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泽栋的头像

黄泽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24
分享

红薯往事

那些年,我在秦巴山区扶贫,曾经有一位贫困户送我一筐红薯,当时我驻在村办公室,因那时我的生活全靠自理,自己做饭吃,自己炒菜吃,自己买菜买米买油,也算是一种努力扶贫餐。

当时驻村的条件异常艰苦,不管春夏秋冬,日常饮食也是相当简单,主要以面食为主,煮面条吃比较多,煮米饭吃等等。

尽管生活如此艰苦,但那三年我硬是熬过来了,也结束了努力扶贫餐,回到了省城,过城市里的生活。

人生百年,曾经有那么三年为秦巴山区的父老乡亲服务,而且还是脱贫攻坚战的时刻,集中攻坚,攻克贫困堡垒,告别绝对贫困,迎来全面小康的决胜,所在的贫困村摘帽了,贫困人口脱贫了。

那几年,虽苦点,累点,但也值得了。

现在想起一位贫困户当年驻村扶贫时曾经给我的一筐红薯,至今蛮是印象深刻。

那一天,我正准备下队,这时,看见一个贫困户背着一背缕红薯来到村办公室。

这位贫困户姓张,我叫他为张大哥。

我说:“张大哥,你早啊,那么早就来村办事哟。”

他说:“黄书记,我是给你捎一点红薯过来,让你尝尝。”

我看着他满脸大汗,帮忙接下背缕。

他边放背缕边接着说:“黄书记,我们农村人也没有什么送给你,这是我们自家种的红薯,略表一点心意。你别闲弃啊。”

我说:“张大哥,我不能收啊。我们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我是共产党派来的干部,来这里为你们老百姓服务的,为你们扶贫的,来帮助你们脱贫致富奔康的。”

他说:“黄书记,知道你平时为我们这些贫困户辛苦了,听村民们说,你有时为了忙工作,访贫问苦,走访群众,你经常是饱一顿饥一顿的,这些红薯可以煮来吃,填填肚子,也不至于挨饿。”

我说:“张大哥,那我就收下啦,但是我得付钱给你。不然的话,你就把红薯背回家去。”

我边说边从兜中掏出钱来,我把钱给拿给他,他不愿收。

我说:“张大哥,一定要收下,收下就对了。”

他说:“那好吧,谢谢你黄书记。”

我说:“你那么远,背那么多红薯来村上,走了那么远的山路,确确实实非常辛苦。你为了表达对我这位扶贫干部的关心。真得是用心良苦。令人感动哟。我应该谢谢你才对呀。”

看着他把红薯一个一个捡出来,红薯是经过他精挑细选的,个个全是大小均匀,红红的,挺新鲜的,估计也是当天才挖的那种,略带一些泥土的芬芳。

这深藏在土地里的红薯,那边人习惯叫红苕,红苕加工后,变成苕粉。在红薯丰收的季节里,可以看见老百姓将挖回来的红薯打成苕粉,苕粉是非常白的,大块大块的苕粉,在晒坝或门前晒,晒干了就变成了苕粉了,那粉可以油炸吃,也可以煎着吃,也可以做调料用粉等等,

他送我的红薯也是做上等苕粉的好原料,他家每年也要做一点苕粉,当时下队走访时,也看见他在做苕粉。

他以前曾当个生产队队长,服务一方百姓。工作认真负责,赢得村民拥护。从队长位置卸任后,又为村民抄电表,收电费,挣点辛苦费,平时他还编一些农村手工艺品,逢场时拿到集市上卖。

那天,看见他那粗糙的布满老茧的双手,抓着红薯,小心翼翼地,放在我的办公室里。这是一双秦巴山区老百姓的爱心之手,关心之手,传递一种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

一筐红薯情深义浓,饱含着乡亲们的厚爱和深情厚义,这件事过去有八年了,但我一直记在心里,从来没有忘记那位淳朴善良的秦巴山区父老乡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