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芝加哥的头像

芝加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2
分享

在深圳湾早茶

在深圳湾早茶

蒋经韬

八月的深圳湾,晨光熹微,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我便坐在木棉花深圳湾酒店的21楼上,享用着这顿别有风味的早餐。脚下是这座城市的脉搏,眼前是四十年沧桑巨变的见证。一碗热气腾腾的虾饺,一碟晶莹剔透的肠粉,几杯香茗,构成了我与这座城市对话的媒介。

窗外,许是因为三天前连续一个星期的暴雨洗刷,天空像被水洗过一般湛蓝,几缕薄云如轻纱般在逶迤绵延的远山飘浮,被破云而出的一束霞光染成了淡淡的金色。不一会儿,那些云朵渐聚渐成,形态各异。更远处几片厚重的云层堆积在山巅,仿佛给连绵的远山戴上了洁白的帽子。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为深圳湾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箔。

坐在21楼的早餐厅里,望着这天空,这云彩,望着深圳湾的美景,让人恍惚置入天堂之上。

目光越过酒店精心修剪的园林,落在那座闻名遐迩的"春笋楼"上。这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如同一支破土而出的春笋,挺拔而富有生命力,象征着深圳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它高耸入云,在晨光中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光泽,与周围现代化的天际线完美融合。春笋楼不远处,是那座连接深圳与香港的深港大桥,白色的斜拉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张巨大的琴弦,不知疲倦地奏响着时代的乐章。桥上车流如织,每一辆车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穿梭于深港之间,连接着内地与世界。

远眺对岸,香港元朗的楼房若隐若现,像是水墨画中的淡影。那些密集的建筑群与深圳这边的摩天大楼遥相呼应,诉说着两座城市既相互竞争又彼此依存的关系。四十年前,那里或许只是几个零星的小渔村,而今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部分。这变化,这发展,来得如此迅猛,如此令人震撼。

我的视线继续向远方延伸,越过繁华的都市,落在那连绵起伏的山峦上。那些山岳逶迤起伏,如同大地的脊梁,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山顶上积聚的白云越来越厚,仿佛给群山披上了一层流动的轻纱。山峦的轮廓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与近处的城市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自然的永恒,一边是人造的现代;一边是静止的沉稳,一边是流动的活力。这种对比恰恰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特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早餐桌上,一笼笼精致的点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夹起一只晶莹剔透的虾饺,透过半透明的面皮,可以看到里面饱满的虾仁,这小小的点心,恰如深圳这座城市——外表精致,内里充实。咬下一口,鲜美的味道在口中绽放,就像四十年前那个决定,看似平常,却释放出了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力量。

思绪不禁飘回四十年前。听朋友说,那时的深圳湾,还是一片荒凉的海滩,几间低矮的渔民小屋零星分布在海岸线上。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只有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和渔民们朴实的笑声。那时的深圳,只是广东省宝安县下辖的一个小渔村,人口不过数万,经济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水平低下。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身影,他们的生活简单而艰辛,却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朴素期盼。

转瞬间,时光飞逝。1979年,一位老人——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涟漪。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春风化雨,滋润了这片沉睡的土地。深圳,这个曾经的小渔村,被选为经济特区,肩负起了为中国改革开放探路的使命。

政策的春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批创业者,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从全国各地涌向深圳。他们中有技术员、有工人、有农民,也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怀揣着梦想,在这片热土上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没有现成的道路,他们就自己铺;没有完善的设施,他们就自己建;没有现成的经验,他们就自己摸索。深圳湾畔,一座座工地拔地而起,机器的轰鸣声昼夜不息,建设者们用汗水和智慧,将这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沸腾的建筑工地。

早餐的蒸笼里,一笼笼热气腾腾的点心不断被端上桌。我品尝着香甜的叉烧包,外皮松软,内馅鲜美,这味道让我想起了那些艰苦创业的岁月——虽然条件艰苦,但人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每一顿简单的饭菜都吃得格外香甜。深圳的发展,就像这叉烧包一样,外表朴实无华,内里却蕴含着丰富的滋味和无尽的可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湾的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深圳湾从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那些曾经的海滩,如今变成了繁华的商业区和住宅区;那些曾经的小渔船,如今被停泊在游艇会里的高档游艇所取代。

我望向窗外,深圳湾公园的绿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大片的草坪如同绿色的地毯,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高大的棕榈树在海风中摇曳,投下斑驳的阴影;各种热带植物郁郁葱葱,构成了一道道绿色的屏障。这些植物,很多都是从世界各地引进的,它们在深圳湾找到了适合生长的环境,茁壮成长,正如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深圳湾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清晨时分,已有不少市民在这里晨练。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带着孩子在草地上嬉戏。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种笑容,是生活富足、内心安定的自然流露。四十年前,这些市民的父辈们,可能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而今,他们的后代,却能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享受生活,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我的目光再次回到那座"春笋楼"上。这座建筑不仅是深圳现代化的地标,更是这座城市创新精神的象征。在深圳,像这样的创新地标还有很多——平安金融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华润大厦……这些建筑不仅在外观设计上独具匠心,在功能上也代表着行业的最高水平。它们共同构成了深圳的天际线,向世界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早餐接近尾声,我点了一壶普洱茶,慢慢品味。茶香在口中回荡,思绪也随之沉淀。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深圳来说,却是一段翻天覆地的历程。从一个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举世闻名,深圳的崛起不仅堪称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而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伟大创举!

这个奇迹的创造,离不开一位伟人的远见卓识——邓小平。是他,在1978年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他,在1979年为深圳画下了那个改变命运的圈;是他,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朴素真理,指引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邓小平的名字,已经深深镌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丰碑上,他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包括深圳在内的无数中国人的生活。

我望向窗外,深港大桥上的车流依旧川流不息,春笋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处的山峦依旧静默而庄严。这眼前的景象,这万千的变化,都是改革开放政策结出的硕果。深圳湾的早茶,不仅仅是一顿早餐,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

在这顿早茶中,我品尝到了虾饺的鲜美,肠粉的滑嫩,叉烧包的香甜,更品尝到了时间的味道,历史的厚重,变革的力量。深圳湾的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四十年来的记忆;深圳湾的每一缕风,都诉说着改革开放的故事;深圳湾的每一束阳光,都照耀着无数追梦人的前程。

四十年后的今天,深圳湾已经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人间天堂。这里有世界一流的科技企业,有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有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他们带着梦想而来,在这里实现价值,创造未来。深圳湾,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

当我放下手中的茶杯,早餐已接近尾声,但心中的感慨却愈发强烈。深圳湾的早茶,让我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崛起,一个国家的复兴,一个时代的辉煌。这顿早茶,不仅仅是对味蕾的犒赏,更是对心灵的滋养,对历史的致敬,对未来的期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