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年,在秦巴山区扶贫,我跟一些作家打交道的时间比较多,像我们所在帮扶单位的阿来主席、还有其他老师,还有各市州作协的一些老师。他们在我扶贫期间,来到了我那个贫困村,开展文学采风,除此之外,还有当地县作协的老师们,他们都会来到当时我的帮扶村采风。
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阿来主席带领全省各市州作家,来到我们大田村开展文学采风。
阿来主席在我曾经的扶贫村,还结对帮扶了三户贫困户,他不仅为这些贫困户解决了一些急难愁盼的问题,还对我们整个村也进行了帮扶。
他所帮扶的贫困户也非常感激他,有时他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来村,他就会委托我这位驻村第一书记,代他去看望他所帮扶的那几户贫困户。
当然有空时,他也会来到村上,看望他的帮扶户,同他们交谈,聊天,叙叙旧,并同他的帮扶户合影留念。村民们听说村上来了一位著名作家,都纷纷到村办公楼前围观。有也有村板材厂的工人,有贫困户,也有非贫困户。与此同时,县上、乡上的一些领导,都纷纷同他合影留念,当然更少不了跟我这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上干部以及县上干部一起合影留念,留下这难忘的历史瞬间。
阿来主席的到来,让这个平时就安静的贫困村变得热闹起来,开贫困户座谈会时,其他贫困户也都看到他了,他同村民们在一起,聊起家常,聊起这些年的扶贫,聊起现在这里的变化。
记得有一次来村上时,他还委托我有空了把一些慰问金送到他所帮扶的那几户贫困户手中,因为当时人多,为了顾及一些其他人面子,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他没有当面把钱给那几户贫困户,只是偷偷地把我喊到一边。他从兜里掏出一些钱出来,他说,这是慰问金,让我一定把它亲自交给他帮扶的贫困户。
我说:“好的,阿主席,您放心吧,一定办到,我替那几户贫困户,先谢谢您啦,同时也感谢你对我扶贫工作的支持。”
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他是样样都考虑周到,也是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
当我把这些慰问金亲自送到那些贫困户家中时,他的帮扶户特别感激他,说道:“阿来主席真是个好主席,好领导,对我们贫困户这么关心哟,黄书记,你一定要替我谢谢阿来主席。”
我说:“好的,见到阿来主席时,我把你们的心意带到,把话带到。”
驻村帮扶时,我跟阿来主席有好几次接触,每次都能跟他一起聊驻村生活工作等情况,还有他那几家帮扶户的情况。
有时,他还会委托阿来工作室的熊莺老师带上一些慰问金,还有其他一些慰问品。到帮扶村代他去看望他的帮扶户,记得有一年脱贫攻坚大收官时,我是应邀又回村上去了一趟,在村一待就是十几天,因为那次的大收官期间,有不少我单位的人来到这个村,看望那些自己结对帮扶户。那里的情况我非常熟悉,便领着他们去帮扶户家。当时,熊莺老师曾过来看望过那些帮扶户,那场面蛮感动人,那位帮扶户感动的流下了泪水,熊老师也激动了流下了泪水,那种场面,我是见证者,老百姓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那样,非常感动,也非常感恩。
熊老师对那位婆婆说道:“阿姨,我是受阿来主席委托过来看望你。”她还捎去了慰问金,给这位婆婆。
那位婆婆握着熊老师的手说:“阿来主席是个好主席,他是个好人,对我们家帮助可不小,我们全家都非常感激他,替我谢谢阿来主席。”
那一刻,让人无不动容,我还劝慰道:“婆婆,别太激动,年纪大了,你要多保重身体。”
其实我知道婆婆那是感动的哭,那是激动的哭。但想到年纪有点大,情绪还是要把控好,做些安慰安抚工作,一会儿就好了。
她家的狗不停地在旁边,汪汪,汪汪的叫着。这是看家狗,有陌生人来了,它会冲出家门,当好家的保护神,要是生人,不敢靠近,起到守门看门的作用。
我有好几次都领教了这条狗的凶和狠,那时刚来村不久,在一次走访的过程中,好不容易找到这家,人还未看见,那狗却先冲出来了,好在我在农村待的久,对付狗的方法,也有经验,它凶,我比它还凶,一点也不怕。就这样相持一会儿后,它也不叫了,主人家听到叫声,敢起放下手中忙碌的活,出来打狗。我说,没事的,我不怕狗。
说不怕,是心里头不要怕,要怕就不敢在农村待下去了。农村的狗多,有些狗真咬人,真得挺凶的。对于这种情况,凡是有检查,有调研,有省市县上的领导来村,都要通知村民把狗带个狗套,就是把狗的嘴巴用个套子套住。另外还要拴起来,防止伤人。即使是这样,在下面扶贫时,也听说过狗咬人的事情,狗伤人的事情。有些领导来村时,为防万一,还要找一个打狗棍。看来也是对农村情况比较了解的。必竟安全第一吗。
我在那边扶贫三年,曾经有一次遭到一户贫困户家小狗的突然袭击,咬伤了我。但我也强作镇静,连忙对那户贫困户说,说没事的。其实,事后,我的腿疼痛的狠,也肿了。担心贫困户背上思想负担,给那家贫困户减轻压力,继续走访,深入贫困户家里。
记得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阿来主席还为全村老百姓捐赠了一批防寒服,老百姓穿在身上,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另外,还有几次阿来主席来到村上,并向村农家书屋捐赠图书,一些作家也见证了那个场面,我也是见证者,那天,看到了那么熟悉的作家来到村上,阿来主席也是亲临大田村,这给我的扶贫工作增加了动力和鼓舞支持。
记得当时,那些作家们是做一辆大巴车来到村上的,我对他们这些作家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在车上,给他们讲解这几年村上的脱贫攻坚,在沿途一边说着一边讲解,说一说这里曾经发生的变化,不一会儿,大巴车就开到了个黄金岭上的一片硕园果业观摩点。我招呼着那些作家们依次下了车,在这里观看我们村的扶贫产业。
这个黄金岭,在没有引进产业之前,曾是一片又一片的荒地,杂草丛生,草丛中经常有野鸡出没,那里曾经是野鸡最好的栖息地。
我在下队走访的过程中,要翻越这座黄金岭,走着走着,突然从草地丛中飞出来一只野鸡,胆儿小的,可能要吓一跳,或许是我的脚步声惊动了那草丛中的野鸡,它又从这个山坡飞到另外一个山坡。
秦巴山区的山是一座接连一座,一座座山紧密相连,让这野鸡有了更多的大后方,遇到有人惊扰到它了,那野鸡就会飞到别处藏身。草丛深,利于隐蔽,那些野鸡也会在那草丛中安个家、安个窝,在那里下蛋,有不少野鸡蛋,但我没有去碰触这些。一般情况下,飞走的野鸡,等行人走后,这里又回归平静,它还会飞回到此地安身之命之处,会守着老窝。
自此这片黄金岭用作扶贫产业,引进了硕园果业之后,那片荒地变废为宝,种上了特色水果,发展特色经济。让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道围着黄金岭修了一个圈。另外,在那黄金岭上还修了一个很大的蓄水池,水池周围的山坡上山坡下都全种满了水果。春天来临时,满山遍野就变成了花的海洋。
那次作家采风,有些几年没见的作家朋友,也在那场采风活动中遇见到,他们关切的问寒问冷,也好奇的问一些我驻村的情况,我都会给他们讲。因为作家朋友,都是作家,他们对这一片土地充满着好奇,对生活在秦巴山区的父老乡亲们的生产生活也关心。他们能到这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文学采风,相信对他们来说也是件创作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些接地气的作品出来。
来这里采风的作家,还有罗伟章副主席,他那次来村,我带着他去了好几户贫困户家采访,跟他聊些这户那户的情况。期间,他也不断的跟这些贫困户交谈,进一步了解家庭生产生活的情况,还有扶贫给他们带来的变化。那次他特别辛苦,这户采访之后,接连又去其它村民小组去采访,看得出他是一位非常敬业而执着的作家,他来村的目的,就是要写一部作品出来,此次采访,他能了解到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文学创作的规律,再进行艺术的加工,把它写出来,能反映这个村,这村上的贫困户,通过扶贫而影响深刻变革的村庄以及贫困户生产生活地改善,传递着一种精神正能量。
当地县作协的李主席,还有作家任小春老师,石秀容老师等其他老师们,也来到我这个驻村帮扶的地方,或采风,或采访,或开展一些文化扶贫工作等等。市上省上的一些作家,或捐款,或捐物,或创作扶贫题村的作品等形式,都为当时我的驻村帮扶工作倾尽了全力关心帮助和鼓励支持。
在那大山里扶贫三年,其实我并不孤独,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背后有那么多的作家在默默支持我,默默关心我,默默帮助我,他们用作家特有的方式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之中去,参与其中,创造优秀扶贫作品,记录那个脱贫攻坚时代乡村的巨变,为那段脱贫攻坚历史存档立传,在此向那些作家表示敬意。
还有一些作家比如省作协会员朱玲、陈之秀等老师,当时对我的帮扶也给予了支持帮助。时间久远,还有些记不起名字来的作家,在写这些扶贫往事的时候,难免有疏漏之处,也只有请他们原谅和理解啦。没有提起名字,那就当无名英雄吧。但为扶贫所做的贡献,作家朋友的一份功劳,历史不会忘记的,大田村人民不会忘记的,秦巴山区的人民不会忘记的。
(泽栋,202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