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在秦巴山区扶贫期间,曾经有幸认识了一位任老师,他是一位作家,擅长写报告文学,家住在县城上,在县城里工作。
当时扶贫时,我是驻在村上,而我驻村的地方离县城有四十多公里。
他有一次带领着县作协的一些作家们来到这个村上开展采风活动。
记得那是2015年9月中旬的时候,时令已来到秋天,乡村的天气,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空悠悠,空气清新,山里的环境优美,绿水青山,树木葱翠,我所驻村的地方就在那被群山围绕着的一个村庄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收获庄稼,对于作家们来说,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作家们收获作品,他们此次采风团一行不辞辛劳,从县城下乡采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力争创作一批接地气,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作品出来。
我那时刚来村没有多久,我是2015年8月到的那个村,他当年9月就下乡来我驻村的地方采风。
在随后驻村帮扶的日子里,他给了我一些帮助,像为贫困户孩子上学籍的事情,亲自帮忙同当地教育局联系,请他们给予协助支持,最终这些事情都能得到圆满解决,也替我分忧解难了。
记得还有一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驻村的地方,开办了一个村板材厂,那天有一批胶水从外地要运到村上的板材厂,车辆行驶到乡道上时,遇到前方道路正在维护,那条路被临时实行了交通管制,暂时不让车辆通过,而且那批胶水也等着急用,村上板材厂机器生产线上的工人们也等着盼着这批胶水呢。
当时工人们已经组织应急小分队,带着工具,准备徒步六公里外的地方,去把那车胶水搬运回来。此时我正在下队的途中,看到了这一幕,就觉得很奇怪,忙上前问道,发生了啥事情,怎么那么多人拿着工具,要干啥呢?
工人们说道:“厂里有个运胶水的车辆,因道路施工,被困途中,暂时封路了,通行不了。厂长让他们去把它抬回来,这批胶水等着急用。”
我说:“工人师傅们,你们先别去,我从上面了解一下情况,如果在不影响道路施工的前提下,看那辆运胶水的车子,能不能放行通过一下。”
工人们说:“好的,谢谢黄书记。你帮我们想个办法吗?”
随后,我便拿起手机,就拨通了在县城工作的李老师的电话,让他出面协调解决,能不能让那辆拉胶水的车子过去,那车胶水厂子里确实等着急用。
最后在他的努力协调下,那边的施工人员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便让那辆拉胶水的车准予放行通过了。
解了工人们劳顿奔波之苦,既节省了劳力和时间,又没有影响施工方的道路施工,更没有影响板材厂按时用胶水粘层板。
我在驻村帮扶的时间,有时到县上开会或办事,有时他来村调研,下乡考察时,还能遇见他,跟他叙叙旧,拉拉家常。
他曾经给予我扶贫上的帮助,一辈子也难忘记。凡帮助我之人,都会记起,更不会忘记。我和任老师的故事虽不多,但宛如平常一首歌,让我记起他,想起他,一位土生土长的宕渠人,一位在渠江边上长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