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贾亮的头像

贾亮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0/30
分享

失衡(小小说)

秋风卷着枯黄的落叶,在空旷的操场上打着旋儿。曾经喧闹的校园一片寂静,教室门窗紧闭,玻璃蒙着灰,墙上“好好学习”的标语也已经看不清了。几摞废弃的课桌椅堆在墙角,像被遗忘的残骸。校门口,“胜利小学”的牌子已被摘下,只留下一块斑驳的印记,映着萧瑟的秋阳。

秋季开学,张翔被选调到城镇学校。在一个双休日,他回到母校寻找自己留下的教学用品。当他锁上门,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掂了掂钥匙,摇了摇头,无奈地将钥匙塞回裤兜。

这曾是他教了三十多年的村小。如今校门上了锁,操场角落的野草长得比课桌还高。前年全校还有五十多名学生,去年只剩二十三名,今年竟然只剩八名。无奈,所有年级被撤并到了城镇上,老师们也陆续调往县城。最后,只剩他和保安守到暑假结束。

调令下来那天,他松了口气,心里却空落落的。

新学校在县东头,叫“城东小学”。学校有六层教学楼,塑胶跑道,每个教室都装了智慧屏。虽然撤并了农村几所小学,但城里的各所小学,学生人数比起过去还是少了许多。教师却多了不少:城东小学现在就六年级来说,四个班语文却有八名老师,数学竟有十位。校长说“师资充足”,所以张翔来了半个月,也没分到固定班级,没拿到课表。

“你先顶着,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校长拍了拍他。

于是他成了 “召之即来”的张老师。

周二,三(3)班的语文老师孩子发烧,请假一天。他去顶课,任课教师安排学生们预习《秋天的雨》。学生们齐读的声音洪亮,但没人举手提问,仿佛把他当成空气。他记得在村小,虽然学生少,但每预习一课,每个人都会大胆提出问题。

周三,二(3)班班主任临时开会,放学后他去送学生。一群孩子叽叽喳喳涌出来,他跟在队伍末尾,忽然觉得自己像在赶鸭子。他想起在村小,平时放学,学生住校,班主任根本不用送。等到星期五,家长早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

周四,五(4)班有学生反映椅子晃,总务主任让他拎着工具箱去拧螺丝。总务主任看到后,笑着说:“你还真会这个?人才啊!”他低头拧着螺丝,没有作声,不知这是表扬还是讽刺。在村小时,平常的灯管、水龙头、投影仪坏了,都是他顺手就修了。

周五,四(1)班窗户的纱网破了,蚊子肆虐,咬得学生抓耳挠腮。他买了电蚊香插在讲台边,下课后还蹲在墙角找了半天,发现窗缝有个小洞,立刻拿胶布封上。班主任笑着说:“张老师,你真细心。”张翔满头大汗地苦笑,心想,这在村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放学了,张翔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窗外是喧闹的放学人潮。车喇叭、家长的呼喊、孩子的笑声混成一片。他翻开一本旧教案,扉页上写着:“今日教学目标:让每个孩子都开口说话。”

可自己现在,竟成了一名有名无实的教师——连一个班都没有。

走廊传来脚步声,教导主任探头:“张老师,明天五(1)班的科学老师病了,你去顶一节,内容是‘生态系统的平衡’。”

他点点头,合上教案。窗外,暮色渐沉,校门口的人流尚未散尽,车灯一盏盏亮起来,像被风吹散的星火。他忽然想起村小教室后墙上那张手绘的星空图,是他带低年级时一名学生画的,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张老师说,每颗星星都会发光”。那时他每天擦黑板,却从没舍得擦掉那幅画。

第二天,他提前十分钟走进五(1)班教室。智慧屏自动亮起,课件是任课老师留下的,动画正演示着“食物链金字塔”,冷冰冰的箭头连接着草、兔、狼。

他站了一会儿,关掉了屏幕。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有些学生抬起头,露出疑惑的神情。

他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片田野,一条小河,几棵树,一群鸟,又画了一个小孩,站在田埂上抬头看天。

“同学们,”他说,“今天张老师给你们上一课,不用你们任课老师留下的PPT。——我想问问你们,你们有没有见过萤火虫?”

教室里沉默了一瞬。一个坐在后排的女孩举起了手。

“去年夏天,我在乡下外婆家见过。”她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

“像提着小灯笼。”另一个男孩接了一句。

张翔点点头,嘴角微微扬起。他在黑板的小孩头顶,轻轻点了几颗星星。

粉笔灰落在了自己的袖口,像落了一层旧雪……

放学后,他回到办公室,没有开灯。窗外夜色如墨,校门口已空无一人。他拉开铁皮柜,把那本写着“让每个孩子都开口说话”的旧教案,轻轻塞进最里层。就在柜门咔嗒一声合上的瞬间,白天科学课上那个冰冷的“食物链金字塔”忽然闪过脑海——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衡:自己仿佛正从那个金字塔上,缓缓坠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