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玉中的头像

江玉中

网站用户

诗歌
202508/31
分享

鼓楼(组章)

◎景山

草长莺飞。新燕呢喃。

来此,不为赏景,也不为观山。来此,只是为了寻找那棵300多年前的歪脖老树,问问它,是如何化腐朽为刀剑?

据说:此地曾经是几代皇家的花园,美自不必言说,富丽也不必言说。今天,来此只是为了释疑:一座好端端的江山,为什么说没就没?说变就变?

一个据说还算是鞠躬尽瘁、宵衣旰食的“好”皇帝,最后为什么还是要借用一棵歪脖老树,来成全他九五的尊严?

带着这多疑惑,我徐步在景山脚下,在那棵歪脖老树面前,伫立良久,思忖良久。

◎故宫

一个故字,仿佛是久违的朋友;一个宫字,又是如此的陌生——

闭上眼睛,你可以天马行空,走马灯似的帝王,一个个来到你的面前。

他们今天已经不再是皇帝,早已经没有了九五的尊严。

在岁月的长河里,舟船已经被倾覆多次……你可以与曾经的帝王们平起平坐,指点江山。

当然,也可以与他们唠嗑,拉呱,倾听他们诉说当年的宫廷之变。

听着听着……感觉他们是那么的可悲,甚至可怜。

他们所拥有的,也就是一支朱笔、龙椅,一座随时,都可能被他人易主的江山。

◎纪晓岚故居

本想保持一颗清醒的大脑,最后还是被他人狠狠地戏说。

一座精巧别致的小院,曾经拥有了乾隆时期的第一心智……想想,还是有着无上的荣光,不虚此居。

——岁月,总是那么的无情!

当我漫步在这座长满青苔的小院,映入眼帘的,却不再是那个乾隆时期风流倜傥的第一才子,而是岁月遗留下来的风雨噬痕。

一副“铁齿”,也随着岁月的流失,被时光消磨的少了些伶俐。至于那一口“铜牙”,早已经被淹没在人世的风尘里。

现在,唯一能够留存下来的,就是你曾经主持和编纂的那部《四库全书》,以及嘻笑怒骂皆成华章的《阅微草堂笔记》。在我泱泱华夏的文学史上,闪耀着其独有的魅力和光辉。

而当我返身,再次回到现实生活的滚滚红尘,所有的喧嚣,都显得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又不可理喻。

——只有那棵,当年你亲手种下的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的紫藤,依旧潇洒地年年都要绽放一回:每一次花开,其实都是你生命的复活,智慧的重生。

◎白塔寺

寺。因塔而得名。是悲哀,也是荣幸。

如今的人,慕名而来,首先记住的是白塔,然后才是寺。

再往后,才是当年那个决策建寺的人。

虽然,他曾经是一代帝王,如今却只能靠这座白塔,才能让后来人记住他的名字——忽必烈。

那个曾经统治过当时地球上最大帝国的一代雄主,如今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里,通过这一朵朵岁月的浪花,裁剪出他曾经指挥过的金戈铁马。

白塔寺:顾名思义,是一座以白塔而名扬天下的寺。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者,来这里,记住的永远都是这座白塔。

塔基深厚,塔肚能容,塔尖是我佛慈悲……而能够真正登上塔尖的,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可以伸手挂铃、摘铃的,非一般俗子可为。

据说:当年主持建造这座白塔的,是一个叫着阿尼哥的尼泊尔人。具体是怎么建的,如今已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尼友谊的种子,却因这座白塔而被深深地种在了中华大地上;中尼的友谊之树,也会因为这座白塔,而根深蒂固,万古长青。

◎菜市口

曾经的繁华,见证着一代帝都的辉煌。

如今,每当我路过此地,总是要不由自主的驻足、倾听、凝望……总感觉,此地至今仍有不少找不到家门的冤魂,在这里四处游弋、漂泊、流浪。

——于是:文天祥来了,郑芝龙来了,肃顺来了,戊戌六君子也来了……他们的一腔腔热血,血洒当年的菜市口。

让这片曾经的繁华,在我的心中,每每想起,都是那么的血腥和悲壮。

如今的菜市口,繁华依旧。依旧是北京市的心脏和名片。

来来往往的游客、市民,没有几人记得这里的过去,更没有几人记得这里曾经是帝王震慑臣民、杀人扬威的法场。

今天的人们,只能看见眼前的霓虹、广厦、亭台,榭阁,只能看见如水的车流,往来的客商……

而这一切,是多少先辈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让我们徜徉在这里,享受着这春天的芬芳,享受着这大时代背景下的都市文明,人间的天堂。

其实,在这里我并不想把昨日的血腥,再一次向世人提起,更不想把古人的悲伤,熬制成文字的鸡汤。

今天,我只想告诉大家,眼前的天堂,也许就是昨日的坟场;眼前的坟场,也许就是明日的天堂。

◎鼓楼

夕阳。暮鼓。

看见你,我便想起故乡的老屋。

最主要的是,你让我想起了至今,还生活在乡下的我那年迈的父母。

这一点,与我眼前见着的景致毫不相干。精美的建筑,金碧辉煌;恢宏的气势,雕梁画栋。那又如何?

当初建这座鼓楼的人,与今天的我,其实没有区别。唯一有的就是他生在前朝,我生在今朝。但命运却又是惊人的相似。

而今的人们,在不停地赞美着你的同时,可曾想过这座鼓楼的根基下面,到底是用什么堆砌、夯实?

可曾想过,现在我抛洒血汗的地方,有一天也会成为古老的艺术,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殿堂亦或鼓楼。

◎南锣鼓巷

70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有故事的。

红尘的变迁,是时间留给世人不变的命题。而能够真正交出满意答卷的,凤毛麟角。

今天,当我把脚,轻轻地放回到700多年前,仿佛整个人,一下子都被时空穿越了——

穿越到了大清、大明,穿越到了那个辽阔鼎盛的草原王朝。

从此,我再也不想去过问这里的今生与来世、荣辱与兴衰;也不想去过问这里的恩恩怨怨、聚散与离合。

就连昔日,那些王公贵族们的堂前的燕子,我也不再关心,它们如今到底都飞向了哪里?

◎王府井

此井非彼井。

没有清澈的泉水,有的只是如潮的人流。

当然,闪烁的霓虹是不可少的,那是其典型标志。

还有就是那古老的教堂、华侨大厦、首都剧场,以及王府井百货大楼。这些曾经的美好,已经被镌刻在了一代人的心中。

别说是远方客,就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一提起王府井,心中也要漾起阵阵涟漪。

当然,我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异乡人,面对你的繁华,胸中装着的,自然是一颗“朝圣”的心。

而这颗心,有时也是复杂的……

因为,当他看见这眼前一闪一闪的虹霓、绿蚁,满脑子想的,却都是先辈们洒下的,那一腔腔滚烫的热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