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为的头像

何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7
分享

吃花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母亲做饭。尤其是炸花饼时,我非常积极主动地去给灶膛里添柴禾。看着火舌舔着铁锅,油星子欢快地蹦跶,母亲将裹着面糊的南瓜花往锅里一放,滋滋声里腾起的香气,瞬间就把我的馋虫勾了出来。这是我童年时光里最鲜活的味道,也是我与花朵美食最初的相遇。

老家的院子里,南瓜藤沿着竹篱笆肆意攀爬,像调皮的孩子把绿意和金黄泼洒得到处都是。清晨的露珠还挂在南瓜花的褶皱里,一朵朵橙黄的花盏宛如小喇叭,朝着初升的太阳吹奏无声的晨曲。藤架下有一张小板凳,蜜蜂来时,我就坐下来看它钻进一朵又一朵花心贪婪地吮吸花蜜,翅膀震得花瓣微微颤动。待蜜蜂飞走,我便踮着脚尖,指尖轻轻捏住花萼,手腕微旋,带着露水的南瓜花便“噗”地落入掌心,仿佛接住了一整个夏天的清甜。

母亲炸南瓜花时有种仪式感。她先把摘回的雄花在井水里反复漂洗,等花瓣渐渐变得通透润泽时才捞起来备用。去蕊时,她会让我帮忙,我笨拙地揪着花蕊往外拽,常常扯破花瓣,母亲也不恼,只笑笑说:“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裹面糊时,她把蛋液、面粉和清水调和成绸缎般的浆,南瓜花在里面打个滚,就穿上了雪白的纱衣。油锅烧得噼啪作响,母亲用筷子夹起挂满面糊的南瓜花,轻轻放下,油花立刻欢腾起来,簇拥着花朵变成金灿灿的模样。出锅时撒上一撮椒盐,酥脆的外壳咬开,温热的花瓣裹着若有若无的花香,在齿间漾开春天的滋味。

丝瓜花的登场则带着另一番意境。夏日午后,蝉鸣把空气都煮沸了,丝瓜藤却在凉棚上撑起一片清凉。明黄色的丝瓜花藏在翠绿的叶片间,像星星坠入了翡翠海。我和小伙伴们举着竹竿打花,惊落的花瓣打着旋儿飘落,惹得老母鸡咯咯直叫,飞快地跑来啄食争抢。母亲把摘回的丝瓜花和刚摘下的嫩丝瓜切成滚刀块,在砂锅里熬煮。水沸时,花朵舒展成半透明的模样,丝瓜汤汁愈发澄澈,撒上一把葱花,滴几滴香油,整个厨房都飘着山野的清鲜。盛一碗汤,看金黄的花瓣在汤汁里沉沉浮浮,轻啜一口,暑气仿佛被这口清甜的花汤冲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满心的畅快与惬意。

长大后,我如同逐香的蝶,穿梭于各地探寻不同的吃花习俗。在云南,有300多种鲜花可食用,鲜花饼是大街小巷都能见到的美食。玫瑰花瓣与糖、猪油等混合,做成香甜的馅料,再用层层酥皮包裹,烤制而成。咬一口鲜花饼,酥脆的外皮掉渣,浓郁的玫瑰花香在口中四溢,甜蜜而浪漫。据说,鲜花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当年,它可是宫廷御点,深受皇室喜爱。如今,它已成为云南的特色美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贵州人也把我们常见的一串红、杜鹃花、兰花、百合花、金银花、牵牛花、杏花、美人蕉等都搬上了餐桌,或做汤或油炸或做糖或直接吃食。仡佬族人最喜欢吃百合花,还是他们待客的大菜之一。

在广西,有一种独特的美食叫木槿花豆腐汤。木槿花又称“朝开暮落花”,清晨绽放,傍晚凋谢。新鲜的木槿花洗净,与豆腐、肉片一起煮汤,汤色乳白,花朵鲜嫩,豆腐爽滑,味道鲜美极了。当地的老人说,木槿花不仅美味,还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在广西的乡间,每到木槿花开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碗木槿花豆腐汤,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大自然的馈赠,温馨而幸福。

江南清明时节的青团是不能错过的美味。青团的制作离不开一种特殊的花——鼠曲草花。鼠曲草开着淡黄色的小花,采摘回来后,洗净、捣碎,取其汁液与糯米粉混合,再包上豆沙馅,蒸制而成。青团色泽碧绿,油润光亮,口感软糯,带有鼠曲草淡淡的清香。在江南人的记忆里,青团是清明的象征,吃着青团,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寄托着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而在四川,吃花的习俗更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川西坝子的春天油菜花开得特别盛,甚至在农家小院里都能瞧见金黄的油菜花。勤劳的四川人将鲜嫩的油菜花洗净,焯水后凉拌,加入蒜泥、辣椒油、香醋等调料,酸辣爽口,带着油菜花特有的清甜,瞬间打开味蕾。还有那紫藤花,在成都的老巷子里,偶尔能遇见手巧的人家,把紫藤花做成紫藤花饼。花瓣与面粉、白糖揉在一起,烙出的饼色泽诱人,咬一口,花香与面香交织,甜丝丝的味道萦绕舌尖 。紫藤花的吃法还有紫藤花炒蛋、紫藤花饼等多种,就像它在街头怒放成瀑引人注目一样,做成美食也别有风味,令人惊奇。

蜀地的槐花也颇具风味。每到槐花盛开,人们会将其采摘下来,裹上面粉上锅蒸,再配上辣椒油、花椒面等调料炒制,这道槐花麦饭,既有槐花的清香,又有川菜调料的麻辣味,完美展现了四川美食的独特魅力。更别说那茉莉花,在四川,茉莉花不仅可入茶,还能与鸡肉、火腿同炖,熬出的茉莉鸡片汤,汤色清亮,花香与肉香交融,鲜得让人咂舌。成都三圣乡的乡厨能做一桌梅花宴,把梅花洒在野山菌、小鲍鱼上,名曰“梅园生雪”;“梅花泰式鱼”是在鲜鱼烹饪中加入梅花……这些诗意梅花菜,端上一张八仙桌,乡愁就赴面而来。拈一片梅花,小啜一口酱酒,人似神仙飘飘然起来。

回溯历史长河,吃花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诗经》中,就有“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的诗句,“荍”便是锦葵,可见古人早已将花朵融入生活。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展现了文人雅士以花为食的高雅情趣。唐宋时期,吃花之风更盛,人们用桂花酿酒,用菊花制糕,将花朵的美味发挥到极致。

在西方,古希腊人也有吃花的传统。他们认为紫罗兰具有安神的功效,常将其制成蜜饯食用。而在中世纪的欧洲,玫瑰水被广泛用于烹饪,为甜点增添独特的香气。这种跨越地域的吃花文化,恰似一场隐秘的共鸣,诉说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

古人吃花,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赋予了花朵丰富的文化内涵。菊花象征高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梅花傲雪凌霜,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以梅花喻人,赞美其坚韧不拔的品质。花朵在诗词中成为了情感的寄托,而吃花,则让这份情感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每一朵花都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用短暂的绽放,为人们带来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在我看来:吃花,是人与自然最诗意的对话。2025.7.4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