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杯犀藏海的头像

杯犀藏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6
分享

钓鱼记

想起小时候钓鱼的乐事,是因为《上来透口气》。

主人公保灵回到心心念念的童年故乡,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到隐秘的池塘痛快地钓一天鱼。

最后当然事与愿违,儿时熟悉的池塘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游乐场,梦中的隐秘池塘更是被抽干了水,变成了堆满空罐头盒的垃圾坑。到这里,保灵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是彻底死去。

读到此处,虽有一点物伤其类的感受,却也唤起了和钓鱼有关的回忆。

想吧,你独自在河边,在柳茅的翠绿阴影里,在永无止息的昆虫鸣叫和河水低吟里,在玉米地暖烘烘甜丝丝的气息里,在这个自成一体的小天地,心中空无一物。

当然并非空无一物,那里有一个小小的浮漂,静静浮着,无上无下。你会忽略隐藏在河水里的鱼线,

你会忽略手中的细竹鱼竿,忽略屁股下面梆硬的石头,甚至忽略自己。只剩下小小的浮漂。

浮漂颤动,激起涟漪,你的心也随之颤抖起来。然后你等待时机,提起鱼竿。手感沉甸甸的,你看见掠过水面的一道粼粼闪光的弧线,还有从竹竿和鱼线传来的弹性,瞬间与大脑和心脏里的某些部分共鸣,并且永久地留下痕迹。

我一直也没能成为钓鱼高手。

我和大家一样,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一毛钱两米的鱼线、五毛钱的鱼钩,绑在父亲砍来做豆架的笔直的腊木棍上,用干燥的高粱杆做浮漂,翻开园里的黑土挖蚯蚓,盛在小罐头盒里,就这么潦潦草草、兴致勃勃去河边。

自然羡慕那些手持竹竿的,要是可伸缩型的就更让人眼红了,更不用说鲜艳的塑料浮漂了,简直晃得人眼晕。羡慕变成嫉妒,嫉妒引发血气,诅咒着好鱼竿钓不到鱼。

河边有许多钓鱼的好地方。草河雍容地拐了一个弯,滋养两岸肥沃的土地,把浑圆的卵石铺满河滩。河滩上探出一块巨石,名字就叫钓鱼台,游泳的时候又叫跳台。河边的柳茅疏密相间,每一处缺口都是一处钓位。

找一处静坐,挂饵,甩钩,静待浮漂颤动。眼看着别人一条接一条上钩,自己这里迟迟不见动静,好不容易颤动一下,收线只见空钩不见鱼,心中未免焦躁。

上钩的大都是柳鱼,我们叫做“柳根”,形如柳叶,有青黑色的背脊和白肚皮,在罐头瓶里孤单游着,不像人家瓶子里挨挨挤挤。还有残忍的家伙,把鱼串在柳条上,淌下滑腻腻的粘液。

我久久地站在河边,或是坐在一块鹅卵石上面,盯着浮漂轻微颤动,从早晨一直到太阳落山。河面上的雾散了,阳光蒸腾起苞米叶子甜丝丝的气息,蝉鸣和牛铃铛几乎同时响起。我的目光始终注视河面,信手拂去侵扰的蚊蚋,用指甲狠掐皮肤上的肿块,心无旁骛,不觉光阴流转。

正午十分,孩子们跳进河里洗澡。说是洗澡,实际是游泳——扎猛子、狗刨式,也有几人假模假式地自由泳或蛙泳,累了冷了,就爬到卵石滩上晒太阳,冻得发紫的嘴唇慢慢缓过来。大孩子在河滩上拢起火堆,毕毕勃勃响一阵,余烬丢上土豆和玉米,还有刚钓的鱼。胡乱啃一番,每个人的嘴角都变得焦黑。

下午的阳光从河面上反射过来,红亮滚烫,引着你往梦里去。粼粼的波光间,小小的浮漂飘荡在虚实交界,终于渐渐到达眼中无鱼、心中也无鱼的境界。只是例行程序的甩杆、换鱼虫、盯浮漂,就这样,一直到太阳落山。

河面上雾气升起,山谷里“叮当叮当”的牛铃渐近,大牛小牛“咕咚咕咚”饮着河水,一直喝到肚子浑圆,走路都带着“哗啦哗啦”的回响,慢悠悠奔各自的圈去。

我们也从河岸上起身,带着或多或少的收获,跟随欢跳撒欢的牛犊,往河堤的小路上去;带着满腿的蚊子包,跟随着一歪一拽的排成队的鸭子,往炊烟袅袅的村庄里去;带着饿得咕咕直叫的肚子,跟随着引吭高歌的大鹅,往温暖踏实的家里去。

夜幕四合,萤火虫和星星不知谁先出现。人声渐销,河水低语争不过虫鸣喧嚣。孩子的梦中有鱼,不知鱼的梦中有没有孩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