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雨化石
“叮咚——叮咚——”小蚂蚁路过青苔石缝时,耳朵尖抖了抖。是谁在哼歌呀?像水珠敲玻璃的声音,又软又亮。它歪着触角猜:“是蟋蟀藏在石头里拉小提琴吗?”踮起脚尖敲了敲:“喂——你是谁呀?”
“咯咯咯——”浅灰色的石头忽然“笑”了,凹凸的水洼眨了眨“眼睛”,光斑晃了晃小脑袋:“是我呀,一颗把下雨天藏进身体里的雨化石!五百年前的雨滴,现在还在我纹路里打滚呢……”
它的歌里藏着会“做鬼脸”的小秘密。
第一滴雨“吧嗒”砸在它脸上时,它偷偷把“沙沙沙”的埋怨揉成圆滚滚的音符,塞进石头弯弯曲曲的“皱纹”里——
你看,那些纹路像不像雨滴踩出的小脚印?小甲虫“嘿呦嘿呦”拖着比身子大的树叶“啪嗒”放下,叶脉上的雨珠骨碌碌滚进它“酒窝”(其实是小坑洼),变成了歌里“窸窣窸窣”的悄悄话:“这片叶子给你当被子呀……”
青蛙“咚”地蹦过来,肚皮蹭得它痒痒的,溅起的水珠“扑通扑通”跳进水洼,成了小鼓点——它还偷偷给青蛙起外号:“蹦跶小鼓槌先生……”
蒲公英绒毛“呼呼”飘过,用毛茸茸的脑袋挠它鼻尖,它赶紧抓住这缕白棉花:“不许跑!你的‘呼噜呼噜’要当歌里的小枕头……”
太阳来做客时,歌声就“醒”了。
当阳光把石头晒得暖烘烘,藏在纹路里的声音就伸着懒腰蹦出来:“滴答——哗啦——淅沥沥——”水洼变成小舞台,光斑踮着脚跳踢踏舞,连青苔都跟着节奏,在它肩头摇起了绿裙子:“慢些呀,别踩疼我的小绒毛……”
小蚂蚁把触角凑到水洼边,湿漉漉的歌声“嗖”地钻进触角尖——“呀!是凉凉的、带着泥土香的夏天,还有小甲虫的树叶香、青蛙的青草味,连蒲公英绒毛都带着云朵的软乎乎!”“我们一起唱吧!”雨化石轻轻抖了抖身子,光斑“蹦蹦跳跳”爬上小蚂蚁的翅膀,跟着“叮咚叮咚”的节奏,跳起了亮晶晶的八字舞。
歌声跟着风,去了更远的夏天。
现在呀,每当路过那块长着青苔的石头,就能听见:“滴答——叮咚——哗啦啦——”
那是雨化石在唱呢!唱小甲虫的树叶被子、青蛙的肚皮蹦跳、蒲公英的绒毛信,还有小蚂蚁触角上沾着的,没说完的亮晶晶的话。风路过时“呼”地吹了个调皮的口哨,卷着歌声就跑,蒲公英的小绒伞慌慌张张撑开:“等等呀!山那边的小蜗牛还没听见过‘滴答歌’呢……”
于是歌声跟着绒毛飘呀飘,飘过开满铃兰的山坡,飘过流着细响的小溪,连躲在树洞里的小刺猬都竖起耳朵:“哇,是雨化石在讲夏天的故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