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贾亮的头像

贾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6
分享

坐渔船(散文)

去年暑假,我随朋友二杨猫第一次去黄河坐船捕鱼。说实话,也是我第一次坐小渔船。

据说,二杨猫这条渔船是他父亲留下来的,他的老父亲就是一位捕鱼高手。你瞧:小木船长约十多米,宽约四米,呈流线型设计,船身犹如弯月,线条流畅而优美。船身由深色木材制成,经过岁月的洗礼,表面斑驳却更显厚重。船头雕刻着生动的“鱼跃黄河”图案,仿佛在诉说它与黄河的深厚渊源。船上各种捕鱼工具整齐排列;船儿虽小,倒收拾得干净整洁,里面铺着一条新草席。在阳光的照射下,这条捕鱼小船显得格外耀眼。“开船了——”随着二杨猫的一声喊,小船缓缓离开了河岸。

我们头顶是骄阳,船外是黄悠悠的河水,两岸的树木、碧绿的玉米、小麦飞快地向后掠去。忽然一阵轻风迎面吹来,我不由触景生情,想起鲁迅先生小说《社戏》里那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真有些像孩子们坐乌篷船时的余兴未艾。

看!二杨猫左右手各执一支桨,左手中的桨刚插入水中,右手的桨便跃出水面,水中的桨一翘一翘地周而复始,动作连贯如一气呵成,令我羡慕不已。随着船桨划动,河水被轻轻拨开,小船缓缓前行。二杨猫用力撸起袖子,埋头奋力划桨,每一次划动都带起一丝波纹,如同河面的涟漪扩散开来。船尾的水花在阳光映照下晶莹剔透,在船尾跳跃,仿佛在欢庆这美好的一天。我不由朝他伸出大拇指。

“老同学,我帮你摇一会儿!”我向朋友喊话。

只听二杨猫大声说:“不要动!不要动!——你第一次坐船,怕你站都站不稳!”

“什么?不可能!”我不服气地试着站起,结果摇摇晃晃,险些掉下去。

“老伙计,真是做什么都不容易啊!”我笑着对二杨猫说。

“万事开头难,万事开头难!”二杨猫乐呵呵地说,双手依然奋力划动。

二杨猫是我的小学同学,岁数和我相仿,却已显七十多岁的模样。他黑黝的皮肤微微发紫,布满皱纹的面孔间,尽是常年经风见雨的痕迹。尽管如此,他的眼睛仍炯炯有神,说话声音响亮刚健,恰似洪钟;再看那娴熟的划桨动作,便知他干这行已多年。

我们的渔船最终停在相对平稳的河湾处。二杨猫说这里已打了“鱼窝”——是昨天撒下“鱼食”的地方。他找好位置,先扔下渔网浮标,再抛下绑好的砖块固定渔网,随后开始撒网。他一手举木棍撑开网,另一手解开打结的网绳。炎炎烈日下,二杨猫只坚持片刻,头上便不住冒汗,“滴嗒、滴嗒”滑落在船板上。他顾不得擦汗,双手不停地放网……

约莫半个多小时,渔网终于全部入水。接着他放下终点的浮标,驾船驶离网边,朝起网处的浮标驶去。行驶间,他拿出一根木棒,蹲下身子有节奏地“丁丁冬冬”敲打船板,像在演奏乐曲。我问:

“老同学,你在干什么呀?为什么敲船板?”

二杨猫笑着继续敲打:“赶鱼呢!我这边敲,声音会把鱼吓得往两旁游,部分鱼就往网里钻,能多网些。”

重复十几趟赶鱼动作后,他开始收网。拉上一头的浮标和砖块,二杨猫便拽动渔网。只见丰富的渔获裹着网被拉上船板——摇头摆尾的鲶鱼、蜷缩身体的河虾、蹦跳的鲤鱼、甩尾的鲢鱼……伴着朋友的汗水,这网真可谓收获满满!

第二次放好渔网,我和二杨猫坐下抽烟歇息。我不由感叹:“老同学,你一边种地一边捕鱼,不累吗?”

“累?”他又笑:“嗨!又不是纸糊的!——咱们赶上好政策,得想法子致富!——你看今天这鱼,又能卖个好价钱!”

二杨猫望着活蹦乱跳的鱼,高兴得像个孩子。

望着他,我心里满是欣慰与激动。是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民朋友们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利用当地条件辛勤劳动致富,实在令人敬佩!

蓦地,一股黄河鱼的清香沁人心脾,我沉醉其中。恍惚间,我看见新时代农民们红红火火的日子,看见他们开开心心的笑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