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靖园(z)张畔的头像

靖园(z)张畔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16
分享

短篇小说·新生


 

拖着塞得满满当当的行李箱,站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的人潮里,最后望了一眼头顶那块不断滚动着车次信息的电子屏。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把眼底的红血丝照得一清二楚——那是连续三个月熬夜改简历、投岗位熬出来的痕迹。行李箱的滚轮上还沾着出租屋楼道里的灰,拉链缝里夹着半片从公司楼下便利店买的、没吃完的三明治包装纸,那是他昨天去最后一家面试公司时带的午饭。

“本科文凭现在跟废纸似的。”他听见旁边两个同样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在抱怨,这话像根针,扎进他早就绷得发紧的心里。三个月前,他揣着重点大学的毕业证,以为凭着四年专业课的成绩,总能在这座霓虹闪烁的城市里找到一席之地。可现实是,投出的八十多份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面试时被HR那句“我们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候选人”堵得哑口无言。

最后一次面试,那家互联网公司的面试官坐在玻璃隔断后面,手指敲着他的简历,漫不经心地问:“你在学校里做过的这个项目,具体执行细节是什么?如果遇到资源不足的情况,你会怎么解决?”小准备好的话术卡在喉咙里,他突然发现,课本上学的理论,到了实际问题面前,竟单薄得像一张纸。走出公司大楼时,外面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他没带伞,任由雨水打湿头发,看着马路上来往的汽车溅起水花,突然就没了再坚持下去的力气。

买火车票的时候,他犹豫了很久。手机里存着父母上个月发来的视频,父亲坐在草原上的蒙古包门口,手里拿着刚煮好的奶茶,笑着说:“要是在外面累了,就回来,家里的牛羊肉还养得起你。”母亲在旁边抢过手机,反复叮嘱他要按时吃饭,别总熬夜。那时候他还嘴硬,说再坚持阵子肯定能找到工作,可现在,他只能点开购票软件,选了一张回漠北的硬卧。

火车开动的时候,小靠在窗户上,看着窗外的高楼一点点变成低矮的房屋,最后连房屋也渐渐稀少,只剩下成片的田野。他把脸埋进臂弯里,行李箱里还放着刚毕业时买的西装,那是他以为能穿去上班的衣服,现在却成了他在大城市里失败的证明。手机震了一下,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儿子,票买好了吗?妈明天去旗里的火车站接你,给你炖了羊肉。”他盯着屏幕,半天没敢回,只觉得眼睛发烫。

三十多个小时后,火车终于驶进了漠北的地界。车窗外的景色彻底变了,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绿得像块巨大的毯子,远处有几群牛羊在慢悠悠地吃草,天空蓝得能掐出水来。这是小雨从小长大的地方,可现在回来,却没了小时候的轻松自在,只剩下满心的狼狈。

出火车站的时候,他一眼就看见人群里的母亲。母亲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头发比视频里看起来更白了些,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正踮着脚往里面张望。看见小,母亲快步走过来,一把接过他的行李箱,声音里满是欢喜:“可算回来了!快,妈给你带了热奶茶,路上肯定饿了。”

跟着母亲往家走,路上要先坐班车到旗里,再转车去苏木(乡),最后还要走一段土路才能到家里的蒙古包。班车上,母亲不停地给他夹保温桶里的奶豆腐,絮絮叨叨地问他在上海吃没吃好,住得习不习惯。小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眼睛看着窗外掠过的草原,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到家的时候,父亲正坐在蒙古包外的石头上抽烟,看见小,赶紧把烟掐了,站起身来接过母亲手里的行李箱:“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蒙古包里,炉子上炖着的羊肉已经飘出了香味,锅里的奶茶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母亲忙着给小盛肉,父亲坐在旁边,没多问工作的事,只说:“先歇阵子,啥也别想,家里不着急。”

那天晚上,小吃了两大碗羊肉,喝了三碗奶茶,可心里的空落落却一点也没填满。躺在小时候睡过的床上,听着外面草原上风吹过的声音,还有远处牛羊的叫声,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在上海的时候,晚上加班到深夜,看着写字楼外面的灯火,总觉得未来还有希望;可现在,回到了熟悉的草原,却觉得自己像个逃兵,连抬头看星星的勇气都没有。

在家休整的第一个月,小过得浑浑噩噩。每天早上,他都要等到母亲把早饭热了又热,才慢悠悠地从床上爬起来。吃过饭,他要么坐在蒙古包门口发呆,要么就躲在房间里玩手机,不愿意跟人说话,也不愿意出门见邻居。

有一次,邻居家的阿爸来家里串门,看见小,笑着问:“小啊,在大城市里找着好工作了吧?啥时候带个城里媳妇回来啊?”小的脸一下子红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母亲赶紧打圆场:“孩子刚回来,还没歇过来呢,工作的事慢慢说。”阿爸走了之后,小躲回房间,关上门,心里又酸又涩。他知道,邻居们都是好意,可那些话,却像刀子一样扎在他心上。

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天晚上,父亲把小叫到蒙古包外,两个人坐在石头上,父亲又点了一根烟,沉默了半天,才开口说:“儿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可总这么待着也不是办法。咱们草原上的男人,不能遇到点挫折就垮了。你看你阿爷,当年那么难的日子,不也挺过来了吗?”

低着头,没说话。父亲继续说:“我跟你妈商量了,你要是不想再去大城市,就试试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咱们旗里、苏木里每年都有招考,虽然竞争大,可只要你好好学,说不定就能考上。到时候有份稳定的工作,也不用再四处奔波了。”

抬起头,看着父亲。父亲的脸上满是皱纹,眼睛里却带着期待。他想起母亲每天为他操心的样子,想起自己在大城市里的狼狈,心里动了动。是啊,总不能一直这样啃老,考公或许真的是一条出路。他点了点头:“爸,我听你的,我试试。”

从那天起,小开始了备考的日子。母亲专门给他收拾出了一间小房间,让他安安静静地学习。父亲托人从旗里的书店给他买来了厚厚的备考资料,行测、申论、公共基础知识,堆了满满一桌子。小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吃过早饭就钻进房间学习,中午除了吃饭,几乎不出来,晚上学到十一二点才睡觉。

刚开始的时候,小还挺有劲头。他把行测的各个模块拆开来学,数量关系不会,就一道题一道题地琢磨;判断推理难懂,就反复看视频课,记笔记。申论更是下了苦功,每天都要写一篇作文,然后对照参考答案修改,积累好词好句。母亲看他学得认真,每天都变着花样给他做吃的,奶茶、手把肉、奶皮子,都是他爱吃的。父亲也经常鼓励他:“儿子,好好学,爸相信你。”

可没过多久,小就遇到了瓶颈。行测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不管他怎么学,正确率都上不去;申论的作文,写出来总是干巴巴的,得不到高分。第一次参加旗里的公务员考试,他连笔试分数线都没到。查成绩那天,小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分数,心里凉了半截。母亲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儿子,下次再努力,咱们还有机会。”

可第二次、第三次考试,结果还是一样。要么是笔试差几分,要么是进了面试,却在最后一轮被刷下来。有一次,他进了苏木卫生院事业编的面试,面试的时候,考官问他:“你为什么想报考我们卫生院?你对基层医疗工作有什么了解?”小准备好的答案说得磕磕巴巴,因为他其实对基层医疗一无所知,报考只是因为这个岗位竞争相对小一些。结果可想而知,他又失败了。

一次次的失败,渐渐磨掉了小的耐心和信心。他开始变得烦躁,学习的时候经常走神,动不动就发脾气。有一次,母亲给他端来奶茶,不小心洒了一点在他的资料上,小一下子就火了,把资料扔在地上,大声喊:“你就不能小心点吗?我好不容易整理的笔记!”母亲愣住了,眼圈一下子红了,默默地蹲在地上,把资料捡起来,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奶茶渍。

父亲听见声音,走了进来,看见地上的资料和母亲红红的眼睛,生气地对小说:“你怎么跟你妈说话呢?她辛辛苦苦给你端茶倒水,你还发脾气?”小没理父亲,摔门进了房间,把自己关在里面,一天都没出来。

那天晚上,小躺在床上,听见外面母亲偷偷哭的声音,还有父亲叹气的声音。他心里也不好受,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他觉得自己像个废物,努力了那么久,却什么都没得到。他看着桌子上厚厚的备考资料,突然觉得很可笑,那些资料,堆得像座山,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考公失败次数多了,小彻底没了心气。他不再早起学习,每天都要睡到中午才起床,起来之后,要么坐在沙发上玩手机,要么就躺在房间里看视频,饭要母亲端到面前才吃,衣服脏了就扔在地上,等着母亲洗。

母亲看他这样,心里又急又疼。每天早上,母亲都会早早地起来煮奶茶、做早饭,然后去叫小起床,可小要么装作没听见,要么就不耐烦地说:“别叫了,我还没睡够呢!”母亲没办法,只能把早饭热在锅里,等他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吃。

父亲是退休工人,每个月有几千块钱的退休金,本来够老两口生活了,可自从小回来,家里的开销一下子大了起来。小爱吃零食,经常让母亲去旗里的超市给他买薯片、巧克力、饮料,这些东西都不便宜,母亲每次去都要花不少钱。父亲有时候会说小两句:“别总吃那些没用的东西,浪费钱。”可小要么不理他,要么就反驳:“我在家待着,吃点零食怎么了?你退休金不就是给我花的吗?”

时间久了,家里的矛盾越来越多。有一次,母亲让小帮忙去院子里劈点柴,小正在玩手机,头也不抬地说:“我不去,累得慌。”母亲无奈,只能自己去劈柴。母亲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不好,劈柴的时候不小心闪了腰,疼得站不起来。小听见母亲的叫声,才从房间里出来,看见母亲扶着腰,脸色苍白,他也没上前帮忙,只是淡淡地说:“叫你别劈了,你非要劈,现在好了吧?”

父亲回来的时候,看见母亲躺在床上,疼得直哼哼,问清楚情况后,气得把小叫到面前,指着他说:“你还是个人吗?你妈为了你,腰都闪了,你连句关心的话都没有?你这些年书都白读了吗?”

被父亲骂得不耐烦,忍不住跟父亲吵了起来:“我愿意这样吗?还不是因为我没考上公务员,没找到工作!你们要是能给我找个好工作,我能在家待着吗?”

“你自己不努力,还怪我们?”父亲气得手都抖了,“当初让你好好学,你不听,现在考不上了,就赖我们?我们养你这么大,不是让你回来啃老的!”

“我啃老怎么了?你们生了我,就得养我!”小红着眼睛,大声喊着,然后转身摔门进了房间,把父亲的骂声关在了门外。

从那以后,小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差。他经常跟父母吵架,有时候甚至会动手。有一次,母亲让他交手机话费,小说没钱,母亲说:“你爸刚给了你两百块钱,怎么就没钱了?”小说:“那两百块钱我买游戏皮肤了。”母亲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话费不交,你怎么跟人联系?”小不耐烦地推了母亲一把,母亲没站稳,摔倒在地上,头撞到了桌子腿上,起了个大包。

父亲看见母亲摔倒,气得冲过来,给了小一个耳光。小被打蒙了,反应过来之后,跟父亲扭打在一起。父亲年纪大了,哪里打得过年轻的小,没一会儿就被小推倒在地上,胳膊擦破了皮。母亲爬起来,哭着拉架:“别打了,别打了,都是一家人,有话好好说。”

可小已经红了眼,他指着父母,大声喊:“我恨你们!要不是你们没本事,我能过得这么窝囊吗?我要是生在有钱人家,早就有好工作了,还用得着在这里受气吗?”说完,他摔门而出,整夜都没回家。

母亲担心他,整夜都没合眼,一直在门口等着。父亲坐在沙发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脸色阴沉得可怕。第二天早上,小才浑身酒气地回来,是邻居家的小伙子把他送回来的。原来,他昨晚去了旗里的网吧,跟人打了一晚上游戏,还喝了不少酒。

母亲赶紧给小倒了杯温水,让他醒醒酒。小却一把推开母亲的手,把杯子摔在地上,碎片溅了一地。母亲看着地上的碎片,又看了看小,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小,你到底要怎么样才肯变好啊?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经不起你这么折腾了。

看着母亲哭的样子,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可他还是嘴硬:“我就这样了,你们愿意管就管,不愿意管就算了。”说完,他回了房间,关上了门,任由母亲在外面哭。

从那以后,父母再也不敢多说小一句。母亲每天还是照样给他做饭、洗衣服,父亲则默默地出去干活,要么去草原上放牛羊,要么去地里种庄稼。老两口年纪都大了,身体也不好,父亲有风湿,一到阴雨天就腿疼;母亲有高血压,每天都要吃药。可他们还是硬撑着,因为他们知道,要是他们倒下了,小就真的没人管了。

有一次,父亲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头晕,倒在了地上。幸好邻居家的阿爸路过,把他送回了家,又去旗里叫了医生。医生来检查后,说父亲是因为劳累过度,加上血压有点高,才晕倒的,让他好好休息,不能再干重活了。

母亲坐在床边,看着父亲苍白的脸,哭得像个孩子:“老头子,你可不能有事啊,你要是有事,我和小可怎么办啊?”父亲拉着母亲的手,叹了口气:“没事,我休息几天就好了。小那边,你也别太操心了,他长大了,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站在门口,看着房间里的父母,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想起小时候,父亲经常背着他去草原上玩,母亲经常给他做他爱吃的奶豆腐。那时候,父母的身体还很好,脸上也总是带着笑容。可现在,父母老了,身体也垮了,都是因为他。他默默地转过身,回了房间,关上门,第一次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了后悔。

父亲生病之后,家里的重担几乎都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每天要照顾父亲,要做饭、洗衣服,还要去地里干活。她的身体越来越差,高血压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经常头晕、心慌,可她还是硬撑着,不愿意告诉小,怕他担心(其实更多的是怕他不耐烦)。

有一天,母亲在地里摘玉米的时候,突然觉得头晕得厉害,眼前一黑,就倒在了玉米地里。幸好那天小因为家里没网,出来溜达,正好看见母亲倒在地里,他赶紧跑过去,把母亲扶了起来。母亲醒过来之后,第一句话就是:“小,你别担心,妈没事,就是有点累了。

看着母亲苍白的脸,还有额头上的汗水,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第一次主动背起母亲,往家里走。母亲趴在他的背上,身体很轻,轻得像一片羽毛。小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背着他,那时候母亲的背很结实,可现在,母亲的背已经驼了,肩膀也窄了。他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了母亲的衣服上。

回到家,小把母亲放在床上,又去给母亲倒了杯温水,拿来了降压药。母亲看着他忙前忙后的样子,眼里满是欣慰:“儿子,你长大了。”小坐在床边,低着头,声音有点沙哑:“妈,对不起,以前都是我不好,让你和爸操心了。”

母亲摸了摸他的头:“没事,妈不怪你,你知道错了就好。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好不好?”小点了点头,眼泪又掉了下来。

从那天起,小好像变了一个人。他不再睡懒觉,每天早上早早地起床,帮母亲做早饭,然后去地里干活。他学着父亲的样子,耕地、播种、施肥、浇水,虽然做得不熟练,经常累得满头大汗,手上也磨出了水泡,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父亲看着小的变化,心里也很欣慰。他的身体渐渐好了

的手掌第一次磨出血泡那天,夕阳正把草原染成金红色。他握着父亲那把磨得发亮的锄头,在玉米地里刨最后一垄土,汗水顺着下巴滴进干裂的土地,砸出小小的坑。母亲提着水壶远远走来,看见他手上缠着的布条,脚步顿了顿,眼眶突然就热了。

“歇会儿吧,喝口水。”母亲把水壶递过去,声音比平时轻了些。小接过水壶,仰头灌了一大口,水流顺着嘴角往下淌,浸湿了胸前的衣襟。他这才发现,母亲的头发又白了些,风吹过的时候,几缕白发贴在满是皱纹的脸上,像极了地里快要成熟的玉米须。

“妈,明天我去旗里把那袋化肥拉回来吧。”小抹了把脸,声音有点沙哑。母亲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好,路上慢点,早去早回。”

第二天一早,小揣着父亲给的钱,骑着家里那辆旧摩托车去了旗里。摩托车是父亲年轻时买的,现在已经有些破旧,跑起来“突突”响,像个哮喘的老人。路上遇到一段坑坑洼洼的土路,摩托车颠得厉害,小紧紧握着车把,心里却没觉得累——这比以前窝在房间里玩手机舒服多了,至少风吹在脸上,是真实的。

拉回化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小把化肥卸在院子里,刚要进屋,就看见父亲坐在门槛上抽烟。父亲看见他,把烟掐了,站起身来:“回来了?累不累?”小摇了摇头:“不累,爸,明天就能把化肥撒到地里了。”父亲点了点头,没再多说,只是转身进了屋,给小雨端了碗热奶茶。

接下来的日子,小每天都在地里忙活。他跟着父亲学耕地,跟着母亲学种蔬菜,从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到后来渐渐熟练。手上的血泡破了又长,长了又破,最后结成了厚厚的茧子。母亲看着他手上的茧子,心疼地说:“别太拼了,慢慢来。”小却笑着说:“妈,没事,这茧子是土地给我的勋章呢。”

有一次,邻居家的阿爸来地里帮忙,看见小干活的样子,笑着对父亲说:“你家小雨可出息了,现在比咱们这些老庄稼人还能吃苦。”父亲听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睛里满是骄傲。小听着,心里也暖暖的,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废物,也能为家里做些事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地里的玉米长得越来越高,蔬菜也渐渐成熟了。小看着自己种的庄稼,心里满是成就感。他终于明白,不是只有在大城市里找份好工作才算成功,能把土地种好,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也是一种成功。

这天,小正在地里摘西红柿,村里的支书突然来了。支书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平时很少来家里。小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去:“支书,您怎么来了?”

支书笑着说:“小啊,我是来给你带个好消息的。咱们苏木要建一个草原旅游合作社,需要招几个年轻人,负责接待游客、讲解草原文化这些工作。我觉得你是大学生,有文化,又了解咱们草原,挺适合这个岗位的,想问问你愿不愿意去试试。

愣了一下,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有这样的机会。母亲听见声音,从屋里走了出来,激动地问:“支书,您说的是真的吗?这工作稳定吗?”

支书点了点头:“是真的,合作社是苏木政府支持的,工作肯定稳定。工资虽然不算特别高,但也够用了,还能照顾家里。”

看着母亲期待的眼神,又想起自己这些日子在地里干活的经历,心里有了决定。他对支书说:“支书,我愿意去试试,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支书笑了:“好,那你明天去苏木政府办手续,后天就能去合作社上班了。好好干,别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第二天,小去苏木政府办了手续。合作社的负责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叫巴特,也是草原上长大的。巴特热情地接待了小,给他介绍了合作社的情况:“咱们合作社主要是接待来草原旅游的游客,让他们体验草原的生活,比如住蒙古包、吃手把肉、骑马射箭这些。你的工作就是给游客讲解草原的历史文化,帮他们安排住宿和饮食,有什么问题及时跟我们沟通。”

认真地听着,把巴特说的话都记在了心里。他知道,这是他的新机会,他一定要好好把握。

上班第一天,小有点紧张。他穿着干净的衣服,早早地来到了合作社。第一个旅游团是从南方来的,有二十多个人。小按照巴特教的方法,给游客们讲解草原的历史文化,带着他们参观蒙古包,介绍草原上的各种动植物。游客们听得很认真,还不时地问他问题,小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有个小女孩拉着小的手,好奇地问:“哥哥,草原上的星星是不是比我们那里的亮啊?”小笑着说:“是啊,晚上的时候,你抬头就能看见满天的星星,特别漂亮。”小女孩听了,高兴地跳了起来。

一天下来,小虽然累得口干舌燥,但心里却很开心。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了用武之地。巴特看着他的表现,满意地说:“小,你做得不错,继续加油。

上班之后,家里的气氛也变好了。他每天早上按时起床,吃过早饭就去合作社上班,晚上回来的时候,还会给父母带些旗里买的水果和点心。母亲看着他每天精神饱满的样子,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有一天晚上,小和父母坐在蒙古包外的石头上,看着天上的星星。父亲突然开口说:“儿子,以前是爸不好,对你太严厉了。”小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爸,不怪你,以前都是我的错,是我不懂事,让你和妈操心了。”

母亲握着小的手,温柔地说:“儿子,现在你有了工作,我们也就放心了。以后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点了点头,眼睛有点湿润。他知道,自己以前做了很多伤害父母的事情,现在终于得到了父母的原谅,也终于和自己和解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在合作社的工作越来越熟练。他不仅得到了游客的好评,还得到了巴特和同事们的认可。巴特经常说:“小是咱们合作社的得力干将,有他在,咱们合作社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有一次,合作社来了一个重要的旅游团,是来考察草原旅游项目的。巴特把接待的任务交给了小,小精心准备了讲解内容,还安排了丰富的体验活动。考察团的负责人对小的表现很满意,当场决定和合作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巴特高兴地拍着小的肩膀:“小,你立大功了!咱们合作社以后的发展就靠你了。”小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

随着合作社的生意越来越好,小的工资也涨了不少。他用自己攒的钱,给父母买了新衣服,还把家里的旧摩托车换成了新的。父亲骑着新摩托车,脸上满是笑容:“儿子,这摩托车真不错,比以前那辆好骑多了。”

母亲看着家里的变化,心里满是欣慰。她经常跟邻居们说:“我家小现在懂事了,有了工作,还孝顺我们,我这辈子也没什么遗憾了。

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不再迷茫,不再彷徨。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草原的风依旧吹着,却不再带着悲伤,而是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他和父母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幸福。

夕阳下,小牵着父母的手,走在草原上。远处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天上的白云慢悠悠地飘着。这一刻,他觉得无比幸福。他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简单而真实,温暖而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