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是白茫茫的一片,几只黑燕像上下浮动的鱼,飞速地穿梭在天地之间。透过飒飒的雨声,还能辨出燕儿们嘹亮的啼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兴奋。
坐在屋宇下,吹不上淋不着,明亮的灯光暖着屋子,日子是无可挑剔的。闭上眼,感受这天地间茫茫洒脱的一片。恍惚间,我竟看到几年前的那座小屋了。
那是在太行山的深处,在路上我们捎了一个老人把她送回了村子里。本来是到了村口她就独自下车了,可走了一段,不放心,又拐到村子里寻到她家。很好找,村子里只剩三户人家了。
村子在快到山顶的半腰间,四面大山排开,脚底是曲曲绕绕下到山底和红火地带的路,因为成为旅游线路的缘故,这条路被修得平整顺畅。村子大概叫个卜牛村,我们问路的那户人家养牛,当然还有他家满村乱窜大叫的狗。牛生在这样的村自然是有福的,满山的植物可以尽情享用了,所以,这户养牛的人家便依然扎根这里而没有选择离开吧。问罢路,别过牛,就寻到了老人家里。
她正在屋里生火,兜起一屋子白烟。看我们进来了,扔下火挑起门帘忙让我们进屋子里。我喜欢她总是一脸的平静与和善,好像一个人面对大山过久了,眼底再不会为什么风波而起波澜。被让进了她小小矮矮黑黑的屋子。没有什么家具,简单的方桌,大柜子,为了保暖,屋子中间被一块大油布隔开,这样小火炉更容易把半个屋子烤热了。她把炉子封住,让柴禾在里面慢慢引燃,搬出一条长板凳让我们坐下。
她是去山下镇子里儿子家住了几天,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去,因为赶会,会唱大戏,老人亲戚们都会借此机会聚一聚。由于刚回家,一切还来不及收拾,解释到连一口招待的热水都没有。我们忙叫她安心歇下来坐一坐,我们不饿也不渴,车上什么都有。
她已经走了很长的路,疲态显在脸上。我们拿出带的零食给她。她放到一边,用需要我们猜的土话继续和我们讲。
山下走一遭通常要四个多小时。她觉得自己老了,别人嫌弃,所以即使偶尔有路过的车她也不去搭顺风车。我们便是主动停下来要载她的,那个时候离她的村子没多远了,她已经独自默默慢慢着走了整整一个上午了。
说话间,她的猫回来了,喵喵叫着往她怀里蹭。那么这十多天不在,猫怎么办?自己找吃的,也有泉水喝,饿不死的。这猫可真是有本事。可不是,还可会逮老鼠了,根本不用操心它,只有它操心我的分。能想象出来,她不在的这些日子里,猫是怎样在山间游荡,又总是走到路口看看她回来了没有,家里的屋顶上也总少不了它巡视的背影吧。如今,老主人刚一回来,它就匆匆赶了回来,这些日子的盼头可算有了着落。十多天,对于猫的一生来说也是足够漫长的吧?不知道它有没有埋怨或者想要忘记自己的主人过。此刻,它只是静静而安心地躺在老人的怀里任由老人抚摸着。去吧,过了没几分钟,老人赶它下去,它便听话地跳下膝盖出去了。
老人的几个儿女都在远处,大都在外面打工,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孙子们也都在市里上学,很少回来。儿子在镇上的房子也基本是空着。她借着赶会下去住个十来天,孙子也正好放假回来和老人住几天。赶完会,她还是要挎着她的小包袱走回她山上的家里。
这个村子可真是又远又偏,不知道曾经为何会选址在这里,做个什么都不方便,冬天下一场雪,估计下山的路就被彻底阻隔了吧。也许是因为有水源,林间资源丰富吧,也可能是古时为了躲避战乱,总之,在这样一个被群山包裹的山腰间竟然有着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不过,在地大物博的祖国大地上,这样的村庄也不算少数。也许陶渊明的桃花源就是这样村子里的一个吧。
因为很多土话听不太懂,也看到老人需要收拾的太多,不便多打扰便匆匆告辞了。老人热情相送,跟着我们出来。她的院子不大,有枯萎的花,走的时候看见石头桌子上晾晒着紫色的鸡冠花,老人说攒起来有用,能治病。山里的人缺医少药,只能用一些土办法来对付身体的不适了。不过鸡冠花到底能治什么病,直到如今我也没闹明白。当时是问过的,可惜她答的土话没听懂。小的时候,我家院里的照壁前也种满了鸡冠花,开的很是热烈,却因为不知道它有用,最后枯萎了都被当做杂草处理了。这些花儿勾起了我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要是知道它有什么具体用处,一定会第一个告诉母亲,让母亲有空了赶紧再往院里种一点好搜集起这花朵,将来碰上需要的时候用。
出了院子,她指指屋后的一处院子,说这里便是曾经的戏台。以前人多的时候每年都唱戏的,可热闹了,她的眼中闪着光,不自由主地手舞足蹈地介绍。趴在门缝上瞧,破败的戏台和还算宽敞的空荡荡的院子依然完整着,不知道当年的戏曲还会在这里响起吗?门上锈迹斑斑的锁不知道是谁锁上去的,还会回来打开吗?
我们和老人倚着垒在路边的石头墙放眼望,村子的风景是极好的,周围群山四季里衔来不同的精致,能想象春的浅绿,夏的多彩,秋的金黄萎绿,冬的素白浩荡……再有一条甩来甩去的路挽着山腰绕道山底下去,细细打量,山底杳杳的村镇城市隐隐可见。鸟儿叫着,卷起一些细微杂草的风轻轻地回旋一阵,安静和热闹同时在村子里和谐共生着。我们沉默着在山头微风阳光的照拂下缓缓走下石头小路来。
住在山上多有不便,村子里的人搬下去自然是人之常情,可是这个老人,她还是选择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自己的老院子,其中的情由怕是只有她一个人能懂。
一个人能懂的情由,好像每个人都有。悲也好喜也罢,那是无人能分享的。
不知会在何时,偶尔的瞬间里,我会牵挂一阵老人。不知道她一个人今天又做了什么事情,不知道她有没有身体疼痛或难受,不知道她是否健康开心……像是现在,山上的天气怎样,她想不想要下来呢?她让自己一个人守在遥远的故乡,为的是什么呢?我一一无法得到答案。
不过,不需要答案了。她本身的存在就是对庸常生活的一个最好的答复。此心安处,无需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