次是在一个叫陶河的村子,于是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以及当地的小伙子一起赶去看。

不能不说,这真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故事紧扣人心,环环相扣,令人血脉喷张又在心中暗暗期盼。一直到王芳欲喊未喊的那即将喊出来的一瞬间,静寂的放电影的打谷场上突然响彻一声青年人的中气十足、气壮山河般的大叫:“爸爸”!黑压压的观众们在近半分钟的惊愕以后,突然集体爆发了震天的笑声。

那个喊爸爸的小伙子羞得简直是抬不起头来。糟糕的是他就是我们的同伴之一,还是我的同学魏长青。所以,我们周围的几个都成了别人眼中的活宝。心里那个不自在。

什么是艺术的魅力?其实就是能够把受众代入到情节之中。喜其中之喜,悲其中之悲。特别是寓有政治意义有正义感,有爱国情怀,有英雄主义和令人从心底发出共鸣的艺术作品其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在当年,有多少热血青年想象自己会是其中的英雄主角?或想成为这样的英雄?这简直就不能统计。可惜,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样的感情很宝贵了。

中国的许多这样的老电影都是很经典的。比如上面说的英雄儿女,还有董存瑞、邱少云、党的女儿、红孩子、红旗谱、上甘岭等等。尤其是英雄儿女,我跟随放映队跋山涉水一直看了九遍还是没有看够。所以,我以后成为石油管道工人,在文艺队演出时的节目就是琵琶独奏《英雄的赞歌》。

几乎每次我都把全部激情投入到歌曲的诠释中去,每次弹奏过后我心里都要激动好久。那时没有曲谱,完全是我自己用心来一点点记忆下来、弹奏出来的。虽然我会弹奏的所有歌曲都是没有看过曲谱的,但是我觉得这曲子真的没有丝毫差错,我的每次弹奏都能融入我的激情。

我能比较满意地诠释歌曲的只有几首:英雄的赞歌、浏阳河、歌唱二郎山、十送红军、后来的小小竹排向东流。可见老电影对我的影响之大。当然像《梁祝》这样的经典曲子也是没有看过曲谱就会独奏的,那只是因为我不想看简谱和五线谱。

其实也不是真的不会看,就是我太懒,你想,只要听过两遍就能演奏出来,还有必要看那复杂的曲谱吗?

只是我更懒得记住歌词。只要会演奏曲子就可以了。至于词我不会的可以自己随意去填写。但是,只有《英雄的赞歌》、《十送红军》从一送到十送,我一句不错地记住了全部歌词。

当然,那些让人永远不会忘记的“红歌”歌词,我一个不拉地全都牢牢记在心里。

因为,列宁有句话说得很好: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想当年,本夫子年少时也是风流(不是现在的把下流当风流)倜傥飞扬跳脱之人。更喜欢给苦闷的知青、枯燥的农村生活中的老少爷们带来一点欢笑,做出不少喜剧般的事情。

记得一次工间休息,俗称歇畔。我把一个大叔级的哥们和他的16岁女儿拉出来,站到全队的前面,非常郑重地对队长说,你让大家都静静,我有重要事情宣布。

那时,由于我非常能吃苦,获得了全队的尊敬,我的话有很大的分量。于是队长也严肃起来让大家全都面对我们三人,不知道我到底要说啥。

有的猜测是否我同意了这个大叔把他这个女儿嫁给我?(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这个大叔此前已经托了好几个大队重量级的领导为他女儿给我说媒,只是那些领导都各有心思没有行动,因为这个女孩太漂亮太善良了。他们的儿子还没有媳妇呢,怎么会帮这个忙?那时农村女孩子都是16岁左右结婚的。)有的猜测是否我要当场同意或者是拒绝?

总之猜测的五花八门,但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我的表演是那么不合情理。

等到大家鸦雀无声地看着我时,我从衣袋里摸出用羊毛做成的胡须,插进鼻孔里,郑重地咳嗽一声,用右手摸摸女孩的小脑袋,指指我自己的左胸:“阿芳,你有我这个老工人子弟的爸爸,”又指指她亲爹“还有你这个老农民的爸爸——”还没说完,轰的一下全场就乐翻了天。

结果,我被这个大叔、他大儿子、小儿子、他老婆集体“追杀”了三里地。从此这个女孩见了我就脸红。

真的很怀念那个虽然艰苦但充满了苦中作乐的年代还有那些憨直的村民们。那些老电影是我和他们的契合点之一吧?要说他们再教育了我什么东西的话,就是他们的真诚和憨直还有那些不太伤大雅的小狡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