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那棵玉兰树又开花了,细碎的白花瓣像雪一样落下来,沾在李青的西装上。他站在村头,看着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这是他离开村子的第二十五年,也是他第一次回来。
记忆里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低矮的土坯房也换成了砖瓦房,可那棵玉兰树还在,枝繁叶茂,像个守着时光的老人。李青整理了一下领带,深吸一口气,朝着村子里走去。
“这不是李青吗?”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李青回头,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脸上布满了皱纹,可那双眼睛,他还有些熟悉。
“张婶?”李青试探着问。
“哎,是我!”张婶笑了,“你可算回来了,这都多少年了?你爹妈要是还在,肯定高兴坏了。”
李青的眼眶有些湿润,他点点头,“是啊,回来看看。张婶,您知道……秀莲在哪儿吗?”
提到秀莲,张婶的笑容淡了些,她指了指村东头的一间瓦房,“就在那儿呢,她男人前几年走了,现在一个人过。”
李青的心沉了一下,他朝着张婶指的方向走去,脚步越来越慢。离那间瓦房越来越近,他看见一个穿着蓝布衣裳的女人,正坐在院子里择菜。女人的头发已经花白,背也有些驼,可那身影,他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秀莲,他的初恋,他青梅竹马的恋人。
秀莲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她抬起头,看见站在门口的李青,手里的菜篮子“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李……青?”秀莲的声音有些颤抖,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青走进院子,看着秀莲,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说不出话来。他印象里的秀莲,是个扎着羊角辫,眼睛又大又亮的姑娘,一笑起来,脸上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可现在的秀莲,脸上布满了皱纹,双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哪里还有半分当年的模样?
“是我,秀莲。”李青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秀莲站起身,擦了擦手上的水,局促地拉了拉衣角,“你……你怎么回来了?”
“回来看看,看看村子,看看你。”李青说。
秀莲低下头,不敢看李青的眼睛,“坐吧,我给你倒杯水。”
院子里有一张石桌,两把石凳。李青坐在石凳上,看着秀莲走进屋里,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他们一起在玉兰树下玩耍的日子。
那时候,村子里特别穷,大家连饭都吃不饱。他和秀莲是邻居,每天一起去放牛,一起去挖野菜,一起在玉兰树下讲故事。秀莲的手很巧,会用狗尾巴草编小兔子,每次都编两个,一个给他,一个自己留着。他还记得,有一次,他饿得头晕眼花,秀莲偷偷从家里拿了一个窝头给他,自己却饿了一下午。
“喝点水吧。”秀莲端着一杯水走了出来,放在李青面前。
李青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是凉的,可他的心却暖暖的。
“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李青问。
秀莲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挺好的,就这样呗。孩子都大了,在城里打工,偶尔回来看看我。”
“那就好。”李青点点头,又问,“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事吗?”
秀莲的眼睛亮了一下,她坐在李青对面,“怎么不记得?那时候,你总跟在我后面,叫我‘秀莲姐’。有一次,我们去掏鸟窝,你差点从树上掉下来,还是我拉了你一把。”
李青也笑了,“是啊,我还记得,你当时还骂我,说我不听话。还有,你用狗尾巴草给我编小兔子,我到现在还留着呢。”
“真的?”秀莲很惊讶,“都这么多年了,你还留着?”
“嗯,”李青说,“在我书房的抽屉里,一直没舍得扔。”
秀莲的眼眶有些红,她低下头,擦了擦眼睛,“那时候多好啊,虽然穷,可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是啊,那时候真好。”李青叹了口气,“后来,我考上了高中,去了县城读书。每次回来,你都在村口等我,给我带你妈做的咸菜。”
“你那时候学习好,大家都说你以后肯定有出息。”秀莲说,“我就想,等你考上大学,我就嫁给你。”
李青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他看着秀莲,“对不起,秀莲。”
秀莲摇摇头,“不怪你,那时候,你考上了大学,去了城里,我知道我们不一样了。你爹妈和我爹妈商量着给我们办订婚宴,我那时候可高兴了,每天都盼着。可后来,你在城里找了工作,说要留在城里,我就知道,我们成不了了。”
说起订婚宴,李青的心里更难受了。那时候,他刚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领导很看重他,给他安排了很多重要的任务。他每天都很忙,忙得忘了给家里打电话,忘了和秀莲联系。后来,他爹妈给他打电话,说秀莲的爹妈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了,说他在城里安了家,不会再回村里了,让秀莲别等了。他当时心里也很矛盾,一边是自己的前途,一边是秀莲。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前途,再也没有回过村子,也没有和秀莲联系过。
“订婚宴那天,我去了,可你没回来。”秀莲的声音有些哽咽,“我等了你一天,从早上等到晚上,都没等到你。后来,我爹妈跟我说,你在城里有对象了,让我死了这条心。”
李青的眼睛红了,“我没有,秀莲,我那时候只是太忙了,我……”
“都过去了,别说了。”秀莲打断了他,“后来,我就嫁给了柱子,他是个老实人,对我很好。我们一起种地,一起养孩子,日子虽然苦,可也过来了。”
柱子是村里的一个农民,李青还记得他,是个憨厚老实的男人。
“柱子哥……他是个好人。”李青说。
“嗯,”秀莲点点头,“他前几年得了重病,走了。走的时候,还跟我说,让我好好活着。”
院子里安静了下来,只有风吹过树木的声音,还有远处传来的鸡叫声。
“李青,你现在过得怎么样?”秀莲问。
“挺好的,在城里有自己的公司,有房子,有车子。孩子也大了,在上大学。”李青说。
“那就好,”秀莲笑了,“我就知道,你肯定有出息。”
李青看着秀莲,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用失去秀莲换来的。如果当初他选择回村里,和秀莲结婚,现在的生活会不会不一样?
“秀莲,”李青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我……我对不起你。如果当初我没有离开,我们现在……”
“没有如果,李青。”秀莲看着他,眼神很平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选择了你的路,我选择了我的路。虽然我们走的路不一样,可我们都好好地活着,这就够了。”
李青看着秀莲,突然觉得很愧疚。他这些年在城里,虽然过得很风光,可他心里一直有个疙瘩,那个疙瘩就是秀莲。他总是想起秀莲,想起他们小时候的日子,想起他们的订婚宴。他知道,他欠秀莲一句对不起,欠了二十五年。
“秀莲,对不起。”李站起身,对着秀莲深深鞠了一躬,“当年是我不好,是我太自私了,我不该丢下你。”
秀莲连忙扶起他,“别这样,李青,真的都过去了。我早就不怪你了。”
“谢谢你,秀莲。”李青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秀莲也哭了,她擦了擦眼泪,“哭什么呀,都这么大岁数了。来,我给你做点饭,你肯定还没吃吧?”
李青点点头,“好。”
秀莲走进厨房,开始忙活起来。李青坐在院子里,看着秀莲的背影,心里很温暖。他知道,有些感情,虽然没有走到最后,可它会一直留在心里,成为最珍贵的回忆。
不一会儿,秀莲就做好了饭,有炒青菜,有鸡蛋羹,还有一碗红烧肉。
“都是家常便饭,你别嫌弃。”秀莲把菜端上桌。
“不嫌弃,我最喜欢吃你做的饭了。”李青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青菜,味道和他小时候吃的一样。
两个人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天,聊小时候的事,聊这些年的经历。有说有笑,有哭有闹,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吃完饭,李青要走了。他从包里拿出一沓钱,递给秀莲,“秀莲,这钱你拿着,买点好吃的,买点新衣服。”
秀莲摆摆手,“我不要,李青,我自己有钱。你能回来看看我,我就很高兴了。”
“秀莲,你就拿着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李青把钱塞到秀莲手里。
秀莲看着手里的钱,眼泪又掉了下来,“李青,谢谢你。”
“不用谢,”李青说,“我还会来看你的。”
李青走出院子,秀莲送他到门口。
“李青,路上小心。”秀莲说。
“嗯,你也照顾好自己。”李青回头,看着秀莲,“有事给我打电话。”
秀莲点点头,“好。”
李青转身,朝着村头走去。他走得很慢,一步三回头,看着站在门口的秀莲,看着那棵玉兰树,看着这个生他养他的村子。
风吹过,玉兰花瓣又落了下来,落在李青的肩上。他知道,这次回来,他解开了心里的疙瘩,也找回了失去的回忆。他会经常回来,看看秀莲,看看这个充满了他童年和青春回忆的村子。
因为他知道,有些东西,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有些人,不管过多久,都在心里。
李青的车驶出村口时,后视镜里的那棵高大的玉兰树渐渐变成一个小点,可秀莲站在门口的身影,却像刻在了玻璃上,挥之不去。他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发紧,口袋里还揣着秀莲塞回来的那沓钱——临走时她趁他转身,悄悄塞进了他的西装内袋,钱上还带着灶间烟火和阳光的暖意······
回到城里的半个月里,李青总在深夜翻开抽屉,取出那个狗尾巴草编的小兔子。草编早已泛黄发脆,可当年秀莲递给他时,指尖的温度仿佛还留在上面。他给公司的副总打了电话,把手里几个要紧的项目交了出去,只留下几个轻闲的顾问工作。“我想回村里住阵子,”他对着电话那头诧异的副总说,“老房子该修修了,也得看看老朋友。”
再次回村时,李青的后备箱塞满了东西:给秀莲买的羊绒围巾和防滑鞋,给村里老人带的降压药,还有给孩子们的文具。车刚停在玉兰树下,就看见张婶坐在玉兰树下的石墩上择菜,见了他就笑着喊:“李青又回来啦?秀莲昨天还跟我念叨你呢!”
李青刚拎着东西往秀莲家走,就远远看见院子里的烟囱冒起了烟。走近了才发现,秀莲正站在灶台前烧火,蓝布围裙上沾了点柴灰。听见脚步声,她回头一看,手里的火钳“当啷”掉在地上,眼睛一下子亮了:“你怎么又回来了?”
“回来修修老房子,顺便……蹭你顿饭。”李青把东西放在石桌上,看见院子角落堆着半袋没剥的玉米,“这玉米要剥到什么时候?我帮你。”不等秀莲开口,他就拉过小板凳,拿起玉米棒剥了起来。秀莲站在原地愣了愣,转身进了屋,再出来时,手里多了块干净的毛巾,悄悄放在他手边。
接下来的日子,李青把老房子里的蛛网扫了,漏雨的屋顶请人补了,还在院子里种上了秀莲说过爱吃的青菜。每天清晨,他都会绕到秀莲家的院墙外,听着她早起喂鸡的声音,然后喊一声:“秀莲,一起去村西头挑水啊?”秀莲总是应一声,拎着水桶从院子里出来,两人并肩走在田埂上,露水打湿了裤脚,却像回到了小时候一起去河边放牛的日子。
有一天傍晚,两人坐在玉兰树下乘凉,秀莲忽然说:“前几天我去镇上赶集,看见有人卖狗尾巴草,想起小时候给你编兔子的事,就摘了几根回来。”说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新编的小兔子,草色鲜绿,比当年那个精致了不少。李青接过来,指尖轻轻摩挲着,眼眶又热了: “这么多年,你手艺还没忘。”
“哪能忘啊,”秀莲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那时候你总说,等你以后有本事了,要带我去城里看高楼,吃你说过的‘蛋糕’。”李青的心猛地一揪,他确实说过这话,后来却被城里的工作、应酬渐渐淹没了。他握住秀莲粗糙的手,声音有些发颤:“秀莲,明天我带你去城里,咱们去吃蛋糕,去看高楼。”
第二天一早,李青带着秀莲进了城。他先带她去了商场,给她买了件枣红色的羽绒服,又去理发店烫了头发。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秀莲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发:“这太浪费钱了。”“不浪费,”李青笑着说,“你穿好看,我看着也高兴。”
他们去了城里最有名的蛋糕店,李青给秀莲点了个草莓蛋糕。秀莲拿起小勺,轻轻挖了一口,眼睛弯了起来:“真甜,比我当年想的还甜。”李青看着她的笑容,心里像被什么填满了,他知道,有些亏欠,或许不能完全弥补,但他可以用剩下的日子,慢慢陪她把当年没实现的愿望,一个个都实现。
从城里回来后,村里渐渐有了闲话,有人说李青是可怜秀莲,有人说他们俩早晚要在一起。秀莲听了,只是笑笑,该喂鸡喂鸡,该种地种地。李青却在一个傍晚,当着几个乘凉的老人的面,牵起了秀莲的手:“我和秀莲小时候就好,现在我回来了,想陪着她过日子,往后还请大家多照应。”
那天晚上,两人坐在秀莲家的院子里,玉兰花开得正盛,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秀莲靠在李青肩上,轻声说:“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跟你一起看玉兰花。”李青紧紧握着她的手,抬头看着满树的白花:“以后每年玉兰花盛开的时候,我都陪你看,看一辈子。”
秋风刮起来的时候,李青把秀莲家的玉米收了,把过冬的柴火劈好;冬天下雪时,他每天早上都会先去秀莲家扫雪,然后把热乎乎的包子放在她的灶台上。村里的人渐渐习惯了他们并肩走在田埂上的身影,习惯了李青帮秀莲挑水、秀莲给李青送刚蒸好的馒头。
又是一年玉兰花开,李青和秀莲坐在玉兰树下,手里都拿着一个狗尾巴草编的小兔子。阳光透过玉兰树叶,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平静。李青看着秀莲眼角的皱纹,忽然觉得,比起城里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这样陪着她看玉兰花落、听鸡犬鸣的日子,才是他这辈子最想要的幸福。
李青轻轻拍了拍秀莲的手,轻声说:“秀莲,明年咱们在院子里也种棵玉兰树吧,这样咱们在家就能闻见玉兰花香了。”秀莲点点头,靠在他肩上,嘴角带着满足的笑容。玉兰花瓣轻轻落在他们的头发上、肩膀上,像一场温柔的雪,覆盖了岁月的遗憾,也照亮了往后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