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夏天了。在我眼中,农村的夏天就像一幅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画卷,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独属于乡村的美好。
天刚泛起鱼肚白,生产队长敲响铜锣吆喝大伙下田。翠绿秧苗间露水沾湿裤脚也浇不灭满心雀跃。队长起头唱“大田栽秧行对行哟——”,清亮嗓音划破晨雾,男女老少齐声应和“薅得杂草无处藏——”,歌声惊飞田埂白鹭。大家排成队弯腰除草,烈日当空汗水滑落却不觉疲惫,诙谐农事的唱词惹得阵阵笑声。劳作间隙,有人捧田水洗脸,有人啃黄瓜解渴,那清甜滋味至今难忘。薅秧不仅是农活,更是夏日里最鲜活的记忆,是儿时最快乐的集体狂欢。
薅秧子是乡村夏天农忙时节一项重要又辛苦的活儿。稻田里,嫩绿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可那些讨厌的稗草也趁机混在其中,和秧苗争夺着养分、阳光和水分。泥水“咕叽咕叽”从脚趾缝漫上来,带着阳光晒透的温热,大人们毫不犹豫地踏进泥水里,弯下腰开始仔细地薅稗草。每一棵稗草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只见他们熟练地用手抓住稗草的根部,轻轻一拔,稗草就被从泥里揪了出来,随手扔在田埂上。
孩子们也会跟着来帮忙,虽然动作没有大人那么麻利,但一个个都学得有模有样。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孩子还分不清稗草和秧苗,常常把秧苗也薅了出来。“哎呀,又错啦!”阿爸直起腰,用沾着泥水的手背抹了把汗,蹲下身耐心地教:“你看,稗草的叶子更细长,颜色也稍微浅一些,而秧苗的叶子则更圆润,颜色也更翠绿。”孩子们歪着脑袋认真学,学得像模像样时,总能换来大人们欣慰的笑声。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阳光变得越来越炽热,汗水从人们的额头滚落,浸湿了衣衫。但大家谁都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依旧弯着腰,在稻田里忙碌着。偶尔有人直起腰,捶捶酸痛的后背,“咕咚咕咚”喝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凉水,又继续投入到与稗草的“战斗”中。
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追逐着偶尔飞过的蝴蝶,或者用田埂边的狗尾巴草编出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大人们一边嚼着干粮,一边谈论着今年的庄稼收成:“要是雨水再匀乎些,稻穗能比去年还饱满!”言语间满是对丰收的憧憬。
等休息够了,大家又重新回到稻田里,继续和稗草“战斗”。直到太阳西斜,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稻田里的稗草终于被清理得差不多了,人们才拖着疲惫但满足的身躯,带着农具,慢悠悠地往家走。身后的稻田,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夏天一到,果园里就热闹非凡。红彤彤的桃子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涨红了脸。指尖触到绒毛般的果皮,轻微的刺痒感从指腹传来,果农们搬着梯子,小心翼翼地爬上树,轻轻摘下那些成熟的果实。每摘下一个,都要仔细端详一番,看看有没有磕碰,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有些调皮的孩子会趁大人不注意,偷偷钻进果园,找个隐蔽的角落,摘下一个桃子就往嘴里塞。香甜的桃汁顺着嘴角流淌,沾得满脸都是,却还眯着眼,含糊不清地嘟囔着“真甜”。
还有那黄澄澄的李子,沉甸甸地压弯了树枝。它们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仿佛在争着让人们品尝。大人们用篮子小心地采摘时,熟透的果子偶尔“啪嗒”一声坠落,溅起细碎的汁水。孩子们在一旁帮忙捡果子,忍不住往嘴里塞一个,酸酸甜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惊得他们眼睛瞪得溜圆,又急忙伸手去捡下一颗。
夜幕缓缓降临,劳作了一天的村庄渐渐安静下来。回到家,炊烟已经袅袅升起,饭菜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快洗手吃饭!今天有你最爱的番茄蛋汤”,母亲的吆喝声从厨房传来。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木桌旁,桌上摆满了简单却可口的饭菜。刚从菜园摘来的凉拌黄瓜,清爽解腻。弟弟举着啃得坑洼的黄瓜,含混不清地说:“今天我学会了算术题,三加二减五等于零啦!”逗得全家人笑弯了腰。
饭后,大人们把竹椅搬到场坝里,摇着蒲扇驱赶蚊虫。孩子们在一旁嬉戏打闹,玩着跳皮筋、丢手绢的游戏。玩累了,就躺在竹床上,望着满天繁星。这时,院子里的老人们也会聚在一起。鲍大爷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袋,吐出一圈圈烟雾:“想当年,我们夏天夜里还去田里守夜防野猪呢……”孩子们立刻围坐过去,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听他讲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
在这样的夏夜,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夜的寂静,却又很快融入到这宁静的氛围中。远处的田野里,蛙声依旧此起彼伏,像是大自然奏响的摇篮曲,哄着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在农村的夏天,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有着最纯粹的生活气息。这里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采摘水果时的喜悦,薅秧子时的辛苦,还是夜晚乘凉时的温馨,都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这些夏天的故事,不仅是童年的注脚,更教会我脚踏实地的生活智慧——正如稻田里的秧苗,在汗水的浇灌下,终将长成沉甸甸的希望。它让我明白,简单而质朴的日子,才是最真实、最珍贵的。
当秋风悄然吹起,树叶开始泛黄飘落,我知道,这个夏天即将远去。但它留下的那些美好,早已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熠熠生辉的宝藏,等待着我在未来的日子里,一次次地回味,一次次地感受那份独属于乡村夏天的温暖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