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国文的头像

黄国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6
分享

赤水彩虹岁月长

黔北大地的肌理里,赤水是最斑斓的一笔。当丹霞山被晨雾轻拥,当赤水河泛着粼粼波光,一场雨后初霁的天光,会在这片土地上织就一道彩虹——它不是天际转瞬即逝的幻影,而是散落在赤水山水间、浸润在岁月里的七彩馈赠:是丹霞崖的烈焰红,是竹海的苍翠绿,是桫椤的浅黛青,是稻田的鎏金黄,是八月瓜的雪色白,是石斛花的淡紫柔,是赤水河的澄澈蓝。这道“赤水的彩虹”,藏在崖壁间,舞在竹海中,淌在河水里,刻在赤水儿女的心上,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更是生活最本真的色彩交响。

赤水的彩虹,是丹霞崖壁泼洒的“红韵诗篇”。赤水的山,最是偏爱红色。亿万年前的地质变迁,让这里的崖壁染上了浓烈的丹霞红,像被上天打翻了朱砂砚,层层叠叠,浓淡相宜。雨后的丹霞山最是动人,湿润的崖壁红得愈发鲜亮,水珠顺着岩壁缓缓滑落,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细碎的彩光,仿佛整个山崖都在流淌彩虹。有的崖壁陡峭如削,红得热烈奔放,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黔北的天空;有的崖壁舒缓起伏,红得温润醇厚,像一块打磨光滑的红玉,透着内敛的光泽。崖壁缝隙里,倔强的桫椤伸展出羽状的叶片,青黛色的枝干与丹霞红相映成趣;石斛花攀附在岩石上,淡紫色的花瓣点缀其间,像给红色的锦缎绣上了精致的花纹。站在观景台远眺,连绵的丹霞山如红霞铺地,与蓝天白云相映,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让人不由得想起“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的诗意。

赤水的彩虹,是万顷竹海漾起的“绿波幻境”。赤水是“中国竹子之乡”,百万亩竹海铺天盖地,是彩虹最厚重的绿色底色。走进竹海,仿佛闯进了绿色的海洋,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竹叶,筛下斑驳的光影,落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像撒了一把碎银。竹子长得笔直挺拔,节节向上,像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勇士,守护着这片土地;新生的竹笋裹着浅绿的笋衣,尖尖的脑袋破土而出,像好奇的孩童探望着世界。风一吹过,竹海便掀起阵阵绿浪,竹叶沙沙作响,像大自然奏响的轻音乐,温柔而治愈。竹林深处,偶尔会遇见一泓清泉,泉水清澈见底,映着翠绿的竹影,像一面碧绿的镜子;溪边的石头上,青苔覆盖,湿漉漉的,透着生命的绿意。在这里,绿色是主宰,深绿、浅绿、墨绿、翠绿交织在一起,浓得化不开,绿得醉人心,让人分不清是山染绿了水,还是水映绿了山。

赤水的彩虹,是赤水河淌出的“蓝绿乐章”。赤水河是赤水的母亲河,它像一条碧绿的丝带,缠绕在群山之间,把彩虹的蓝与绿揉碎在水波里。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的丹霞红、竹海绿倒映在水中,让河水时而泛着翠绿,时而映着赤红,时而透着湛蓝,像一块流动的七彩宝石。清晨,河面上薄雾缭绕,船只驶过,划破平静的水面,留下一道道涟漪,雾霭中的河水像蒙着一层轻纱,朦胧而神秘;午后,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偶尔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像珍珠般散落;傍晚,夕阳为河水镀上一层金红,晚霞映在水中,红的、橙的、粉的、紫的与河水的蓝绿交融,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赤水河不仅风景如画,更滋养着两岸的生灵,河边的稻田里,稻穗金黄饱满,沉甸甸地弯着腰;岸边的果园里,八月瓜褪去青涩,染上鹅黄,裂开的果肉雪白雪白,甜香四溢。河水潺潺,载着赤水的故事,流向远方,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赤水儿女。

赤水的彩虹,更是赤水儿女生活里的“烟火色谱”。清晨,炊烟从河边的村落升起,淡灰色的烟霭与晨雾交融,像彩虹最柔和的底色;农人们扛着锄头下地,深色的衣衫上沾着泥土的褐黄,汗水滴落在田埂上,滋养出希望的绿。田地里,成熟的稻穗是金黄的,像一串串饱满的珍珠;果园里,果农们采摘着八月瓜,雪白的果肉甜润多汁,沾在指尖的甜香,是生活最甜蜜的滋味。午后,竹编艺人坐在院坝里,灵巧的双手穿梭在竹篾之间,青绿色的竹篾在他们手中变成精美的竹篮、竹席,透着质朴的匠心;老人们坐在树荫下,摇着蒲扇,聊着家常,脸上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眼神里却闪着平和的光;孩子们挎着竹篮,钻进山林寻找野果、拾捡枯枝,衣角沾着草叶的绿,裤腿蹭着枫叶的红,手里捧着的野果有紫的、黄的,像捧着一把自然的馈赠。傍晚,家家户户的烟囱冒出炊烟,饭菜的香气与山野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温馨而治愈。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它用山水作纸,以光影为笔,绘就最动人的画卷。”赤水的彩虹,便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它不像城市里的霓虹那般喧嚣,却有着最纯粹、最动人的力量。它是丹霞的红,是竹海的绿,是河水的蓝,是稻田的黄,是野果的白,是花朵的紫,是生活的烟火气,是赤水儿女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在这里,彩虹不是遥不可及的幻象,而是触手可及的美好:它在你凝望的丹霞崖上,在你漫步的竹海里,在你嬉戏的河岸边,在你身边的一饭一蔬里。

记得小时候,学校放暑假,我去赤水作客,每逢雨后初霁,总会跑到河边,踮着脚尖追逐彩虹的倒影,以为那里藏着宝藏。长大后才明白,赤水的彩虹从来没有尽头,它藏在四季流转里,藏在生活点滴中。春天的新绿是它的生机,夏天的浓荫是它的清凉,秋天的斑斓是它的厚重,冬天的静谧是它的沉淀。它见证着赤水儿女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陪伴着孩子们的嬉笑打闹、长大成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如今,走出大山的日子里,我见过城市里精心设计的灯光秀,见过人工打造的七彩花海,却再也找不到赤水彩虹那般纯粹的美好。那种带着山野清香、裹挟着烟火气息的色彩,那种自然天成、不加修饰的斑斓,是任何人工景观都无法替代的。每次回到赤水,我都会特意跑到河边,迎着风眺望群山,看着丹霞红、竹海绿、河水蓝在眼前铺展,听着河水的叮咚声、竹叶的沙沙声在耳畔回响,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那个追逐彩虹的小女孩,此刻正站在彩虹的中央。

赤水的彩虹,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生活的诗篇,是乡愁的寄托。它用七彩的颜色,描绘着黔北山区的壮美风光,书写着赤水儿女的勤劳善良,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记忆与家乡情怀。它告诉我们,最美的色彩不在远方,而在身边的一草一木、一饭一蔬里;最动人的风景,不在喧嚣的都市,而在宁静的山野、淳朴的乡村里。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赤水的彩虹,一直都在那里,它藏在崖壁间,舞在竹海中,淌在河水里,融在烟火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去珍藏。它是黔北山区最耀眼的名片,是大自然最温柔的馈赠,更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念想。愿这道赤水的彩虹,永远闪耀在黔北的土地上,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记忆里,提醒着我们珍惜自然的美好,感恩生活的馈赠,守护心中那份纯粹与温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