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海州的头像

李海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5
分享

身边的樟树

樟树是舟山的市树,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它们站在路边,立在庭院,长在山间,像一群沉默的老友,四季相伴。

我住在舟山临城的海洲华府,小区里的樟树尤其多,简直是樟树的天下。环道两侧、绿化带内,处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充满生机。香樟多了,也迎来不少鸟儿在此安家,清晨,鸟鸣声此起彼伏,宛如一场自然的音乐会。不过,环道上难免会有 “意外收获”,起初大家还有些抱怨,后来却渐渐觉得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 那些小小的痕迹,不正是生命活力的证明吗?于是,不知是谁先开了口,大家便笑着将这条环道称为 “天使之路”,虽是调侃,却也透着一份无奈与喜爱。

小区里最大的一棵樟树,就在我自己房前,公认为“樟树王”。若论年纪,怕是比小区的历史还要长,懂植物的朋友告诉我,这棵树至少有六十年树龄。这棵樟树树干粗壮,直径一米有余,高度超过四层楼。树冠如巨伞般展开,荫蔽半亩地。樟树王有个很明显的特征,似乎老叶总与新叶一直在共存,交相辉映,形成深浅交错的绿,宛如一幅层次丰富的油画。更美的是在春日里,新叶初绽,嫩绿色的芽儿从枝头探出头来,在阳光的照耀下透着光亮,仿佛点点绿光闪烁。

从我所住的小区出发,到浙江海洋大学上班,要经过港岛路、茶山大桥、长峙岛东路,这一路过来,道路两侧整齐排列的樟树,像一列列身着绿袍的卫士,守护着我上班的路。我常常喜欢徒步去上班。进入夏天时,道路两旁的樟树叶子转为深绿,厚重如墨,风吹过时,叶片翻飞,绿浪起伏,展现出最为浓郁的绿意。夏日的樟树撑开巨大的绿伞,将毒辣的阳光挡在外面,为步行道投下阴凉,走在下面,只觉得暑气顿消。

进入学校,发现最多的还是樟树,它们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学楼前、图书馆旁、林荫道上......此处的樟树不像小区里那样亲切,它们更像是充满朝气的青年,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清晨,学生在树下晨读;午后,三三两两的学子倚着树干闲谈;傍晚,夕阳将树影拉得老长,映在红砖墙上,宛如一幅水墨画。尤其是秋天,当其他树木开始落叶,樟树依然保持着绿意,为渐渐萧瑟的校园带来一抹生机。秋日的傍晚,樟树的浓荫成了学生们闲暇的好去处,夕阳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学生们坐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或是抱着书本静静地阅读,连时间都仿佛变得缓慢而惬意。

从小区到校园里,樟树仿佛是一条线,将我的生活串联起来,看着这些樟树,总会让我想起普陀山的古樟。若说小区和校园里的樟树是少年郎,那么普陀山的古樟便是得道的老僧。普济寺前的千年古樟,树干需三四人合抱,树冠遮天蔽日,枝干上附生着苔藓、蕨类,甚至有小松鼠在枝头跳跃,形成了一个以附生植物为主的绿色世界,展现出一种古老而蓬勃的生命力。当地人称之为“圣树”,与多宝塔、《杨枝观音图》并称“普陀三宝”。

冬天,普陀山的古樟绿意显得尤为珍贵,在寒风中凝视它们,让人的心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舟山下雪比较少的,但我亲身见过普陀山下雪,雪花落在墨绿色的这棵古樟叶片上,白绿相间,别有一番景致。仿佛这棵古樟就是一位智慧的老者,在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从小区的樟树到普陀山的古樟,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存在于我的生活中,却都用那永恒的绿意,装点着这座海岛城市。无论是“天使之路”的调侃,还是“普陀三宝”的敬畏,我都爱身边的樟树,爱它们的茂盛,爱它们的常青,更爱它们所代表的那种生机、沉静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