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焦龙林的头像

焦龙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24
分享

风尘三侠侠义风尘

风尘三侠侠义风尘

第1章

李靖拱手一揖:

“杨令公雄才大略,不才愿追随马镫。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杨素手捋长髯,哈哈一笑:

“李兄弟腹藏诗书,韬略过人,必非池中之物!他日飞黄腾达,不可限量!”

李靖拱手一揖:

“杨令公缪奖,小子受之有愧!”

杨素大手一挥:

“来人,带李兄弟先去休息!”

……

今晚,月色很好,李靖心中不安,夜不成寐。

将近三更,忽然门外剥啄有声。

“谁?”李靖仗剑而起,警惕地问。

“请李兄开门,有急事!”一个清亮的,但分明陌生的声音。

李靖开门后,闪到一旁。

一名黑衣人,身形瘦削,拉着两匹马。

“李兄,快随我出府,迟则生变!”

“你是什么人?”

“李兄,先别问,快上马!”

黑衣人翻身上马,李靖不暇思索,紧跟着反身上马。

啼声得得,急促而去。

忽然,后面火光四起,很多人马追来。

“抓李靖!”

“抓李靖!”

叫喊声不绝入耳。

李靖和黑衣人快马加鞭,风驰电掣一般。

叫喊声渐渐听不见了。

来到一座客栈,李靖和黑衣人前去投宿。

进到房间之后,黑衣人方露出庐山真面目:

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悬胆鼻,乌发如云,身段如柳。

李靖慌忙作揖:

“请恕李靖冒昧,不知姑娘是——”

“红拂女。我本是杨令公收养的义女,自幼喜爱兵法武艺,杨令公无奈,将我作男子抚养。今晚听闻李兄之事,不揣冒昧,想约李兄一起去干一番大事业,才玩了一个小花招,请李兄勿怪!”

“跟着杨令公,不能干大事业吗?”

“李兄有所不知。杨令公年老昏聩,任人唯亲,成不了大事。当今之世,只有李渊父子,才可一统天下!”

“你一闺阁女子,如何知晓天下大事?“

“因经常听令公及兄长谈起,故而得知一二。请李兄勿见笑。”

“你身为女子,却如男子一样心怀国之大者,李某好生敬服。请受李某一拜!”

“我如今就这样跟你私奔,你有何打算?”

“咱们男女有别,一起同行,诸多不便,不如以兄妹相称,你看何如?”

“兄妹也不便,不如,我们成为夫妻,就名正言顺了!”

“这如何使得?”

“咱们都是江湖儿女,不要这些陈规陋习,就这么着吧。”

于是,二人就请店老板稍作安排,拜堂成亲了。

烛光摇曳,略施脂粉的红拂女,在烛光下,娇艳动人,别有一番风韵。

一夜欢娱,不觉已日上三竿。

李靖睁眼看时,红拂女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李靖洗漱毕,见一虬髯客,坐在堂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觉动了交友之意。

“不敢动问兄台,可愿与小弟对酌三碗?”

虬髯客并不出言,咕咕咕,满三碗酒,放在桌子一头。咕咕咕,满三碗酒,放在自己桌头。

说了一个字:“请!”

自己先端起酒碗,咕噜喝了一碗,然后看着李靖。

李靖也不多言,举起酒碗一饮而尽。

虬髯客哈哈一笑:“好!”端起酒碗,咕噜喝了一碗,然后看着李靖。

李靖也不多言,举起酒碗一饮而尽。

虬髯客手一指:“请坐!”

“兄台高姓大名?”

“在下李靖,曲靖人氏。”

“你就叫我虬髯客吧!”

“你我萍水相逢,不便多言。请李兄记住,三年后,海上必定有异事发生,那就是我了。那时我们再详谈。”

说完,举碗一饮而尽,一揖:“李兄,后会有期!”

虬髯客出门,跨上一匹玄色大马,黑人黑马,烟尘滚滚,不知所向。

第2章

瓦岗寨。

程咬金坐在虎皮椅上,左手一只大鸡腿,右手一壶酒,听着手下的报告:

一队官差,押着十多辆沉重的马车,在管道上向洛阳前进。看情形,马车上应该有很多金银珠宝。

程咬金把吃完的鸡腿骨一扔,伸出油腻腻的大手,在虎皮椅上擦。

手下看得眉头直皱,却又不敢说什么。

程咬金扛起板斧,一挥手,带着兄弟们走上山岗。

太阳底下,看得真真切切。那沉重的样子,家伙不少。

车马走进,滚石大树筒杂七杂八打下来,官道上顿时乱作一团。

程咬金手一挥,弟兄们冲啊冲啊就下去了。

这一趟,大发了!

八辆马车上都装着大箱子,掀开箱盖,亮闪闪的金银珠宝,差点晃瞎了兄弟们的眼睛。

还有一辆马车上,坐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

程咬金眉开眼笑,伸手就去摸那小娘子的嫩脸。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眼前一花,程咬金好像被人扇了一巴掌,脸上热辣辣的疼。

“是谁?”程咬金转着圈看,除了自己的兄弟们,就是眼前这个娇滴滴的小娘子。

难道?程咬金抓破脑壳也想不明白。

一眨眼,一柄雪亮的刀,架在程咬金脖子上。

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来:

“叫你的弟兄们放下兵器!”

“快!快!听好汉爷爷的话,放下兵器!”

程咬金的兄弟们想笑,又不敢笑,明明是个娇滴滴的小娘子,哪里有什么好汉爷爷?

呛啷呛啷一连串响声,刀枪剑戟都放在地下了。

自己的头儿被人刀架着脖子,能怎么办呢?

当程咬金转过头来,发现自己被一个小娘子用刀架着脖子,一张老脸顿时紫胀起来。

小娘子指挥着一众兄弟,赶着马车,押着官兵,迤逦走上山寨。

现在,坐在虎皮交椅上的,是小娘子。她大声说:

“我,红拂女,从小没爹没娘,杨素杨令公收留了我,抚养我长大。他是我的义父。这些金银珠宝,是他这些年囤积的,原也是不义之财。”

她停了一下,接着说:

“如今,我义父想回家养老,委托我将这些送回山东祖籍,置田买房,如果大伙儿想干一番大事,我就和大伙儿一块儿干!要是你们只想打家劫舍,那我就不奉陪了!”

大厅中一片沉默。

程咬金说:“我被你抓了,你说怎么,我们就怎么。”

众弟兄也一片声说:“听你的!”

红拂女大声说:

“承蒙大伙儿看得起,我就勉为其难,如今,我们要树起一面大旗,上书‘替天行道’,然后,我再写信和太原李渊父子联系,大家一同举事。”

那些押送的官兵说:

“那,我们怎么办?”

红拂女说:

“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干的,留下,大家大秤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愿干的,给路费,回家去。”

那些押送的官兵说:

“那,我们也愿意留下。”

从此,瓦岗寨的名声越传越响,把杨素气得脸色发白,差点一命呜呼。

第3章

李靖和红拂女成亲后,两人商量:如今在这乱世之中,首先,得有一定的财富;其次,得有一支队伍。这样,才可能在乱世中取得立足之地。

两人晓行夜宿,看看来到洛阳附近。这洛阳乃富庶之地,车马如龙,人流如织,街市繁华。

两人先在客栈住下,慢慢打听情况。

两天后,两人得知,城中有一巨富,家中有保镖若干,猛犬若干。又到附近转来转去,全部打探清楚。

入夜,两人换上黑色夜行服,面蒙黑纱,几个纵跃,进入巨富宅院。

“汪汪汪。”几头猛犬狂吠。

两人扔出准备好的诱饵,猛犬嗅了嗅,张开巨口,毫不犹豫地吃了下去。

保镖听见动静,连忙拿起兵器过来。

两人祭起袖箭,嗖一声,一个保镖倒下了。

“哎,二哥,摔跤啦?”

话没说完,这人也倒下了。

不一会儿,几个保镖横七竖八倒在地上。

这边,猛犬也一只一只倒下了。

巨富家中人乱作一团。

只见两个蒙面人,手拿利器,没费多大事,就将这伙哭爹喊娘的人捆上了。

接着,两人搬出大箱子,装上金银珠宝,赶着雇好的马车,不慌不忙地离开了。

趁着夜色,他们迅速出城,然后,由红拂女装成大家小姐的模样,李靖则暗中跟随,静观其变。

当李靖看见红拂女智擒程咬金,押着一伙人上了山寨,他就悄悄地藏身在队伍中。

当红拂女说服众人,拉起一支队伍时,李靖不由衷心的佩服。

李靖不再藏头藏尾,大大方方地走出来。

在李靖和红拂女的努力下,一支盔甲鲜明纪律严明的队伍已经成型。

李靖每天进行队伍操练,进行搏击格斗训练,提高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

这段时间,发生了不少事情:

杨素死了,宇文化级谋反,太原李渊父子举兵起事,一时间,群雄并起,战乱不断。

李靖和红拂女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宇文化级被李元霸打死,李渊父子的势力越来越大。

一天,突然传来:海上发生海战,倭寇和一支黑盔黑甲的队伍激烈交战,最后,倭寇全军覆没。

听到这个消息,李靖伸手向天,心里默默地说:

虬髯客,别来无恙啊?

红拂女已经不怎么管山寨的事务了,她先生了一个男孩,如今又有孕在身。

男孩两岁了,活泼异常,顽劣不堪。

山寨里的不少弟兄也都成亲生子了。

一批生力军,闹得山寨鸡犬不宁。

今天,张三打了李四,明天,王五打了赵六,大家不胜其烦。

程咬金想出了一个主意:让最大的王五当队长,组建一支童子军,每天也盔甲整齐,跟着队伍操练。

这个主意得到大家一致叫好。

每天,在校场上,两支队伍口号嘹亮,动作整齐,倒也不失为山寨一景。

这天,由不速之客到访。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4章

一位相貌平平的青年,标枪一般,笔直地站在大厅。

李靖拱手:

“请恕李某眼拙,阁下是——”

青年不卑不亢,躬身一揖:

“在下冒昧前来,还望海涵!”

“不知兄台有何见教?”

“当今之天下,仁兄怎么看?”

“如今,天下纷乱,志之大者,当一统天下,挽大厦于既倒,拯黎民于水火,这才是真英雄!”

“说得好!仁兄以为,当今天下,谁是英雄?”

‘李元霸,力大无穷,世人无敌,可是英雄?’

“一介莽夫,匹夫之勇,不算英雄。”

“宇文成都,雄霸天下,无人能敌,可算英雄?”

“志大才疏,徒有虚名,不算英雄。”

“敢问阁下,谁是英雄?”

恰在此时,晴天霹雳。

青年神色不变,用手指指李靖,又指指自己。

然后,躬身一揖,哈哈大笑,从容而出。

人已经走出很远,笑声依然在大厅回荡。

红拂女挺着便便大腹,慢慢走出:

“夫君,此人是谁?”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就是李世民!”

红拂女若有所思:

“靖哥,此人乃真英雄,真豪杰!试看明日之寰中,必是此人之天下!”

李靖道:

“娘子真不愧是红粉队伍中之英雄,巨眼识英才!”

两人相视一笑。

李靖轻轻搀扶着红拂女,问:

“这次感觉是英雄还是千金?”

红拂女莞尔一笑:

“比上次安静多了,多半是千金。”

“有子,有女,还有夫人,我李靖,夫复何求?”

“是啦,是啦,要美人,不要江山!”

“有了美人,还要江山,干嘛?”

红拂女一拳过来,正好被儿子看见:

“娘又打爹啦!”“娘又打爹啦!”

“臭小子,站住!”

儿子嘻嘻哈哈地跑远了。

这时,一名亲兵奉上书信一封,

李靖走进书房,拆信细看:

李兄:

时光匆匆,上次一别,转眼三年。

愚兄实乃中土人氏,姓李名密,因行事需要,以虬髯客示人。

今,愚兄大事已成,在东瀛组建扶桑国,故以实情相告。

李兄,人中豪杰,此时正是大展宏图之际,祝李兄早日功成!

又,如得空,盼来岛国一叙。

下次相见,又不知何年何月也。

张仲坚

顿首

原来,他就是张仲坚!怪不得神神秘秘,秘不示人。

如此,中原又少了一个劲敌。

李靖盘算,发兵之日,需要筹备的事项。

李渊在太原称帝,国号大唐。命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兵分两路,直取中原。

李靖决定,投奔李世民。

正待发兵之际,听闻李渊病危,长子建成和次子世民为争夺帝位,兄弟相残,以致“玄武门之变”。

李渊无奈,传帝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曾来信劝李靖归顺朝廷。

李靖和红拂女商量后,带领队伍,就地接受招安,被封为宣城太守。

红拂女产下一女,忽然产疾,不治身亡。

李靖大恸,携子与幼女,全城举哀,万户悲声。

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

唐太宗听闻,亲授诏书,封红拂女为“安国夫人”。

北风呜咽,山川变色,子女大哭,猿猴哀鸣。

第5章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李靖挥军北上,进军突厥。

突厥吉利可汗听闻大唐进边,立即召集群臣商议。

左聃万户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末将愿作先锋,前去迎战唐军。”

蒙鹰将军:“臣愿率大军,生擒李靖!”

吉利可汗:“各位精忠报国,本汉甚慰。传令,蒙鹰将军为平唐大元帅,左聃万户长为先锋,率领五十万大军前去迎战。本汉先祝大家旗开得胜。倒酒!”

吉利可汗举起酒碗:“干!”

“干!”一片炸雷似的吼声。

李靖在玉门关得知消息,排兵布阵,如此如此,交代一番,就与军师开始下棋饮酒。

第一天,突厥军队在关门外擂鼓,叫骂,唐军按兵不动。

第二天,突厥军队继续在关门外擂鼓,叫骂,唐军按兵不动。大唐的士兵憋了一肚子气。

第三天,突厥军队继续在关门外擂鼓,叫骂,唐军开了城门,却只走出一队老弱病残,拿着水囊碗杯,给突厥士兵送水喝。蒙鹰将军气得把碗摔了。大唐士兵的肚子快气破了。

第四天,突厥军队叫骂的声音稀稀拉拉,士兵们叫骂了一阵,席地而坐,解开袍子,晒太阳,捉虱子。唐军依然派出一队老弱病残,拿着水囊碗杯,给突厥士兵送水喝。

突厥士兵这次很友好地接过水,确实,太阳那么强烈,早就口干舌燥了。就在突厥士兵畅快地喝水的时候,玉门关城门大开,大唐军队以骑兵开路,风驰电掣般冲出来。

突厥士兵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已经被砍成两截,回老家去喝水了。

蒙鹰将军大吃一惊,传令:“作战!”

大唐军队以猛虎下山之势杀过来,锐不可当。憋了几天的气,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释放出来了。

突厥军队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蒙鹰将军见大势已去,传令:“撤!”

大唐军队紧追不舍,大获全胜。

这一仗,突厥军队输得莫名其妙,蒙鹰将军气得拔剑自刎。

李靖清理战果:计杀敌四十余万,缴获辎重兵器堆积如山。

李靖安排酒宴犒劳将士,并连夜修书上报朝廷。

吉利可汗见首战失利,气得七窍生烟,决定亲率大军出征。

李靖闻知,大喜过望,于是和军师商量了一个出其不意的计策。

吉利可汗军队一到,就开始挑战。

李靖派出人马,与吉利可汗军队交战,一战失败,再战失败。

吉利可汗得意洋洋,心想:唐军不过如此。于是,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决定与大唐军队大战一场。

次日一早,大唐兵分三路,中路由李靖亲自领兵,在玉门关外摆开阵势,另两路则从两翼进行包抄。

两军相见,更不多言,双方各派出大将,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正在这时,突厥军队开始骚动,原来唐军的两翼奇兵突袭,突厥军队大乱。

李靖:“活捉吉利可汗,赏银千两!”

唐军鼓噪而进,士气高昂。

吉利可汗拨转马头,无心恋战,“撤!”

“嗖!”一支羽箭射中坐骑,坐骑长嘶一声,倒在地上。

几个唐朝士兵一拥而上,活捉吉利可汗。

李靖:“不得无礼!”

吉利可汗被五花大绑,押上前来。

李靖:“大汉受惊了!”

第6章

唐太宗得知活捉吉利可汗,大喜:

“传诏,令吉利可汗立下永不犯边的契约,就可释放。赐李靖安国侯,官至一品。其余将领,论功行赏!”

李靖就与吉利可汗签好文书,盖上大印,派人专程送进宫中。

李靖设宴,款待吉利可汗。

一群少数民族姑娘载歌载舞。

吉利可汗:“从今以后,与大唐和平相处,互通有无,还请唐朝将汉文化传入我蛮荒之邦。”

李靖:“突厥勇猛精进,豪放坦诚,我大唐要学贵邦的骑术与箭术,还请大汉令人传授。”

吉利可汗:“好。干了!一言为定。”

李靖:“一言为定。”

从此,两邦交好,边境数十年无事。

北方平定,李靖还朝。太宗嘉奖,百官朝贺。

不日,报称南方萧铣叛乱。太宗就委李靖平叛大元帅,挥军南下。

萧铣,梁宣帝曾孙。大业十三年(617),岳州校尉董景珍沔人张绣等人起兵,推其为主,进据巴陵,建元鸣凤,迁都江陵,有兵四十万。西从三峡,南至交趾,北距汉水,东达豫章。

李靖兵分四路,分袭交趾汉水豫章,亲率中军,直逼江陵。

萧铣为人外宽内忌,诛戮大臣,致使内部离散。

听闻唐军到来,董景珍张绣投降,三路大军合围江陵。

萧铣紧闭城门,作困兽顽抗。

李靖派人混入城中,散布谣言:

“城中就快没粮食了!”

“萧铣就要投降了!”

一时人心惶惶。

一部分军民偷偷出城投降。

第二天,谣言四起,城中军民纷纷外逃。

萧铣得知消息,到城中察看,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在府中喝毒药自尽。

李靖指挥大军进城,整齐肃静。

城中军民夹道欢迎。

兵不血刃,平定南方。

李靖随即出安民告示:

各居其室,各耕其田,各务其业,免一年赋税,以安人心。言唐声,行唐制,遵唐法,用唐币。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亲,壮有所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一时间,百姓奔走相告,四境安宁。

李靖安定南方,班师还朝。

百姓倾城而出,万人空巷。

唐太宗与李靖谈论兵法。

唐太宗问:

“古人临阵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化的方法吗?”

李靖说:

“前代的战斗,多是凭借小智谋战胜没有智谋的人,凭借微小长处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些人哪里能谈论兵法呢?就像谢玄在淝水击败了符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符坚不善于用兵的缘故。”

唐太宗说:

“愿闻其详。”

李靖说:

“我看《符坚载记》上说:‘(淝水之战时),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军队得以保全。符坚率领千余名骑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了符坚,慕容垂却没有杀。’从中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而唯独慕容垂的军队得以保全,可见符坚被慕容垂所困的局面很明显了。被人困住还想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符坚这一类人就是这样。”

唐太宗说:

“军队中有兵分有聚合,使用何法以适宜为贵。前代的事迹中,谁是擅长这一兵法的人?”

李靖说:

“符坚统率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他将兵力聚合却不能将兵力分散导致的。吴汉讨伐公孙述时,与副将刘尚分兵驻扎,相距二十里,公孙述前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与吴汉合击,大败公孙述,这是用兵能分散而又能合击的结果。”

唐太宗眼望万里江山,若有所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