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贾亮的头像

贾亮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24
分享

陪读(小小说)

夜深了,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像凝固了似的,闷热得要命。辛美伶被手机铃声搅得心烦意乱,那刺耳的响声在闷罐子似的夜里格外扎人。她望着熟睡的女儿,强压着翻涌的情绪——这鬼天气,连空气都黏得人喘不过气。

辛美伶家在小山村。近年进城读书的浪潮漫进城乡,也卷到了这山坳坳里。为了让女儿接受城里的好教育,她没少在丈夫耳边念叨,到底把他劝动了。从女儿一年级起,她就当起了陪读妈妈,风雨无阻。城里的教育确实不一样:花钱多、琐事多、作业多,好多还得家长盯着写。她常陪孩子熬到深夜,虽累得眼皮打架,可看女儿考出好成绩,心里又甜滋滋的。

可白天送走孩子,她就像被抽走了主心骨。整宿整宿无所事事,无聊和孤独像藤蔓似的缠上来。那年她在城里遇见西村的金莲,经不住撺掇,俩人常结伴去舞厅,说是“找点乐子”,后来竟还搭上了个“他”……

回忆像根刺扎进心里,辛美伶翻来覆去睡不着。手机还在枕头边震个不停,她烦躁地关掉,打开电视,屏幕蓝光映得人更心慌。

最难受的是那晚——她喝得醉醺醺的,鬼迷心窍做了糊涂事。如今那男人像块甩不掉的膏药,又是威胁又是纠缠,她想断,偏断不了。最近总为小事冲女儿发火,可孩子懂什么?她摸着胸口,只觉像吞了隔夜的剩饭,堵得慌。

又是个不眠夜,她脸色愈发苍白。

天刚蒙蒙亮,她抓了抓乱蓬蓬的头发就出了门。披散的长发下,那张原本秀美的脸没了往日光彩,可白皙的皮肤、微肿的眼尾、小巧的鼻梁,还有那纤细的身段,倒添了几分楚楚可怜的韵致。她坐在路边石墩上,任晨风吹拂发梢,想把心里的憋屈吹散些。

同院的姜敏也出来纳凉了。两人都陪孩子读书,一来二去熟络得很。

“姜敏,我这两天心里乱得很,真想带孩子回村上学。”辛美伶叹了口气。

姜敏见她是为心事烦恼,便安慰道:“孩子是咱们的宝,为了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当!”

“不是为这个……”

“那是孩子又惹你不高兴了?我这几天总听你吼她——唉,咱们把啥都替孩子包了,可他们每天对着枯燥的作业,哪能不闹脾气?”

“你说得对。”辛美伶又叹,“不怨孩子,是我自己心里堵得慌。”

“咱们的情绪可不能撒在孩子身上。”姜敏认真起来,“我现在算看明白了,城里哪有咱农村好?孩子在那儿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哪有机会摔摔打打、长点本事?”

“可不是!”辛美伶猛点头,“就因为大家都往城里挤,村里的学校都要关门了,多可惜!”

“这事儿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姜敏越说越激动,“再说陪读家里经济压力多大?丈夫在家挣点钱,咱们在城里晃悠,多少人经不住诱惑,干了糊涂事!”

辛美伶低头搓着衣角,嗫嚅道:“姜敏……你说,有没有人……找过你?或者……别的男人?”

姜敏脸腾地红了,随即沉下脸:“有过,可咱新时代农村妇女有尊严!总有人戳脊梁骨,说‘陪读陪读,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骂咱们呢!我们有家有娃,腰杆子硬得很!”

辛美伶攥住她的手,用力点了点头。

天彻底亮了。辛美伶看了眼时间,该送女儿上学了。她刚掏出手机,铃声“叮”地炸响,她像被烫着似的缩回手,脸涨得通红。

姜敏瞧出端倪,一把抢过手机:“再打骚扰电话,立马报警!咱农村人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电话那头“啪”地挂了。

辛美伶攥着姜敏的手,眼泪吧嗒吧嗒掉:“我跟丈夫说,孩子小,下半年就回村上小学!”

“我也回!”姜敏应得干脆。

两人望向东方,晨风裹着草香扑过来,清清爽爽;一轮红日正从山尖儿冒出来,红得像团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