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湾,初听这名字感觉到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无非与我们家乡的曹石湾、胡家湾一样,就是一些山清水秀、人员集中的院子。后来朋友告诉我,榆树湾不是一般的湾,是生长在怀化市的一个美丽的“湾”。我怀着无比喜悦与好奇的心追随武冈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一行踏上了寻“湾”之旅。
来到榆树湾门口,被这里的房屋建筑所震撼,那飞檐走壁的檐角,雕龙画凤的窗格,走在青石板路上,眼前的景色看不过来。漫步怀化市榆树湾文化旅游景区,仿佛穿越时空的长廊,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动人的故事。作为湘西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榆树湾完美融合了自然山水与人文底蕴,让每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地域风情。
我漫步在景区内,百年古树与明清建筑相映成趣,青石板路蜿蜒曲折,穿着各式服饰的苗族、侗族姑娘、帅哥在遛弯,增加了榆树湾的美。听说这里居住者多个民族,各个民族风情尽在榆树湾大放异彩。在这里,我们探寻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榆树湾的非遗文化。
我停留在风雨桥上,看到了尽情跳舞的少男少女,围在一圈,在歌声中狂欢起舞,璀璨的民族歌舞表演与风雨桥的和谐美令人心旷神怡,在起舞的人群当中,我看到了几位年长的老者,他们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他们的舞蹈是感谢今天的好日子。
在特色美食街上,酸汤鱼、腊肉等湘西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味蕾大动,拿出手机扫码付款,品尝一番。
最令人难忘的是这里的慢生活节奏,无论是泛舟沅江欣赏两岸风光,还是在古戏台前品茗听戏,都能让都市人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四季更迭中,春赏油菜花海,夏避暑纳凉,秋观层林尽染,冬品民俗年味,榆树湾永远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沉浸在这份精心营造的爆红的繁华与多元的景色中,我心中除了新鲜与好奇、喜悦与兴奋之外,悄然生出一丝深深的思索。眼前的盛景固然动人,无论是风雨桥上尽情的歌舞,还是美食街上扑鼻的香气,都充满了恰到好处的表演性的民族风情,满足了人们对“诗和远方”的遐想。然而,我心里在问:这份美好能够延续多久?正如同行的同事再说:“榆树湾还没有过了三伏天”。
榆树湾的爆红,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涟漪荡开,我们的担忧,让我不禁联想起那条静卧在武冈城中的西直街。
武冈西直街,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打造下,有了明显变化,古老的房屋、青砖木墙,光溜的青石板路,接着那古色古香的城墙,也确实火了一把,也能网住一些游人。
榆树湾的爆红,来得有些猝不及防。仿佛一夜之间,这个曾经寻常的角落,便被络绎的脚步声、惊叹的拍照声与直播的喧嚷声所填满。人们追逐着网络上那一抹被精心调滤过的色彩,渴望在相同的机位,复刻一份相似的“诗意”。然而,那被千万次快门定格的,往往只是榆树湾被萃取出的一个单薄侧影,一种被符号化的、轻盈的美。那是一种人们可以演出的美,所有的游客都是演员,各种各样的服饰装点着现代建筑的繁荣。热闹是它的,但那份源于生活本身的、厚重而复杂的质地,却在人声鼎沸中,悄然退隐。
与榆树湾那扑面而来的、宣言式的美不同,西直街的美,是低语的,是内敛的,是千百年来永远存在的。它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和写不完的故事,它不急于向你证明什么,只是静静地在那里,任由时光流淌。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温润,两侧的木门板剥落出深浅不一的纹路,像老人手背上安静的脉络,只要用手一触到木门的纹路,就好像听到了西直街古老的故事。这里的空气里,没有网红打卡点的焦躁,弥漫着的,是家常饭菜的香气,是老人杯中清茶的余韵,是日头晒过木樨的、暖洋洋的旧味道。
西直街并非一座刻意保存完好的“博物馆”。它的可贵,在于一种“活着的常态”。理发店里老师傅的推子声,杂货铺前下棋老人的落子声,凉粉店里人声鼎沸的叫好声,非遗店里传承人的授徒声,各种名优特色小吃的吆喝声,孩童追逐嬉戏的笑闹声和着那街头巷尾的丝弦弹唱声……这一切,构成了它绵长而平稳的呼吸。它不拒绝现代生活的悄然潜入——电线杆牵拉着线路,空调外机在墙角嗡嗡作响——但这些并未割裂它的肌理,反而像年轮一样,记录着它与时代相互妥协、相互融合的真实过程。它的美,不在于“凝固”,而在于“延续”。
由此想来,榆树湾的爆红与西直街的沉静,仿佛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则寓言。我们似乎正罹患着一种“景观饥渴症”,在信息的洪流中,焦灼地搜寻着下一个可以被消费的视觉奇观。我们奔赴,我们打卡,我们分享,以此确认自己未曾落后于潮流。然而,这种追逐,在某种程度上,也让我们丧失了“栖居”的能力。我们与风景的关系,变得像与一件快速消费品的关系,浅尝辄止,旋即奔赴下一场热闹。
而西直街的存在,则是一种温柔的提醒。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底蕴,往往藏在这些不曾被流量选中的寻常街巷里,藏在日复一日的烟火人生中。它不需要成为“网红”,因为它本就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与“故乡”。它的价值,不在于被观看,而在于被生活,被人们续写传奇。
或许,我们不必去苛责榆树湾的热闹。每一处风景都有其被发现的命运。但我们更应珍视西直街们的宁静。西直街是我们与时间慢生活的一处堡垒,是安放乡愁的最后一公里。当喧嚣散尽,我们终将明白,那些能让我们内心获得安宁的,从来不是转瞬即逝的“爆红”,而是这条老街一般,深沉、绵长而亲切的“日常”,只有这“日常”才能天长地久,追寻者才会源源不断。
愿西直街的足音,永远这般从容。也愿我们,在追逐远方的光影时,不忘转身,走一走这些近处的、通往我们精神原乡的寻常巷陌--西直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