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秋雨淅淅沥沥连着下了十多天,终于晴天了。这两天阳光明媚,心情大好。想起新的一期《书法》杂志应该到了,于是顺路拐到了禹城市图书馆。
进入图书馆,来到左边的期刊阅览室,静悄悄滴,却人满为患。大多是自学考公考编的年轻人,间或也有几个白头发的老者坐在座位上翻阅期刊报纸。我在摆满期刊杂志的书架前,浏览一遍,看到《人民文学》《山东文学》《收获》《作家》等就拿起来翻阅一番,但终是提不起兴趣,没有了年轻时看它们的满腔热情。真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在一摞《书法》杂志中,惊喜地发现了新的2025年第9期,翻开目录:清金农书法选,“扬州八怪”书法选,略谈金农的生平与艺术成就……一篇篇文章很对我的胃口。这几年退居二线,以书法写作遣兴,不光练习书法技艺,更是学习内涵学养。你看历史上那些大书法家,李白、苏轼、颜真卿、柳公权、范仲淹、郑板桥……哪个不是学养深厚,名垂千古。
现在办理借阅手续,只需要出示身份证即可,也不需要交押金办理借阅证了。办理手续的时候,戴眼镜的管理员对我说:你说的《中国书法》也订阅上了,明年就可以看了。我连声说谢谢!谢谢!
出了期刊阅览室,向右拐来到图书借阅室。徜徉在一排排书架之间,仿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抚摸着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图书,仿佛见到了一位位老朋友,可我更想结交新的好朋友。可惜图书阅览室里大路货居多,新书稀少。目光闪烁间,发现一本《齐鲁青未了——山东散文家精短作品选》,急忙拿在手中,沉甸甸的,翻看页码,有441页,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我前两年编辑好了的《剑梅楼文集》和《清风堂文集》也是400多页,如果出版也有这么厚,沉甸甸的。不过自费出版,我是不干的。只有静待有缘,或者藏之深山,传之后人。好在这几年,我把那些文章都陆续发表在中国作家网的姜宝兵作品集和齐鲁晚报的齐鲁壹点清风堂上,阅读量成千上万,也算流传于世。这两年我正在编辑《参禅居文集》和《探花寻草190篇》已经初见眉目,如果有机缘,可以一起出版。
出了图书馆,意犹未尽。天色尚早,想起前几天在一个邂逅的书摊上看到的一套《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有一本《唐才子书选译》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细读,确有遗珠之憾。于是骑车东行,经新时代商场,向南来到上次的书香门第状元府那个十字路口。寻寻觅觅,左看右看,只有一些卖菜、卖副食的摊位。没有找到上次邂逅的那个书摊。有些事、有些人可能就是这样“可遇而不可求”吧!
我购书的渠道之一就是地摊。不要小看地摊,特别是冷摊,往往会有令人意外的发现。一位资深的藏书家曾经说过:“莫看不起地摊,许多善本级的书刊沉浮出没于此,冷摊有宝待客访。”
这些年来我的购书经验,地摊、冷摊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我喜欢地摊购书这种氛围。正如邓云乡先生曾经在《书忆》中谈到逛书摊的妙处:“逛书摊的最大乐趣在于'自由发现’,溜溜达达,自由自在,无目的顺着走过去,忽然在一个摊前,发现一本渴望以久的书、名气很大的书、书名有品位的书、对作者感兴趣的书,书皮很破的、很新的、特别显眼的书……总之它忽然引起了你的注意,抽出来看或者一翻开就有惊人的发现,或者翻了两页,渐入佳境,也有可能前后翻翻,都不感兴趣,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这无拘无束随意翻阅的'自由’,那真是人生最美的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