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股勺的头像

股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1
分享

我的阿坝州避暑之旅

2025年8月2日到7日,我和我先生跟着一群朋友相约去阿坝州旅游避暑,我们在阿坝州的理县、小金县、马尔康县各个景点参观游玩,自驾欣赏省道沿途高原风光,边走边玩,凉爽舒适,度过了愉快难忘的六天五夜。

我们的行程是这样的:第一天我们是直接从绵阳到达阿坝州理县毕棚沟景区附近一个农家乐,第二天游览了毕棚沟景区,第三天自驾了理小路,到达了小金县,晚上在小金县住宿,并参观了夜景。第四天游览了小金县内街景两小时后走省道317往马尔康方向,在两河口镇吃饭,参观了著名的两河口会议会址。后来去了玛嘉沟景区附近一个民宿住宿。第五天去了玛嘉沟景区游览。下午晚些时候,出发去马尔康市,游览了卓克基会议会址等景点,入住马尔康的酒店。第六天早上早饭后从马尔康返回绵阳家。

阿坝州避暑之旅——第一天入住理县朴头镇

阿坝州自然风光最美的莫过于九寨沟黄龙,我曾经去过九寨沟旅行快二十年了,至今难以忘怀九寨的美。对于川西高原的迷人景色,一直都很神往。十几年前买过几本旅游书,对我们四川省内的景点,最想去的就是川西高原。四姑娘山、海螺沟、稻城亚丁、新都桥,都令我神往。但是我担心身体不能适应高原气候,加上路途遥远,坐车时间太久又考验着我的腰椎。加上年纪越来越大,都变成差不多是老年人了,就越来越不敢去这些美丽的地方旅行了。

今年暑热异常,先生的一个朋友提议去川西避暑几天,很快好几家朋友都表示愿意。可是我却有些担忧,暑期旺季还是不要去凑热闹,我们退休人员可以等九月份学生们开学以后,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高温假之后再出发。但是我无力左右大家的行程和安排,当大家决定八月二日出发去毕棚沟附近避暑的决定的时候,我只好表示,只要提前预定好了农家乐民宿,我就去。出发前两天的晚上才定下理县毕棚沟附近的一家农家乐,于是出发前一天收拾行囊,来不及作旅行攻略,懵懵懂懂坐上车,稀里糊涂上了路。

第一天出发,我们三家人走得早,八月二日星期六早上七点过就从绵阳市区集合两辆车一起出发,路上还比较顺利,有些路段有些缓慢,但是还不算堵。十点半到了绵虒高速服务区停车休息,车还没停稳车,我就感受到几乎春运的阵势。停车困难,上厕所排队,开出停车场拥挤不堪。幸好我们没在那里耽搁太久,据说那天不仅绵虒,都江堰服务区也车辆众多,仿佛成绵地区有车的人都开车去川西避暑了。一家朋友从重庆过来,路上堵车两小时,从重庆开车到理县,整整开了十小时。另外一家朋友也是从绵阳过来,他们九点过出发,就比我们晚到不止两小时。我们从绵阳到理县的朴头镇两百八十公里左右距离,开了五个小时,还算是比较幸运。

我们住在一个叫“清溪苑”的农家乐,那是一个有三层楼房的路边民房,就在马路边,离毕棚沟景区只有三四公里。后来得知这是是本地人修的民宿,一年十几万出租给一家重庆人在此经营。最初对民宿的印象还不错,价格不贵一个人120元一天包三餐,房间干净视野开阔,床板软硬适度。但是当吃了一顿饭以后,就对这家农家乐不太满意了。食材不新鲜,厨艺不好,要求添菜被拒绝。不过中午那顿饭因为我们三家人已经饥肠辘辘,菜不够饭来凑,将就了。关键是晚上那顿饭,又来了两家人,我们提起多添肉类另外单独加钱,只有鱼可以加,但活鱼58元一斤,这也太贵了,我们绵阳仙海湖的鱼算是贵的也就38元一斤。但是出门在外,贵就贵点,我们可以接受。但是晚上十个朋友一起喝酒就餐的时候,即使添了这条大鱼,还是感觉不够吃。于是又加了炒腊肉、凉拌黄瓜等,勉勉强强吃饱了。

晚饭后到附近散步,气候真凉爽,才二十度,可惜附近公路比较窄,车子比较多,没法走,于是我们走向河边的山坡。两个女士穿凉鞋,被霍麻扎得刺痛,也让每个人记得“行不露脚”的古训。在后来我们去了河边,乱石滩真不好走,生怕崴脚。摸一下河水,冰凉刺骨。

第二天吃了早饭后游览毕棚沟。我本以为我们五家十人会一起去毕棚沟游玩,但是没想到其中一位女士说没睡好觉,又曾经去过毕棚沟,说不去了。不去如果说是身体不舒服我可以理解,但去过毕棚沟就不再去就说不过去了。“人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去过的景点难道就不能再去吗?再说她已经满六十岁,免门票。我们需要买门票的,也没睡好觉的都争先恐后的想去呢!后来在同坐一辆景区内观光车的他家先生,在车上对我说,看外面也没什么景色,到处都差不多,没什么意思。我快乐的游玩之心被他的一句话差点凉透了,真是明白了,什么是“不少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不过还好我跟他们夫妇不是太熟,平时也不接触,否则我真要跟他们争论一番了。

在景区大门等我先生把大家的身份证收集起来统一买票,70元的门票有些有优惠,70元的景区观光车必须买。里面的两段电瓶车可买可不买,20元单边,30元往返。对于半价优惠的话题,我们相互开了个玩笑,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连那些年轻人都在看着我们。我想,他们肯定不会笑话我们这群大爷大妈,甚至会被我们的快乐感染到。

毕棚沟的景色真是美,超乎了我的心理预期,川西小瑞士也不是浪得虚名,虽然我从来没有出过国,但我从来不认为外国的景色一定比我们国家的景色美,只不过国外人少一些罢了。之前听说毕棚沟最美的是秋季,但没想到夏季也依然很美。如果说龙王海的水比不过九寨的水,但是清澈碧绿的湖水,拍照很出片的。我们到毕棚沟这天是星期日,又是暑期,人很多。不过除了进门那里看上去人很多,但因为管理得比较好,进门上一段台阶就都坐上多辆观光车。

第一段观光车是个上坡的盘山路,这段路我坐后面最后一排感觉很不舒服,晕头转向感觉有点高反。到了第一个景点龙王海,下了就绕龙王海边走边欣赏美景。这里的美景让我顿时忘却了观光车上的不舒服,掏出手机拍不够。后来就随着人流往前走,随走随拍照。看到的美景都拍下来,不管景点叫什么名字。记得有个瀑布,需要爬一段山路,虽然路不远,因为是高原,所以爬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但是看到那么大的瀑布还是蛮兴奋的,水珠和水汽都迎面而来,打卡成功。坐第二段观光车到第二个景点上海子,坐电频车到了盘羊湖,我在这里拍摄了“双胞胎”全景照片。步行游玩还有月亮湾,这里海拔3800了。这里拍照也很出片,把毕棚沟那几个清晰的字样拍下来可以做logo了。最后一个景点燕子岩还要坐一段电频车,我们都没去,我以为是漂流不敢兴趣,听说海拔四千多,再说也到中午饭点走不动了。回来看有关视频,说那里的景色特别美,不过也没什么好遗憾的,毕竟体力不支。

快一点半才在景区附近一家叫“老成都饭店”吃了顿中餐,大家都快饿晕了,都说好吃好吃,价格稍微有点贵,但是味道还可以,稍微有点咸。我发现真正饿的时候,吃什么都香。平时大家吃饭的时候,很少有真正饿的时候。

第三天自驾理小路。从理县方向朝小金县方向走,走了几公里后就是盘山公路,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左旋右转,不时对面方向有会车,这是考验车技和驾驶经验的时候。因为海拔高,开弯道一定要小心慢速,不然坐车的人会很难受。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占错道行驶,否则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我们一行人“坐车观景”,我还在车上拍到两个山坡上摆pose拍照的两个美女,对于这么危险的举动我是颇有微词的。我们的车一直开,一共停了三次车,一是在河边看那么多私家车停靠,一位是什么景点,结果都把车停在路边,妨碍了交通,下车拍了两张照片,就走了。后来又停了两次车,都是在收费十元的停车场,玩了两个景点,一个是马槽沟景点,一个是网红瀑布“雷神王”瀑布。“理小路”被称为最美童话公路,省道217公路,路面不宽,刚够两辆车会车。道路两边几乎都是陡峭的山峦,也有河坝流水。路上有多个景点,大同小异,我甚至分不清曾经去过的两个景点。景点的建筑几乎一模一样,停车场,小河滩,还有那种藏式小木桥。最关键的气候真是太凉快了,同行的朋友没带厚衣服,幸好我们家衣服带得多,借给一位女士一件牛仔衣,借给一位女士一件披肩,我先生借给一个朋友他的防晒衣,才勉强不冷。温度计显示景点深处离瀑布不远位置只有17度,停车场附近有20度左右。去看瀑布要爬上一片原始森林,其实只有两三百米,但是因为海拔高,有些游人望而却步,尤其是看见几个年轻人闹着高反难受。但是我却看到一个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家人让她在那里休息等他们看了瀑布回来。那位老人都90岁了,我真是佩服极了。在这些景点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拍照打卡为主,我们这些准老人还不多,上了那么大年纪的人就更少了,佩服她能上高原,哪怕是静静地坐在那里,都是一个鲜活的路标。

后来还有一些比较出名的景点我们都没停车了,像红石滩,就是一些红石头没什么看头。我们去过两个景点,已经窥一斑知全豹了,再说我们对打卡景点并不热衷。理小路的景点几乎都在路边,有不少游客看到好景色就直接把车停在路边上,路又窄,我认为很不安全。其实大部分景点都在相对开阔地,有专门的收费停车场,统一十元一辆车,也有免费洗手间,有些景点还有食物卖,比如我们一行人就在“雷神王瀑布”停车场吃了烤羊肉串、牛肉串。有个朋友从来不吃牛羊肉,没买他那份,结果他还闹情绪说应该尝一尝,六十岁的人还那么馋,把我们逗得开心。后来我们就一直向小金县城进发,到了小金县再找住宿。

理小路上小车很多,虽然路边有不少民宿和农家乐,听说生意火爆早就定满了。我们住那天晚上十一点都又车经过想住宿但是没房间了。这段路风景美,但是其他也有风景美的省道,后来我一直思考为什么这条路这么火?除了宣传到位,今年酷暑难耐,这里这条路海拔不算太高,2000多米内地人比较容易适应,而气温却是其他高海拔地区差不多的凉爽,离成都高速路仅仅半天车程,再加上风景美,足够吸引成都及其周边地区避暑游客的眼球和荷包。但是我却不愿意在此地长住避暑,因为地势不开阔,平时散步爬山都不方便。出门就是公路,看得到山却无路爬山,不开车出门根本看不了多少风景。农家乐价格虽不贵,但是吃的都是在镇上购买,不新鲜,加上厨艺不好。我们在住处遇到几家来自成都的七十岁的老人在此避暑好几天,他们经常自己开车去镇上采购蔬菜肉类自己加工,搭配农家乐老板煮的食物一起吃。如果这样的话,不如住县城民宿更方便。

第四天小金县

小金藏名赞拉,旧称“懋功”,红军著名的懋功会师就在这里。小金这座城市不大,但是很美,群山坏绕,河水潺潺。懋功会师广场上红军会师的雕塑,还有山上”中国共产党万岁“的红色标语,都显出了此地是红色旅游的家园,让人心潮澎湃。我们五家朋友头一天从理小路过来,好不容易找到小金县的一家宾馆入住,晚饭品尝了藏式牦牛火锅,饭后游览了街景,晚上十点都看到当地老人售卖松茸等新鲜蘑菇。这个季节正是小金县新鲜蘑菇出产的时期,小金苹果也美味,还有花椒。虽然不是周末,小金县的民宿和宾馆都几乎定满,凉爽的气候纯朴的民风,加上红色家园,让小金县旅游在四川非常出圈。这里离四姑娘山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我们其他三家朋友这天一大早就去了四姑娘山游览。而我们两家人打算留在小金县参观游览,其中一个原因是担心去四姑娘山高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看到携程上已经没有门票售卖了。为了不跑冤枉路,我们两家人决定游览小金县城,然后去马尔康住宿。

我们在小金逛了近两个小时,领略了小金县的美丽风光,看到了苹果树和花椒树。在花一元钱观光电梯上面俯瞰小金县城全貌的时候,遇到一个绵阳老乡,她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小金县的几个著名景点,于是我们决定退房出发去她说的玛嘉沟,那可是3A景区,据说景色特别迷人,正好又在我们要去的马尔康市的路线上,省道217的中间位置。

这条从小金县到马尔康的道路,也许应该叫“金马路”或者叫“卓小路”,卓克基到小金县这条路。我觉得一点不比”理小路“风景差,路边风景一样的优美,而地势更开阔,甚至可以看到大片农作物和村舍,理小路除了陡峭的高山和路边的房子,面积都不大。如果说理小路是小家碧玉,那么卓小路可以称为大家闺秀了。这条路上有很多红色景点,著名的两河口会议会址就在两河口镇上,路边停车场停了车,几步路就可以参观两河口会议会址了。还有五百米就到达两河口镇的时候,我们看到一片花海,忍不住停车下来拍照。这里有两河口会议纪念地的标识,马路对面就是小金县烈士陵园,可惜这时候是中午下班时间没开门。我想烈士们在在美丽的鲜花从中,看着我们现在这么好的幸福生活应该含笑九泉吧!

中午在两河口镇吃饭,终于等到去四姑娘山的那三家朋友,果然因为堵车加上网上没买到门票而打道回府,追赶上了我们。我们吃的一道菜是野菜汤,我已经不知道野菜名,奇怪的是这菜第一口很苦,再吃就不那么苦了,嚼到最后居然有回甜味,而汤却却一点也不苦。事后我再想,这道菜应该叫”忆苦思甜“,我那88岁的老党员父亲却说,应该叫“苦尽甘来”,这名字更贴切。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当年那些革命烈士们的英勇奋战、流血牺牲。饭后我们顾不得休息,参观两河口会议纪念馆,拍照留念。站在纪念馆内,心潮澎湃,我的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后来旅行结束回家后在老爸家里找到一本《长征》的书来看。

第五天玛嘉沟

玛嘉沟的名气不大,应该说是个小众景点。它的全名叫“玛嘉沟生态旅游区”,地理位置在阿坝州小金县两河口镇大坂村境内,离两河口镇只有9公里,距马尔康市64公路,距小金县75公路。可以说正好在马尔康市和小金县两个城市之间的省道217的路段中间位置,并且就在省道边上。这是3A景区,景区正式开放还不足两年,2023年九月才开放。玛嘉沟的旅游资源丰富,美丽的风景几乎都在海拔在三千米以上,被称为“川西小九寨”。景区门票60元,观光车费70元,车距7公里。观光车下车后就有栈道3.4公里,步行小道至达瓦勇措(月亮湖)、观景台3.8公里,共计14.2公里。主要景点有柳林湾,大小至布朗瀑布、益姆曲措、情侣梦幻林、玛嘉云措、琼若措姆、达瓦永措、太极莲花等。(以上信息来自景区介绍宣传单)

玛嘉沟一年四季皆有景,春天看花,秋季看彩林,夏季看水、冬天看雪。夏季的玛嘉沟风景秀丽,空气洁净、碧波荡漾、流水潺潺,关键是即使是三伏天,气温也最高只有二十几度,一般都不足二十度。有人把玛嘉沟称为“小稻城亚丁”,我没去过稻城亚丁,但我去过毕棚沟。我觉得玛嘉沟有点像缩小版的毕棚沟,关键是人少景美,玛嘉沟比毕棚沟更显原始之感。因为玛嘉沟地势属于高原地区,随着海拔不同,景色也出现变化。在地势平坦之地,我们完全感觉不到这是高海拔地区,尽情享受着美景带给我们的愉悦,拍照打卡,大呼小叫。当我们蹲下拍照再度起身的时候,顿感有些眩晕。这就是典型的高原反应了,所以一般来讲,在高原地区旅游,不要做距离运动,免得大脑短暂缺氧导致不舒服。少说话,不做距离运动,不快速改变体位,几乎都成为内地人到高原地区尤其要注意的。入住高海拔地区,记得头三天不要洗澡洗头,尤其是洗头。有人也许觉得三天不洗头洗澡会受不了,放心,这里的室内气温二十度左右,空气洁净程度,不用担心灰尘,也不出汗,根本就不用也无需洗头洗澡。在内地即使气温低,皮肤也是那种黏黏的感觉,不洗澡根本睡不着觉。高原地区不仅气温低,并且空气干燥,我感觉鼻黏膜发干发痒。

我们在参观了两河口会议会址之后,驱车十公里到达玛嘉沟附近找住宿。最初是在两河口镇当地人给我们介绍的一家民宿,可是女人们认为不合适,价格贵没有餐饮。一位朋友就在那附近偶然发现一个叫“月亮湾”的民宿,考察后认为不错,120元包吃早晚包住一个人,于是朋友们就住进这家屋后都是菜地的民宿。大家都选择住二楼,而我则选择住一楼。他们说一楼潮湿,非也,高原地区一楼都比内地顶楼要干燥得多。我们四川盆地潮湿习惯了,对于北方地区和川西高原的干燥,简直不了解,尤其是下雨前的闷热,跟江南的潮湿堪有一比。话又说回来,高海拔地区,高一层楼住,岂不是海拔又低至少三米?开个玩笑。

住在3200米海拔的民宿,还是多多少少感觉身体有点不适。尤其是那位61岁大姐,不知道是旅途太累,还是受寒着凉,她的高原反应异常剧烈。先是晚饭前头痛,耳朵上一圈都疼。我给她按摩了一下百会穴,不知道有没有缓解。后来大家都开开心心吃藏式牦牛火锅,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男人们大都喝了点酒。高原地区居然有那么多蔬菜吃,颠覆我的认知。而那些蔬菜都是民宿老板娘一家自己种在房前屋后,哦,不应该叫房前,因为房前就是省道,只能叫屋后。要不是太累,我好想跟着老板娘去地里掐豌豆尖。晚饭后大家都外出散步,沿着217省道看走路看月亮,我一个人没去太累了在房间里休息。大概是太冷了,那位大姐回来就闹着难受,心慌。我把她带到厨房,想问问当地老人高反有什么办法?他们也不知道。我想心慌可以用内关穴,导引泄内关穴应该能缓解症状。于是我就跟她做了长达半小时的导引,把我的中指轻轻搭在她右手的内关穴上,我的手指朝她的手指方向。她先生和先生赶紧去附近给她买氧气瓶,后来她一边吸氧一边接受我的治疗。我告诉她,如果明天还难受,就不去玛嘉沟了,我陪她呆在民宿。因为我也极度疲惫,恐怕不能去游玩。先生说明天再说。

当天给大姐做了治疗后,身体极度疲惫,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不知道我自己是高原反应,还是因为大姐的失眠症状传导给我。她说她睡眠不好,经常吃安眠药。以前我看她游玩特别有精神一直以为她身体挺好的。而我自认为身体是同行十人中身体最差的,不过也不是我没有高反,当我躺床上休息,突然跃身而起的时候,会头痛一下。当我动脑筋用手机打字写文稿发照片投稿之后,我头蒙蒙的,像极了动脑筋太多费脑子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高原反应?

第二天大家早饭后药去玛嘉沟,大姐睡眠好了,精神百倍,我却因为失眠差点想不去。大姐的先生却失眠了,大概昨晚看到他夫人高反难受,着急紧张导致的。于是大姐的先生决定一个人在民宿休息,我们其他九人去游览玛嘉沟。我咬牙跟他们一起去,对我来说,看美景拍照片,再累我也情愿。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梦想中的川西美景,不能因为一夜失眠就放弃观赏。事实证明,不虚此行,美景值得,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高山、湖泊、瀑布、鲜花,还在3800米海拔高的地方荡秋千。因为景区内正在修路,观光车有八百米不能开进,需要我们走路。这短短800米路程,海拔落差超过200米的盘山路,越来越高的海拔让人很难适应,期间还要经过正在修路的工地,需要手脚并用爬过去,另外一面就是悬崖峭壁。男人们个个好有担当,全力辅助女人们经过这危险地带。当我们游玩四小时后回到这段路面,连筑路工人都对我们竖起大拇指,毕竟我们都是一群六十岁左右的大爷大妈,又长期生活在城市低海拔地区。

玛嘉沟美丽的风景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有用照片来展现它的美,是自然风光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这只是部分美景,应该说我们都只游玩了极少部分景点,主要是海拔太高我们体力不支。其中两位女士一直都不间断地吸着氧气瓶,还问我有没有需要?我不用,只是上坡的时候感觉脚上没力气,都说“上坡容易下坡难”,但是在高原地区旅游恰恰相反,是“下山容易上山难”,因为上坡海拔越来越高,氧气越来越稀薄,感觉不够用,至于上坡的陡峭程度,其实并不大。相对于其他内地高山,下山路太陡,容易脚软,是台阶的话就更不好走,尤其对老年人和膝盖不好的人士。我们到达那个荡秋千的位置,就是益姆曲措堰塞湖。一对夫妇已经不想继续前行了,还没到堰塞湖就坐在旁边小木屋休息了。我们从荡秋千这里在往上走一点点,女人们几乎全部累趴下,因为还要沿路走回去,担心体力不支。这时都十一点过了,看到路边黄色的花花,女人们忍不住又拍照打卡。于是打算坐着休息会就往回走,可是男人们还想继续前行,于是我先生主动留下了陪女士们往回走,两个男人背着保温杯和雨伞就没有顾虑地前行了,我估计他们肯定像脱缰的野马,奔驰在川西高原玛嘉沟风景区内。这次远足他们比我们多走了三个小时路,比我们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到达了达瓦永措景点(海拔4250米的海子),直到下午三点半才回民宿吃到一碗面。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能力,他们还经历了阵雨冰雹的洗礼,让他们的夫人们好一阵子担心。

取道马尔康回绵阳

我们第五天游玩了小金县的景区玛嘉沟之后,天已过半,朋友们开始分手。一对夫妇按照原来计划驱车去贵州,两对夫妇直接开车回绵阳,我们和另外一对夫妇打算先去马尔康住下,再驱车回绵阳家。一路去马尔康的路上,车比较少,风景依然优美,但是旅途疲倦的我实在有些没精神拍照片了。当我们路过一个红色景点,停车想下来看看风景。没想到一阵眩晕,那里地处海拔3800米,坐在车上没有感觉,但下车后立马感觉有高原反应。天气很凉,风很大,奇怪在高原地区随时都会感觉风比内地大得多,吹得脑仁疼,不得已拍两张照片马上离开。本来想仔细浏览一下“翻越夹金山懋功会师国家级重点展示园”,只能匆忙拍照记录,赶紧上车寻找安乐窝,在车里冥想红军战士当年的辛苦。

路上我看到猴子了,不过来不及拍照,它站在(或蹲在)公路的左边路沿上,巡视着来往的汽车,可惜司机们都专心开车,根本顾不得看它一眼。对于这里的猴子来说,汽车已经见惯不怪了,幸好它没有在马路中间,不然真担心汽车会不小心撞上它。后来我们看到牦牛到公路上了,朋友的车在前面小心地躲过了牦牛们,而我们的车刚好减速,我也拍到了牦牛,太兴奋了!

“马尔康”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火苗旺盛的地方”。享有“嘉绒圣地、锅庄故乡、长征驿站、避暑天堂”的美誉。我们在路边到达了一个景点区,停车游览。这里是矛盾文学奖《尘埃落定》作者阿来的故乡,下面梭摩河水涛声震天,桥上有藏传佛教转经筒,我还是第一次去转,要一边念叨着佛教信徒的六字真言“”,还得是顺时针转。我们参观了西索民居,这里几乎成为一条商业街了,走了一圈,游人还算不少,附近停车场都停满了车。卓克基会议会址就在路边上,“卓克基土司官寨”景区本来想去参观游览的,那是一条上坡路在台阶尽头,我们到达景区门口的时候,景区快要下班关门了,太累实在不想登上台阶,决定不进去游览了,在门口拍了张照片。事后还是稍稍有点后悔,毕竟是毛主席当年长征在这里休息过的地方,应该去瞻仰瞻仰。

快到饭点了,我们驱车继续向马尔康市出发,住进了朋友在携程上定的君濠大酒店。稍事休息,我们两家人一起出去吃晚饭,朋友提议请我们吃藏餐,我们赞同。因为交通拥堵我们打不到车,于是步行前往,沿途看看马尔康市的风景。马尔康城市很小,就像一个夹皮沟一样,顺着梭摩河一侧是主城区,这就给马尔康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马尔康的建筑很紧凑,大概因为平地太少。让我很惊喜的是,马尔康的房屋建筑上几乎都插满红旗,昭示着红色之城。看着红色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爱国主义热情被随时点燃。我们在一家比较大的酒店排了一小会队,吃上了人生第一次藏餐,手抓牦牛肉,安多藏饭都非常好吃,喝到了心心念的酥油茶,感觉很美好。可惜朋友点多了有些剩饭剩菜,又没法打包,只有浪费了,看其他食客几乎都光盘了心生愧意,要是酒店有储存并代客加热剩菜业务就好了。饭后坐在出租车上,五十多岁出租车师傅非常热情友好,一再表示,欢迎我们到马尔康旅游观光!

住了一夜早上在酒店吃了自助早餐,好长时间没吃过酒店的“免费”早餐了,连蔬菜都是那么品种繁多,打破我对高原地区缺少蔬菜的一贯认知。酒店里的吃早餐的内地人真是不少,我们还遇到一个绵阳熟人,看来大部分都是在这里避暑观光的。吃过早饭,跟朋友道别,驱车加油,一路向东,回到绵阳家。路上不时遇到风雨,阳光云朵,堵车被引领下高速上高速,错过想休息的绵虒服务区,不得已多开上百公里到都江堰服务区。从海拔两千多米直降六百多米海拔,海拔降低而气温升高,几乎有些不适应。在服务区吃了价格稍贵的米粉喝包子,还跟旁边差不多大年纪的人谈及“穷家富路”的老话,不能因为服务区的餐饮贵而选择不吃,对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说,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即使价格比家门口餐馆贵一倍,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旅行不就是出来花钱的吗?再说又不是顿顿在高速公里服务区吃饭。身体健康不比金钱更重要,饿坏了身体又再多的金钱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