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容天地,刀笔之下见肝胆
十年相知,亦师亦友。每与李羊民老师相见,总觉方寸之间别有乾坤。那日踏进他新迁的工作室,但见墨香氤氲中,他正运笔如龙,以小篆书“南门四季铜锅涮肉”,复以苍茫大篆题写“顺德达志”。我静立一侧,看他笔锋在宣纸上起舞,恍若见金石与柔翰的完美交融,而续姐奉上的清茶,更让这个秋日午后平添几分雅意。
李羊民老师的篆刻艺术,恰似老酒陈酿,三十载石耕不辍,终成一家气象。他早年深研秦汉风骨,近年却能破茧而出,自开新境。观其新作《孙子兵法》系列及《毛主席诗词名言警句百印》,但见刀锋下既有古韵流转,又有时代新风,真可谓“抚古鉴今推新韵,刀笔凌云见匠心”。
最令我动容者,是他对每方印石的独特解读。“此石非他石,石石有新意”,听他畅谈篆刻之道,方知方寸天地竟有万千气象。他的章法布局如名将布阵,疏密有致,朱白相生;他的刀法时而雷霆万钧,时而婉转低回,在残破处见苍茫,在工整处显精神。那些印石上的线条,既凝聚着《散氏盘》的浑厚、《石鼓文》的古拙,又融汇了齐白石的天真、吴昌硕的朴茂,更见得高式熊、寒石诸名师传授的心法。
而今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李羊民老师以刀为戟,以石为鼓,创作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作品。看他作品,仿佛看见民族英魂在方寸间苏醒。每一道刀痕都是历史的铭刻,每一方印拓都是和平的誓言。他将对家国的深情、对历史的敬畏,都化作雷霆刀笔,在青田石上刻下穿越时空的民族呐喊。
多年来,李羊民老师的作品被外国元首珍藏,被北大校园镌刻,但他的艺术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的厚土。我常听他说:“篆刻之道,贵在刀情石趣间见定力。”这份定力,既是对传统的坚守,也是对创新的探索,更是艺术家对时代的回应。
一茶一印一知音。十年相交,我见证他在刀石相击间追寻艺术真谛,更看见他将个人才情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这或许正是篆刻艺术的至高境界——方寸之间容天地,刀笔之下见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