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寝室的抽屉里,躺着一台双菱牌闹钟。金属外壳磨出细密划痕,像被岁月摩挲过的掌纹;白色瓷釉钟面缺了一小块瓷,露出浅褐胎色,却仍像浸过五十年晨雾的旧玉——温润沉实,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它是五十年前,远方亲戚踩着黄泥路,走了大半天捎来的礼。父亲是一辈子侍弄庄稼的朴实农民,这台闹钟陪他走过数不清的晨雾与田垄;而今电子表精准到秒,手机能设百种闹铃,计时工具琳琅满目,我却格外怀念靠老闹钟锚定时光的年代,怀念物件里的温度、人情里的厚实,更怀念藏在“滴答”声里,那记了一辈子的暖。
亲戚送闹钟那天,雾把山间土路缠得发黏。他裤脚卷到膝盖,沾着草屑、泥点,裤管还挂着几片苍耳。怀里布包被体温焐得温热,一进门就攥着父亲的手塞过去:“知道你天不亮就下地干活,这东西准,到点叫你,别误了农时。”那时村里没几户有闹钟,父亲凭太阳估时辰,阴雨天总踩不准下地的点。揭布包时,指节因用力泛白。闹钟露出的瞬间,母亲烧火的土灶火苗“啪”地窜了窜,似也凑来瞧稀罕;我扒着桌沿踮脚看,“双菱”商标的菱形纹蹭不脱漆,顶上铃锤轻碰,“叮铃”声脆如山间刚融的泉水,撞在土墙映出回声。父亲蹲在木桌前,用粗布擦三遍桌面才摆稳,把弦拧得紧紧的,将指针对在凌晨六点——要赶在露水没干时,去坡上玉米地薅草,沾露的草最易拔。
从那以后,闹钟成了父亲下地干活的“信号铃”,也成了我童年最暖的“守护铃”。十岁那年冬天,我夜里发高热,脸蛋通红,呼吸带烫。母亲急得直抹泪,山里无医,只能去十里外的宝源乡卫生所。父亲摸黑想背我去,可窗外风裹着雨,打在木窗上“噼啪”响,山路滑得能摔跟头。他蹲在灶边搓手,火塘里的柴噼啪作响,忽然瞥见桌上的闹钟——那时已是后半夜,离设定的六点只剩一个钟头。“等铃响,天蒙蒙亮了再走,路能看清些,你也少受冻。”父亲把我裹在他的粗布褂里,褂子沾着田埂的泥味和阳光的暖。他守在火塘边,每隔一会儿就用手背贴我额头,像在丈量温度;闹钟在旁“滴答”走,声儿不大,却像在帮他数着每一分难熬的时光。
后来我迷迷糊糊睡着,被闹钟的“叮铃”声惊醒。睁眼时,天刚泛鱼肚白,雾未散,父亲正蹲在桌边调闹钟,指尖轻拨铃锤,怕吵醒我。见我醒了,他赶紧把暖在火塘边的棉鞋套在我脚上,鞋里还留着草木灰的余温:“铃响了,咱走。”他背着我往宝源乡卫生所去,山路的泥粘在鞋底,每走一步都晃一晃。我趴在他背上,能听见他粗重的喘气声,像风刮过老茶树;还有怀里闹钟贴着他心口的“滴答”声——他怕闹钟被雨打湿,特意塞进贴身衣兜,那声音和他的心跳叠在一起,稳当又安心。从卫生所回来,父亲第一件事就是掏出闹钟擦,金属壳沾着他的汗,他却笑着用袖口蹭了蹭:“这铃救急,比啥都管用。”
这闹钟也管着家里的小日子。我上小学那几年,母亲把铃调到早上七点。铃声一响,我就往灶房冲,总能撞见刚从田里回来的父亲——他早醒一个钟头,先去菜园摘了带露水的青菜,正蹲在灶边帮母亲烧火,火光照着他额头的汗珠,亮闪闪的。桌上的红薯冒着热气,闹钟摆在旁,指针转呀转,像在数着父亲鬓角悄悄冒出的白头发。
后来日子松快些,父亲仍离不开这台闹钟。我放学回家,总爱偷拧闹钟的弦,听它“滴答”转。父亲就坐在火塘边笑,手里搓着草绳,草屑落在裤腿上:“这是你远房叔的心意,得好好存着,别瞎摆弄。”那位亲戚后来常托人捎话,问父亲的身体是否健康,问我有没有读书,只是山路远,再没亲自来过。
一九八三年,父亲不在了。母亲把闹钟擦得锃亮收进抽屉,每次打开都要先摸一摸,像在摸一段不会走的时光。如今家里的电子表摆在桌角,屏幕亮着冷光;手机揣在兜里,抬手就能看时间,设的闹铃是轻快的音乐,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父亲背着我赶山路时,贴身揣着的体温;少了亲戚步行大半天,布包里裹着的心意;少了寒夜里,陪着我们等天亮的“滴答”声,那声音里藏着“慢慢来”的温柔。
去年我回老家,试着给闹钟拧上弦,指针居然还能慢慢走,只是走得有些慢,像在跟岁月撒娇;铃声哑得像被晨雾裹住,却比手机里任何一首闹铃都勾人。指尖蹭过钟面缺瓷处,五十年前的画面忽然涌来:雾里亲戚踏泥而来的身影、父亲扛锄头下田的背影、寒夜里他把闹钟贴在胸口,背着我赶山路的模样——他的背不算宽,却稳稳托着我,托着一个孩子的安稳。现在的时间过得快,电子表的数字跳得急,手机消息催得人慌,可那个靠闹钟计时的年代,日子像闹钟的指针一样稳当:父亲按点下田,母亲按时做饭,连闹钟声里都藏着“等一等”的耐心,等天亮,等病好,等一家人凑在火塘边,把日子烤得暖融融的。
这台双菱牌闹钟早不是普通的计时工具了,它是时光的标本,装着那个慢而暖的年代,装着父亲没说出口的疼惜——他从不会说“爱”,却把守护藏在调闹钟的指尖、裹我的粗布褂、贴身揣着的闹钟里。现在的电子表再准、手机再智能,也装不下父亲背上的温度,盛不下寒夜里的守候,留不住那些靠着“滴答”声慢慢熬过来的温柔。所以才格外怀念那个时代,不是怀念物质的匮乏,是怀念物件与人心的贴近,怀念日子里藏着的、触手可及的真诚,怀念连时间都愿意为你等一等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