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秦巴山区扶贫时,时任一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在那扶贫期间,我曾经认识一位李爷爷,他以前也曾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后来因其妻突然生病,最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的钱,也没有医治好,他的妻子就离开了人世间。
这位李爷爷的妻子病逝时,他家当时是一贫如洗,连安藏费的钱也拿不出来,也没有钱买棺材。
村民们纷纷伸出援手,才凑够了购买棺材的钱,把他的妻子安埋了,让死者入土为安。
他家庭所遇到的情况,是我在那里扶贫时,通过下队走访时才知晓这家人的不幸遭遇。
他是一个老实、淳朴善良的人。
我走到他的家中,看到他家里更是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除了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墙上挂着老伴的遗像外,在没有什么家当了。里屋有一张床是空着的,也没有什么东西,厨房紧挨着里屋外边,三间房子就是这样子。
这是一个原本用来修成二层楼的房子,就是因为家庭突然变故,房子也只能修了一层,后面再也没有钱修了。门前堆成的原来准备盖房用的水埿石板、砖头,经过风吹雨淋日晒,早已变了模样,房子就变成了烂尾房,那些建房用的材料也变得毫无用处,只能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无人问禁。
这一幕凄凉的场景,不禁让人触景生情,让人顿生悲悯之情。
这座房子非常潮湿,年久失修,因长期漏雨,顶层又没有做防水处理,盖了一半的房子,烂尾成这样。他的睡觉地方,也只能在楼梯口上面简单支撑一张能够容纳人睡觉的简易床铺,跟火车卧铺的宽度差不多,在那么窄的地方睡觉,上面用塑料清膜盖着,防止下雨打湿床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我了解到李爷爷家的困难情况后,我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帮想办法帮助李爷爷这一家。
为此,我到镇上请来了一位老板,他是专门负责给当地村民或镇上的村民安房屋顶棚的人。我向这位老板说明了来意,请他出面帮忙给一位村民家,安一个临时房屋顶棚,主要是防止房屋漏雨,解决漏雨的问题。
接着我就把这位老板请到村上来,到了这户人家,看了一下情况,并现场进行测量,需要多少材料等。我把我的想法也跟他讲了,经过一番沟通交流,最终这位老板同意帮助安。因为看到他家这种情况,确实可怜,也愿意帮助。
我让他想办法,尽快来村施工,把这个棚安好,材料一定要用好的材料,不能漏雨,这是我的底线。
接下来的日子里,施工队进入李爷爷家里,拉来的材料也比较多,用了大概几天时间,一个崭新的屋顶大棚就搭建好了,暂时解决了李爷爷家漏雨的问题。
后来,根据有关扶贫的政策,为他家实行了易地扶贫搬迁,盖了新房子.在当年扶贫时,为解决父老乡亲们的饮水困难问题,还引进了自来水到村,他的新家也通了自来水,使他的家庭条件得到了改善,告别了绝对贫困,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