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癸卯,时维仲秋,恰金风送爽,桂香漫野时节,驱车泰沂山脉交汇处的潭溪山,赶赴秋色与溪山的约会。未到山门,先闻水声,景区入口处一道瀑布迎面而挂,如秋日之磅礴,接四方来客。三十余米秋水落差倾泻崖顶,五十余步宽水幕尽展岩面,水雾溅起,如幻如缕,凉丝丝,雨蒙蒙,如临仙境。阳光穿过水幕,半空织就一道彩虹。
过瀑布,行不远,见九龙潭碧波粼光,清水一湾。旁有逍遥桥悬步摇吊,踩上去步履蹒跚,形态可鞠,游人中不知谁朗声说道:“逍遥桥上走一走,快乐活到九十九”。手扶绳索望去,潭边红枫染透,倒映水里,像是胭脂撒进碧波,加上潜龙洞的藤蔓缠着秋霜,紫中带红,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沿潭边小径上行几十步台阶,见一处景致——自醉亭。亭子建在小山顶上,青瓦飞檐,八角流丹登亭而望,近处九龙潭水,远处的美女峰、祥云桥尽收进眼底。秋风萧瑟,夹带山野枣香,山岩峭壁,如暖金披镀,石峰亭亭玉立,像极了传说中望夫化峰的贞烈女子。果然是“一步一景”“景不醉人人自醉”。
下亭南行,山路渐陡。行裂谷一线天处,见两侧巨石如刀斧劈立,湛蓝的天空成一线状,仿佛天光正欲从窄缝处下漏。溪水在此汇聚,急流飞湍,水花飞溅,轰鸣之声,鼓膜震耳。抬头见几只飞鸟惊掠,更显裂谷之峻险绝伦。
穿过一线天,步云梯赫然在目。几乎直上直下的台阶怕不有几百个,像是从山顶垂落的云梯。拾级而上,旁边的黄栌叶红得浓烈,偶尔有叶片飘落,落在肩头,似故意与游人相伴。爬上云梯顶端,却仍不见山顶,此时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淋漓。稍作休息,望下看,树木层叠有致,红、黄、绿三色交织交错,像一幅铺开的水墨丹青,忽然就懂了“平步青云”的寓意——不到高处如何能见这般壮阔秋景。望上看,只见山崖断涧处,一条一百多米高的玻璃内乘电梯与一座彩虹状的建筑现呈现眼前——这便是拿过世界结构大奖的百米高空玻璃游览桥。电梯紧靠着山崖,玻璃中控,笔直如管,人在玻璃管内徐徐上升,外面远处的山峰树木就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百米高的崖顶,踏上高空玻璃桥,一百米的悬空横跨高度让人腿脚发软。战战兢兢走上桥来,低头下望,见脚下林海如彩,云雾如幻,峭壁岩石若隐若现,是为观赏潭溪山秋景的最高境界。
山顶有个石权洞,因洞口像枚巨大的公章而得名,游人嬉笑着穿过,无非是沾点儿“加官增权”的愚意。洞内与水帘洞相连,清泉叮咚,水珠滴在石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凉丝丝的,正应了“山主人丁水主财”的俗语。出洞后,只见阳光下的龙凤台青石泛光,牵手相连,站立此处展望远处的美女峰,更觉得她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痴情美女。登临此处 俯瞰潭溪山全景,秋山如画卷般铺展,红枫、黄栌、绿松交织,让人恍惚间有一种“观山如品茶,看景如赏月”的感觉。
沿龙凤台西行,依次游览美女洞,三教祠,仙人桥,昭阳洞诸景,几乎一步一景,美不胜收。美女洞八十多米长的溶洞从美女峰下穿过,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在灯光下泛着莹光。三教祠为元代石质建筑,嵌在天然崖洞下面,门楣上“未明人妄分三教,了得底同悟一心”的对联历经三百余年风雨,字迹依然明晰可见。祠外三映泉水澈见底,倒映着祠顶的秋叶,置身此地,儒、释、道三教的香火与山间景色交织,使人身心具静,渺空一切。仙人桥由两块巨石天然连接,六米长的桥体下是一百米多深的山涧,立于桥上,山风迎来,如踏仙境,只见云雾在桥洞翻腾,红叶在涧底隐现。
山上还有栈道,沿栈道可见昭阳洞,传为大明昭阳太子修行读书之处。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洞外有观音殿、泰山行宫、玄武阁供等古建筑,香火缭绕,梵音不绝于耳。听一段“玄武老爷李吉清”的传说,想一想那个帮狐仙渡劫、后云游济世的长工,忽然觉得这山间的一草一木,都藏着温暖的故事,连洞外的秋风,都带着几分人情味。
从昭阳洞出来,沿北线下行,还有高门洞、唐赛儿起义的三关寨、龙脊峰、祥云桥、悬空寺遗址等等,或流水潺潺,或残垣断壁,珍藏着历史的沧桑,令人浮想联翩,感叹不一。千米下山速行滑道如一条巨蟒蜿蜒游行山间,游人的尖叫声与嘻笑声回荡在山谷,给静谧的秋山添了几分热闹,除却了登山的疲惫。
归途中,暮色渐浓。夜色中的峰峦渐渐隐入云雾,鸟儿的鸣唱与山间的清香伴人一路顺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