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奔腾不息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永恒的星辰,深深地镌刻在民族的记忆深处,化作永不熄灭的灯塔,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八十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是中华民族最为艰难、最为危险的时刻,也是我们民族意志最为坚韧、精神最为昂扬的时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沉寂的夜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华夏大地的安宁。从白雪皑皑的白山黑水到椰风海韵的琼崖海滨,从繁华的都市到静谧的乡村,战火肆虐之处,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北平的课堂上再也听不到朗朗书声,南京的街巷浸透了血泪,长沙的焦土冒着滚滚浓烟……中华民族被推到生死存亡的边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正是在这危难时刻,无数人挺身而出。他们之中,既有八路军、新四军,也有国军将士;既有普通百姓、知识分子、青年学子,也有海外爱国华侨……国难当头,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人。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抗日志士,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赞歌。
在平型关战场上,八路军的将士们在伏击阵地上坚守了整整三天三夜。秋风萧瑟,裹挟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战士们没有雨具,仅以单衣裹身,冷风刺骨,干粮早已耗尽,却无一人退缩,无一人动摇。当日军的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时,战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许多战士的手指因长时间的寒冷而冻僵在枪栓上,但他们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一点点活动僵硬的手指,准备给敌人致命一击。随着一声令下,密集的枪声瞬间打破了战场的宁静。八路军的子弹出膛,向日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日军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陷入混乱,他们慌乱地寻找着掩体,试图组织有效的反抗。然而,八路军的攻势如潮水汹涌,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当冲锋号响起的那一刻,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朵朵火花,步枪、机枪的火舌如巨龙吞噬着侵略者。每一声爆炸都像是为死去的同胞复仇的呐喊,每一发子弹都带着战士们的满腔怒火,射向敌人的心脏。而最惨烈的,当属白刃格斗的时刻。那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生死较量,是一场意志与勇气的终极对决。战士们紧握刺刀与大刀,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刀光剑影中,鲜血飞溅,杀声震天动地。有的战士肠子流出体外,依然咬着牙坚持战斗;有的士兵身中数弹,依然扑向敌人。在八路军的猛烈打击下,日军辎重部队遭受了重创,不得不溃败而退。这场战作斗共歼灭日军千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彻底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日本军国主义神话,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为后续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精神支撑。
在台儿庄战斗中,川军将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让敌人闻风丧胆。当日军的重炮将城墙轰出十米宽的缺口,二十名川军战士竟用麻绳将彼此腰间捆紧,手挽手组成人墙,堵在缺口。这种近乎自戕的战术,在军事教科书上找不到任何理论依据。当日军的坦克冲向缺口时,幸存的川军士兵突然掀开衣襟,露出绑满手榴弹的胸膛,炸毁了敌人的坦克。而在巷战最为激烈的时刻,川军战士同样是展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他们毫不犹豫地将手榴弹绑在身上,化作一颗颗人肉炸弹,冲向敌群,直到同归于尽。这是何等的英勇,何等的悲壮!
在东北的林海雪原里,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中,他孤身一人与数百名日寇周旋数日。当敌人找到他时,这位让关东军闻风丧胆的抗日领袖,已经五天未进粒米。日军剖开他的胃袋,发现里面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连凶残的敌酋也不禁肃然起敬,默默脱帽致敬。是什么支撑着他在绝境中坚持战斗到最后?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是对国家尊严最坚定的捍卫。杨靖宇将军以“头颅可断,腹可剖”的钢铁意志,在白山黑水间高擎抗日救国的旗帜,用生命诠释了民族脊梁的挺拔,展现了信仰铸就的不可摧毁之力。
在河北保定的狼牙山上,八路军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转移,他们故意暴露自己,将日军引向绝路。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直到山顶再也没有一块能搬得动的石头。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五位壮士砸碎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后纵身跳下万丈深渊。其中三位壮烈牺牲,两位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他们的这一跳,不仅展现了中国军人宁死不屈的气概,更彰显了中华民族永不低头的尊严。这一英勇壮举,永载民族史册,铭刻于民族记忆的天空。
淞沪会战中,国军八百壮士奉命死守四行仓库,以牵制日军,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八百壮士抱定必死的决心,激战四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圆满完成了掩护任务。武汉空战中,年仅二十二岁的中国空军英雄陈怀民,奋勇歼敌,在击落一架敌机后,不幸被五架敌机包围。在战机受损、身体中弹的危急时刻,陈怀民毅然放弃跳伞求生的机会,驾驶飞机撞向日本战机,壮烈牺牲,血染长空。常德保卫战,余程万师长率领八千名官兵,与三万日军展开了生死战斗,血战十六昼夜,部队从八千人战斗到只剩八十人。他们真正做到了兵亡官继、弹尽肉搏,宁可战死、绝不投降,践行了“一寸山河,一寸血肉”的豪迈誓言。
这些感人肺腑的事迹,只是抗战岁月中的零星片段。在这八年全面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积极倡导、诚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在正面战场作战的国军正规军,肩负着抵御日军主力进攻的任务。他们先后展开了二十二次激烈的大会战,这些战役规模宏大、战斗惨烈,每一场都是殊死较量,每一场都是无数战士的阵亡。在这二十二次大会战及数万次大小战斗中,歼灭日军百余万。但战争的残酷性,也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游击队在敌后战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艰难环境中,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充足的物资供应,但凭借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灵活的战略战术,开展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游击战。他们深入敌后,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插入敌人的心脏。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战术灵活多样,让日军防不胜防。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游击队累计作战十二万余次,消灭日军五十多万。他们以弱胜强,以小搏大,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然而,在这胜利的背后,同样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人民群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抗战的坚强后盾,为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源源不断的兵力支持。他们将粮食、衣物等物资送往前线,积极参战,送子参军,送夫上战场,配合开展游击战争。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许多村庄被日军烧毁,作出了难以估量的牺牲,但他们始终没有动摇抗战的决心。
八年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伟大实践。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只有坚定信念,才能不屈不挠。这场战争,不仅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场战争,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中国骨气和民族士气。抗战的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开辟了道路。
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让我们以无比崇敬之情,向在抗战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抗战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致敬和最深切的缅怀!是你们用铮铮铁骨铸就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谱写了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篇章。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缅怀先烈,是为了汲取无尽的力量。珍爱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更应肩负起开创未来的重任,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