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建国的头像

傅建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7/24
分享

一道绚丽的时代弄潮儿风雨人生之缩影

——浅析长篇小说《皮王》的艺术特色与时

《皮王》是一部叙写温州经济改革发展变迁历史风云、讴歌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创业精神的长卷小说,也是一部凝结作者傅建国在温州皮革行业滚爬打拼苦心经营的心路历程的小说力作。《皮王》以“中国鞋都”发展史为背景,以温州家族企业迭代发展和温州皮革行业风云变幻为文学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于2017年完稿,2018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作家傅建国为安徽青阳人,1994年来温州打工,1995年进入温州皮革鞋料市场打工,从仓库保管员起步,他潜心学习,一步步掌握了皮革行业的销售业务,于2009年在温州黄龙商贸城创办了一家属于他自己的皮革小店,开启了独自创业的道路。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使他对温州皮革市场的起起落落风风雨雨有了真切地感受,熬出了皮肤哲学。《皮王》小说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尤其是温州文学圈的关注和评论。一部好的长篇小说,通常是由切入角度、叙事策略、人物塑造、语言技巧和立意思想等方面构成,限为篇幅,本文仅选取《皮王》小说的切入口和叙事视角,作些读后感式的简析。叙写“中国鞋都”温州经济模式改革风云激荡和温州家族企业迭代发展变迁的长篇小说,是不少温州本土作家梦寐以求的心愿,这是一个改革开放大时代宏大叙事的文学母题,如何叙写和表达好这个宏大的文学题材,对于民工作家傅建国来说并不是没有挑战和考验的,然而,傅建国并没有辜负自己在温州二十多年的沉潜打拼,他机智地选择了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和切入口,成功地叙写出一部具有大时代精神气息的长篇小说力作。

首先,在小说切入口和叙事视角的选取上,作家采取了以小见大、以近窥远的艺术手法。《皮王》把小说的故事内容集中叙写于2011年一年的时间段里,小说从2011年正月初三开始写起,开篇就叙写金涌皮行董事长林海鹏提出撒伙的要求,迫使总经理刘虹不得不退出她自己一手打造的金涌皮行品牌公司。小说从刘虹退出金涌皮行之后自己重新注册成立唯美皮行公司开篇,叙写刘虹的唯美皮行与林海鹏的金涌皮行经过整整一年时间的攻守竞争和激烈交锋,至年终由刘虹取得成功,最后在唯美皮行春节分岁宴会上刘虹宣布将公司50%干股无偿赠送她的前夫潘海波儿子潘凯,并任命潘凯为唯美皮行公司总经理,小说在2012年正月初三唯美皮行开门大吉的日子、潘凯总经理走马上任时而收尾结束。《皮王》叙写金涌皮行与唯美皮行在2011年的攻克与防守激烈市场竞争,其实也是一种戏剧式的叙事手法,“三五步可指代千军万马穿行,一瞌睡可隐喻数十载光阴流逝”。林海鹏是刘虹丈夫的表兄弟,林、刘之争属于温州家族企业内部合久必分、组合分化的竞争与发展规律中的一个案例。潘海波的父亲潘金彪为林海鹏的舅舅、潘凯的祖父,潘凯亦为林海鹏的外甥,在潘氏家族企业谱系上潘金彪为第一代企业家,潘海波和刘虹及林海鹏、潘庆来为第二代企业家,潘凯为潘氏家族企业第三代企业接班人。《皮王》结尾时刘虹拿出唯美皮行50%干股无偿赠给潘凯,作者是以小说的象征手法作隐喻式表达,暗示着潘氏家族企业迭代传承和接力发展的梦想成真,也预示着温州家族企业迭代发展前景广阔而美好。对于《皮王》这个结尾,有读者认为是作者的一个败笔和作品硬伤,他们的理由是认为温州家族企业似乎还没有发生无偿赠股的前例,温州民营企业家也不具备这样的胸怀与格局,所以这样的小说情节,既不符合现实,也不切合逻辑。其实,持此观点者可能没有从事过商业活动,或者说没有经商这方面的切身体验,没有认识到作家叙写的《皮王》是以温州家族企业迭代传承发展为主题立意的。《皮王》虽然是一部高度写实的小说作品,但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也需要作家有一种创新意识,允许在现实主义文学写实手法中,掺入合理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理想色彩。笔者以为《皮王》小说结尾的赠股情节叙写,不仅不是败笔和硬伤,而且还是《皮王》主题立意不可或缺的最具创意精彩的妙笔。纵观整部《皮王》小说叙事结构:是以潘金彪一一潘海波、刘虹一一潘凯为家族企业迭代发展为叙事纵轴的,以潘金彪、刘虹与潘庆来的厂房转让与重组一一刘虹与林海鹏先合作后撒伙一一刘虹与潘海波婚姻缔结与解除一一潘海波与邱必胜及牟会长的重庆项目构陷与反构陷等主要故事情节为《皮王》叙事横轴的。如果《皮王》小说收尾处不叙写刘虹给潘凯赠股,小说叙事链条上就缺失了温州家族企业迭代发展一个象征性文化符号之重要环节,潘氏家族企业迭代发展谱系上也缺少了第三代家族企业家的代际代表人物角色。

其次,《皮王》小说叙写历史时段的切入和选择,也是一种截取中段、以点代面的承前启后艺术手法。《皮王》叙写的故事情节虽然都集中于2011年,但作者以倒叙、插叙、转叙和顺叙的多种交叉叙事手法,把小说叙写的温州社会人事更迭、皮革行业发展及制鞋产业蝶变的历史时段拉长和扩展到1992年至2012年跨度长达二十年的历史时段。纵观温州四十多年改革开放风云激荡的发展变迁史,大致可划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1991年大约13年,经济改革开放发展成就主要是形成了以家族企业为基础的“前店后厂”工商结合的“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经济结构模式。第二阶段从1992年至2012年大约2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激发下,政府加大引导家庭工业向规模化股份合作发展力度,鼓励和扶持家庭工厂向工业开发园区落户聚集;批发商业搬迁到专业商贸城和专业市场,集中经营,统一管理。第三阶段是从2013年至今大约13年,主要成就是鼓励工商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支持集团企业上市,鼓励资本市场化运作发展,扶持企业发展高科技及向新型工业和数字技术A1科技赋能发展。《皮王》小说叙写的故事内容,大都是从温州改革开放第二阶段历史时段中提取的。《皮王》选择叙写这个历史时段的温州经济模式及中国鞋都改革发展变迁故事,是最能深度地展示中国鞋都——小中的东瓯皮革城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皮王》以截取中国鞋都发展演进历史大河的一个河段,甚至剪截出多个断面和剖面,来凸显其具体而生动的发展历程,使《皮王》小说更具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价值意义。

其三,《皮王》选择了温州鞋都制鞋产业集群上游产业链一一皮革销售行业作为小说的文学题材,皮革行业一直是制鞋产业的上游,每款皮革产品的皮质、皮性直接关联着皮鞋厂家生产皮鞋产品的品质与档次。因此,皮革销售行业上游连接着制皮工厂,下游衔接着制鞋工厂,再加上皮革鞋材辅料行业,故而才有了小说中的东瓯皮革城。《皮王》选取皮革鞋材行业,就巧妙地选取了一个可瞭望和透视“中国鞋都”产业集群发展变迁的最佳窗口,来窥视温州经济发展风云变幻的真实历史。作者傅建国在皮革行业滚爬打拼数十载,对这个行业上中下游各业各色人物有一种深度的体察和了解,对他们喜怒哀乐的心理情绪非常的熟知理解,作者以皮肤熬出的哲学,来塑造叙写《皮王》小说的各类形形色色的虚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个性逼真,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其四,《皮王》选择和塑写人物的视角,基本上以温州皮革销售人员和鞋业生产厂家的中小企业老板为主。《皮王》小说叙写的制鞋老板、皮行老板、制革老板及房开公司老板,都是温州中小型家族企业的老板或董事长、总经理及财务、销售总监与主管等角色。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从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形态上划分,温州工商企业可划分“狼群型”的、“鹰群型”和“蜂群型”的等三个层级的企业类型。温州缺少高科技行业垄断性的“狼群型”大集群企业集团,处于全国行业前10强领先行列的“鹰群型”企业集团数量也不多,温州大多数企业属于面广量大的劳动密集型轻工制造业企业,经济学界誉称温州中小企业为“蜂群型”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企业主或老板,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型的创业者,他们有与生俱来的勤劳、务实、精明、灵动之心志特质,市场嗅觉灵敏,但前瞻性弱,缺乏远大的眼光和志向。温州大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家极像勤劳、勇敢,嗅觉机敏,又具有小团体抱团协作精神的蜜蜂,蜜蜂具有野性、原始、本能的生命意志力和顽强的抗压力,蜜蜂的这种特质与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家的精神气质非常相似。《皮王》小说叙写和讴赞的刘虹、黄天乐、郭岩松、潘金彪、潘庆来、程卫东等,皆具有蜜蜂精神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像蜂群以灵敏的嗅觉,捕捉市场气候风向变化,无畏风雨,昼夜辛劳地穿梭低空,采集花粉酿制蜂蜜一样,毕生攫财积富,传承家族财富,接力家族企业稳步发展。所以,《皮王》小说也是一部歌赞温州人开拓创新精神,尤其是高赞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家辛勤创业守业的“蜂群型”精神品质的正能量优秀文学作品。

风雨人生路,爱拼才会赢。《皮王》小说巧妙机智选取的叙事视角与切入口,为读者开辟一扇可窥见温州经济模式改革发展风云变幻的天窗,提供了一条可回望温州中国鞋都转型升级所遭遇到的不可避免的曲折经历及飞跃发展的视廊,彰显改革开放以来以刘虹为人物形象代表的一批时代弄潮儿在创业发展中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之精神的一个缩影。诚然,《皮王》小说也还存在着叙写手法上的一些瑕疵,但就整体而言,是瑕不掩瑜的,《皮王》不失为一部叙写温州经济模式题材中具有改革开放大时代精神气息的精品力作。

2025年7月18日写于鹿城

作者简介:一沙,浙江温州人,有文学评论文章发表于《文学报》《浙江作家》《温州文学》和《东瓯》等文学期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