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建国的头像

傅建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5/07
分享

以书为伴,不负韶华

游子笔记009篇-读书日

今天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我的童年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皖南山区、一个叫作南阳湾的乡村度过的。砍柴、放牛、务农等繁重的体力活,构成我童年生活与成长的底色。那时候,我渴望读书,可是那时候偏偏无书可读。1979年冬天,17岁的我读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第二次握手》(下图是网络图片,2012年版本),是从一位铜陵女知青那儿借阅的。1981年深冬,我又有幸读到一本电影期刊,上面有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剧本。那是在考圲河一户人家,我白天给他家做篾匠,晚上借着煤油灯如饥如渴地阅读。正是阅读了这本剧本,19岁的我不知天高地厚,写起了电影剧本来,还投寄至南京电影制片厂。

这事今天看来也许是个笑话,然而一个出生在偏僻山村、渴望上进的文学青年就这样问世了。1988年,我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竹乡情》在《大江》第4期发表。1994年来温州务工,在漫长的为生存打拼的岁月里,无论工作条件多么艰辛,无论生活环境多么糟糕,我都没有放弃我的文学理想。直到今天,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位成功的作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皮革销售人员,可是我必须承认阅读与写作提高了我的文化素养,写作使我成为南阳湾七七届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阅读与写作不可能带给我物质财富,却在精神生活方面给我带来一种体面的心灵抚慰。这种“体面”我的理解是没有被迅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或淘汰,依然在学习中进步成长,在阅读中提升对世界的认知,使业余生活更加充实和愉悦。

2018年4月23日于宏昌皮业


游子笔记095篇-闲话读书

网络时代,抖音、微信的便捷,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改变了公共文化栖息的外部环境。比如,从前公交站头的报刊亭,是城市街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如今却消失得无踪无影了。一些书店由于遭遇生存危机,几乎都歇业转型了。当你在大街小巷转一圈,不难发现竟然看不到一家书店。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读什么书?怎么读?靠的是个人的自律、品位、见识等,不一而足。但是,读书早已淡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另一个问题是,读什么书?怎么读?我们爱阅读的人需要有所选择。饮食要均衡,读书要精与泛、深和浅相结合。不读书不行,死读书也没有出息。学以致用很有必要。这个“致用”当然是广义的。陶冶情操为一用,独立思考为一用,增强视野、培养技能为一用,等等,不胜枚举。

读书,从另一个层面上讲,选择很重要。好比就餐,豪华酒店跟你没有关系,健康的、对胃口的、喜欢的才是绝配。如今市场上不少新书,噱头不小,败絮其中,妖〔腰〕风招摇,花里胡哨。读书,多读古典与经典比较靠谱,凡是经得起岁月的沉淀,自然会有其价值,都应值得阅读与品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读书,读哪类书?怎么读?没有定律,没有方程式,完全凭自己的情感与认知。一个人从事一门艺术需要天赋,阅读也同样需要天赋的,起码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要不然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主见。如果一个人读了一辈子的书,遇事却不分青红皂白,遇到问题没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有时连基本的人性都将丧失,那么,这样的人,就算书读得再多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2022年4月23日于温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