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尖在人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中,我想大家都常吃过,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在上市的季节里,随处可见,是一种人们喜爱的时令蔬菜之一。特别在天府之国的四川,人们吃火锅,烫着麻辣汤,叫上一盘豌豆尖,烫着吃,硬是“巴适”得板。
那些年,我在秦巴山区扶贫时,村民们在秦巴山区的大山中也种植了这种蔬菜。
此种蔬菜有多种吃法,最常用的吃法的就是豌豆尖,也就是豌豆叶,或炒、或烫火锅、或煮汤,都是很好的吃法。另外还有豌豆荚,豌豆角,外边是绿色的,里面的豆还没成熟,人们可以摘这个豆荚回来,可以炒着吃,可好吃了,嫩嫩的,有一种豆香的原味。还有一种吃法是等这种蔬菜的果实老了,是里面包裹的豆豆,成熟了,播出那个豆豆,或炒着吃或烧着吃和肉沫混合吃,也是一种绝美之味。最后一种吃法就是豌豆彻底变老,晒干,里面的豆豆,可以油炸着香豆吃,咀嚼起来回味无穷,特香,爽口。
当年,我曾在那边驻村扶贫时,所吃的豌豆尖,主要是在做我的努力扶贫餐时,将那豌豆尖放入面条之中,带着绿色的清香,配合面条一起吃,绿色的豌豆尖烫下即可吃,清香味闻着也是一种享受,吃着更是一种自然美味。
当我吃着这豌豆尖时,我应感谢种植这些蔬菜的人,是他们辛勤劳作,才有这种蔬菜吃。这种蔬菜的种植方法简单,就是将土地平整后,撒上老豌豆种子,那种子深深扎根于秦巴山区那片泥土之中,在那土壤里经过自然生长,适宜的温度,经过一段时间,种子发芽了,露出嫩苗,慢慢长大,慢慢分枝,长满枝叶,此时可供人们采摘回来吃豌豆尖,掐那种嫩尖尖吃。
那时,有一次我在驻村帮扶期间,一大早,我就下队走访去了,中午赶回村办公室时,发现在我的窗户门口摆放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豌豆尖,水滴儿还藏在豌豆尖上,这绿色的豌豆尖不知是哪位父老乡亲送过来的。既让我惊讶,也让我感动,同时也让我纳闷,是哪位好心的父老乡亲怎么知道我爱吃这种蔬菜,或者说考虑这么细心周到,对我这位驻村扶贫干部的生活这么关心呢?想到我回来之时,就可以马上煮面条吃,不用吃那种白水煮面条,配合着绿色蔬菜,这样吃起来才好吃。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来是谁送的。
平时,我在村上临近中午时,就开始自己动手煮面条吃,可能乡亲们看到我煮的白水面条,也没有一点菜叶子,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生活这么不容易呀,一个人远离都市的繁华和喧嚣,来到这个贫困村搞扶贫,自己生活又那么艰苦,同时也要为乡亲们脱贫奔康而操劳,真得不易啊。
不管怎么样,像父老乡亲们这样自发给我送菜的事情,还是让人不能忘记的,直到我离开那里了,回到省城来了,至今也没有留下姓名,也没有人告诉我,那豌豆尖是谁送的。他们所表达的心意,或者不仅仅是我对个人,可能是对党的恩情,对党派下来干部的一种敬意,用那种特别的方式,支持我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支持那时党在农村开展的脱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那些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最终我也没有让秦巴山区的父老乡亲们失望,将一个贫困村摘帽了,贫困人口脱贫了,消除了绝对贫困,全村全面建成小康村了,这是对乡亲们最好的回报。
现在,我回到省城了也有好几年了。这件事情一直记起,真得没有忘记那次给我送豌豆尖的秦巴山区的父老乡亲们。记住父老乡亲们满满地爱、满满地关心,我写此文以表达对父老乡亲们的敬意,谢谢那几年父老乡亲们的陪伴,那几年父老乡亲们的支持,致敬那片秦巴山区扶贫岁月,致敬秦巴山区的父老乡亲们!
(泽栋,2025年6月23日于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