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准备去爬几座历经了亿万年风雨的高山,不知道,我们的到来对它意味着什么。早期的人类编织出一个个神话,让它与人类的日常更息息相关,它只是沉默不语。
我喜欢日子有变化。哪怕读一本新书,写一段新的文字组合,或者站在窗前,看天空不同的云彩……种种变化,似乎更能感知存在:时空的存在,生命的存在,生活的存在。
每次看过风景,总想记录点什么,但又无法完全复述眼睛所见。还找了些冠冕的理由:我不是旅行家,给别人推荐不了风景;风景终得要自己去看,毕竟,各花入各眼。看过风光片,我会惊叹:真美!但也仅止于当时的惊叹,过后多如浮云。亲眼看过的却不同:溪里的小鱼,岩壁上的小花,一只发呆的猴子,都很久很久还记得
走在路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带入,形成不同的记忆底片,最终成为不同的人生。
二
这次行程里安排的全是爬山,还都是名山,但对名山的仰慕,却被第一次参加户外的好奇挤到了一边。每次看到或听到那些驴友的奇遇,不论多向往,都不曾去想在自己身上发生。
喜欢三毛,把《撒哈拉的故事》读了一遍又一遍,却没有勇气,像她那样去踏遍万水千山。独自去流浪,勇气是一方面,还有很多无关勇气的理由。对三毛,我也就只剩叶公好龙似的仰慕。
敏说可参加一个她同学组的户外团时,立时雀跃。这,和以往的旅游大不一样。在我过去的几十年里,完全用脚步丈量一座高山,屈指可数。以至于有些山只记得去过,只记得一个名字。至今仍记忆深刻的,只有三十年前沿着庐山三叠泉瀑布顶端走到谷底,最后,坐在数着不到二十级的台阶上,眼泪止不住地流,只差没有嚎啕;还有那次爬完泰山十八盘,膝盖打跪,时隔二十来年,仍能瞬间找到感觉。
三
徒步中岳嵩山的行程上写着:全程大约十二公里,有两公里多的野路……对野路完全无知,只初略了解了石英岩地貌,图片中长期风化侵蚀如书册般笔直的岩石,总觉得应该用一个比山还要硬气的名字。而悬空的栈道不仅强烈地冲击了视觉,更强烈地冲击了小小的心脏。
领队却说,今天的难度系数不高。
进山前,队友梅子在树丛里找了三根断树枝,一根递给我,一根给了敏。她说,登山有用!出发前,群里就有人说要带登山杖,我很有些不以为然。但看着梅子脸上的热情,还是接过了树枝。
刚进山的路,泥地,宽阔,还有车辙的痕迹。坡,肉眼可见,但一点也不陡峭。拐过一个弯,遇到三间并列的土砖房,简陋得不能再简陋。门朝外锁着,旁边一张破旧的桌子上贴了两个现代感十足的二维码。指着山墙边一堆米把长的竹杖,领队说买一根吧。我和敏停下,选了三根看上去结实又笔直的,扫码付了六元。很不想拂了梅子的善意,但那树枝握着,手掌总被它的粗粝磨得有点不舒服。
又拐过两个弯,脚下的路忽然变窄,真的感觉就那么忽然,似乎没有任何过渡。接下来是一个岔路口,领队看了看四周,才顺着颗绑了一个红色包装袋的树,领着大家一头扎进到了林子。越往里,路越窄,坡也越陡,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野路。有的地方,只是乱石成堆,得小心地踩着石头,试试稳当了,才敢将身体重心移过去。不断地上坡,有时还得身体前倾,手上的竹杖前撑一尺,迈脚一步。
四
很多人说到嵩山,会先提及少林寺。
历时五个多小时,经过绝壁上下攀行,看过了书册崖、象鼻石,背靠如剑如戟的岩石站在栈道上,仰望过头顶上其实看不太见的剑锋,也麻着胆子俯看过脚下悬空的深谷,站在水林寺前,竟对入寺有些兴趣索然。
位居五岳之中的嵩山,竟抵不过那些功夫片的影响?是人们骨子里的慕强因子作怪?武僧、功夫,也许还有明星效应,嵩山竟成了少林寺的背景板。
站在寺门口,立刻就有拍照的小贩过来兜售。支持过不少次这样的业务,得出的结论是基本全国统一行情,也就没过多纠结,拍就是了。没想到,取照片时,才发现那人,用了很多话术,难怪网上到处诟病少林寺商业化的帖子。被讹,竟想起了几小时前,山巅那个凉棚。
绝壁之上,凉棚极简,卖矿泉水、泡面和西瓜,价格都是山下的好几倍。山下几块钱一个的西瓜,卖价六十。一听报价,觉得真贵!但上午经南天门时,遇到过一个挑矿泉水的山民,他说,挑八箱水上山,能攒两百元。彼时,我们一身轻,只是顶着太阳攀爬了四个多小时,已累得不想说话。只需想一想西瓜的清甜,就掏了钱。
拿着照片,眼前是之前把奉承话说得不要钱样,此时却一脸无赖表情的男人:刚刚是说二十元一张照片,这不是还有过塑的费用吗,当然得再加十块了。只能怪自己,忘了孔夫子的告诫:巧言令色鲜矣仁。再想一想山上的西瓜,竟多了些回甘。毕竟报价清清楚楚,让人消费得明明白白。
少林寺,这千年古刹,竟也做了个背景板。只是少林寺多少为嵩山增了风景,而这些商业化的操作,也是一种靠寺吃寺吧。
五
后面行程中的两座高峰,还是选择了部分索道。也不算认输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也许不存在什么成功或失败,重要的是不断尝试,不断前行;重要的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遇见,可以从不同维度蕴藉生命。
六天行程,上过太行山,爬过嵩山,到过云台山茱萸峰、抵达了伏牛山主峰之巅、登过老君山的金顶,起起伏伏中全在上山下山。
领队说,大家在每一处风景都争先留影,是对登山的热情,也是旅行的最好状态。我想,这也是积极生活的一种状态吧。不漠视,不无动于衷,努力尝试,足以证明激情。本来生活就是在爬山或过坡,有时陡峭,有时平缓,有时艰难,有时顺利,但总在不断前行。我和很多人一样,最终所达的峰顶,够不上人前标榜,只是努力达到自己的高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