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泽栋的头像

黄泽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26
分享

我和郑爷爷往事

郑爷爷家住秦巴山区的一个贫困村,那些年我曾在他那个村扶过贫,我与他的相识就是在扶贫时认识的。

对于他所居住的家,可以说不像一个家的样子,说不像家,那是因为你没有亲眼见到这个情况。我是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中才了解到,而且是亲眼目睹过此现状,古人云: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那时,我是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的居住条件,他那几间早已被大火烧过的房子,没有房盖,只剩下断璧残垣。他也没有床,他的睡觉身体只能卷缩在一个墙角旁,看样子还不如乞丐。乞丐还可能找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睡觉,可他不一样,一年四季就睡在那里,经历风吹日晒雨淋,其凄惨状况,生活困境,惨不容睹,我当时泪流满面,发誓一定要改变他的生活现状。

我不能让他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了,必须改变,否则我就是失职失责,就是对不起党把我派下来搞扶贫,这种情况还不帮助,那就太过份了,那就太不像话了,将来要会被人骂的,要一辈子受到良心的谴责。

于是,我便到镇上联系了一个做房屋翻盖和采钢瓦的铝合金门市,把那老板叫上一起去村上,来到郑爷爷的家。

那位老板看了也是很伤心很难过,从来还没见到这么可怜的人。

我让这位老板先做一个顶棚,暂时解除遮风挡雨的问题。

那位老板说:“好的,黄书记。你真是一个好人,好书记。救苦救难的书记,你是真扶贫,扶真贫,真帮扶,帮扶真,不来虚的,不来假的,我真佩服你。这事帮定了啊,你放心吧。”

我说:“价格上好商量,先弄一个遮挡,让他有个临时睡觉的窝窝,临时的住当。先应个急。”

老板说:“好的,黄书记,没问题,一切听你的安排。我先量一量尺寸和宽度,再把材料拉过来,进场施工,把这个棚搭好。”

我说:“好的,那就先谢谢你,此事一定要快,不能拖,越快越好。”

第二天,那位老板便把搭棚用的材料拉到村上了,随后,他带领工人便施工起来了。

棚子建好后,我过来验收看了一下,还是可以的的,至少能暂时解决郑爷爷有个临时住的地方,不会再漏雨,不会再受寒风吹,不会再受太阳晒。

站在这搭建好的棚子面前,我心里才踏实点,终于帮助郑爷爷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问题,

随后的那几天,我东奔西跑,来回奔波于村上、镇上、县上,为郑爷爷采购了床,桌子、椅子,电饭煲、炒菜锅、防寒服,鞋子等日常生活必备的一些用品。另外还买了大米、食用油等物资。我能想到的,尽量都想到了。我能做到的,尽量都做到了。问心无愧就好,对得起党,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秦巴山区的人民,我是说到了,也做到了。

后来,我又为郑爷爷这家申请了易地扶贫搬迁,在一个交通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为其修建了新房,从此他便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前些年,在脱贫攻坚大回访和大收官的过程中,我又回访了这位郑爷爷,看望慰问了他。他可能记性不好,听说我回来了,高兴不得了,其他人可能想不起,但他会想起我。他说:“黄书记,要不是你,我哪有今天这么好的生活,住上这好房子啊,我一辈子也忘记不了你的恩情,还有共产党的恩情哟。”

我说:“郑爷爷,现在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你要多保重身体,祝你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万事如意。等有机会,我还会回来再看你的。”

他说:“好的,黄书记。你是位好人,好人会有好报的,也会有好福气的。”

当时那天,我与其话别时,我的心情还是有说不出的滋味,像他这么大岁数的人,见一次少一次,下一次还能不能见到呢?我也说不准。

不管怎么样,他属于那片秦巴山区,最终也要在那里安享晚年,我除了祝福还是祝福。我跟他的缘份,是因为扶贫结缘。他的一生中能遇到我,我的一生中能遇到他,或许这都是命中早已注定的事情。能为他解决了一些急难愁盼的事情,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