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羑的头像

姜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30
分享

清澈池塘珊珂村

当我还未踏入珊珂村时,站在村子周边的田野之上,一幅丘陵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这里的丘陵连绵起伏,虽然山不高耸巍峨,却有着独特的韵味。一道道沟谷纵横交错,像是大地的脉络,将这片土地划分成不同的模样。

从地理位置上看,整个珊珂村坐西朝东,背靠着山岭,仿佛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之中。山岭四季常绿,那茂密的毛竹郁郁葱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清风拂过时,竹子摇曳生姿,发出沙沙的声响,似是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一条清澈的沟溪从山岭上潺潺流下,如同一条灵动的银色丝带。随着它的流淌,逐渐扩展,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宽约百米左右的山谷。而珊珂村,就坐落在这个山谷之中,宛如一条青龙静静地躺在山谷的怀抱里。

我穿过总门楼,走进了这个神秘的珊珂村。一踏入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片独特的池塘。依照一个缓坡疏浚出的七口池塘层叠而下,宛如一个精心雕琢的序列。从上到下,由小到大,每一口池塘都像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结合的杰作。其中第五口池塘最大,它就像整个池塘集群的王者,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着周围的一切。最后由两口并排的小池塘托住,就像忠诚的卫士守卫着这片水域。这些池塘仿佛是一个独立的碧水世界,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我明显能感觉到这是一种有意而为的风水格局,它蕴含着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蕴含着人们和谐幸福的美好愿望。

村民介绍说,珊珂村目前居住着李、陈、傅三姓村民,其中以李姓为主。在探寻村子的历史过程中,我读到了《珊珂李氏宗谱》,根据上面的记载,珊珂李氏的始祖竟是洪都滕王李元婴的后裔。这让我不禁对这个村庄的历史有了更深的遐想。想当年李元婴或许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后裔会在这样一片山谷之中繁衍生息,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村落文化。

在看到珊珂村这个名字之前,我只是单纯地被这个名字的美感所吸引。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村子呢?名字如此秀气,甚至带着一种诗意的朦胧感。当我真的站在村子里的时候,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失望。眼前虽然有不少古建筑的残存,可它们已经无法完整地展示出这个村子曾经的气派。走进村子,四处弥漫着一种荒凉与孤寂的气息。毕竟岁月无情,许多古老的辉煌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褪色。然而,当我看到那所剩不多的高墙老院时,还是能够从那斑驳的墙体、高大的建筑规模中想象到它当年的气派。

站在那口大塘的东南角,夕阳的余晖斜向大地,将整个大塘染成了一片金黄。碧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漾开来,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岸上是一片翘角飞檐清水墙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的檐角层层叠叠,宛如展翅欲飞的鸟儿。它们掩映在层层叠叠的山竹之中,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竹影,随着水流的波动,竹影婆娑,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灵秀之气。这像是一幅古老的画卷,诉说着村子的宁静与美好。

我沿着岸边漫步,然后穿过上下塘间的隔岸,走上由大塘岸边用石板铺就的小坡道。登上坡道,便进入了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由大夫第、登龙第、李家书院等组成。想象当年,这里应该是庭院深深的模样。大夫第的门坊上刻着“赐进士吏部尚书孙恭为云南通安州知州李炽立”,这一行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珊珂村李氏家族的历史天空。这是珊珂村李氏家族值得骄傲的一段历史被明示于此,让人不禁对这个家族曾经的荣耀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登龙第这里,我看到了珊珂村民对读书的重视。房屋门楣上的石匾上“登龙”二字,如同一个无声的誓言。登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象征着通过读书、科举等途径,达到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境界。从这里可以印证,珊珂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注重耕读传家的好地方。李家书院那深深的天井,仿佛一口历史的深井,承载着无尽的文化内涵。照进来的不仅是阳光,更有照亮人心的文化与文明之光。当年在这里,或许是书生们诵读经典的声音此起彼伏,或许是先生教诲子弟的话语悠长回荡。

珊珂村村前的两侧有着不同的景致。村前的西溪庙和陈氏祠堂,体现了村民的宗教信仰和家族观念。西溪庙的存在,反映出村民在面对自然的不确定性时,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而陈氏祠堂则表达了族人对家族根源的追溯和认同。这两种信仰和观念在不同的方面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在这个小小的山村,即使是在白天,也显得非常安静。我走在村子里,很难碰到一个人。一棵古樟树横在池塘中,它的枝叶虽然依然繁茂,但是给人一种凋零与沧桑之感。然而,那些古建筑却倔强地矗立着,向世人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我不禁畅想,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整个珊珂村应该会被各种各样的花朵点缀得如同仙境一般。桃花、梨花、杏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时候,古色古香的村庄被繁花簇拥,与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池塘里的水似乎也更加清澈灵动,倒映着周围的繁花和绿树。微风拂过,花瓣飘落,落在水面上,随着水流飘荡。

在郁郁葱葱的夏季,那漫山遍野的绿色会将珊珂村包裹得更加严实。村民们在池塘边洗衣洗菜,欢声笑语打破了村庄的宁静。荷叶铺满了池塘,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艳。蜻蜓在水面上点水,青蛙在荷叶上唱歌。那些古建筑在绿树的掩映下,更添一份神秘与古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仿佛一幅流动的油画。 三秋的时候,村庄周围的树叶渐渐变红。漫山遍野的红色与村子里古建筑的青瓦白墙形成鲜明的对比。池塘里的水变得更加清澈,倒映着天边的晚霞和周围的秋林。走在村子的小路上,脚下是厚厚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此时的珊珂村,充满了一种宁静而又热烈的美,就像一首激昂的诗歌。

这些古建筑与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一道,定能构成一幅风情浓郁的田园水墨画卷。这幅画卷里,有古老的文化传承,有善良的村民生活,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它不仅仅是一个村庄的写照,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体现。

珊珂,它的名字,从一开始的疑惑,到现在成为了心中一个充满故事的符号。那些古老的建筑,如大夫第、登龙第、李家大院等,虽然已经有些门坊和院墙消失,但它们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可磨灭。这些建筑是珊珂村的骄傲,它们见证了村子的兴衰荣辱。对于保护这些古建筑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保护一片古老的建筑空间,更在于保护历史文化的脉络。每一个雕刻、每一个匾额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如果失去了这些建筑,那么这些故事也将随之消逝。

珊珂村就像一首悠扬的田园诗,在岁月的长河中传唱着,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乡村的韵味、文化的传承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中,还是在忙碌生活的尘埃里,珊珂村的记忆都将如同一股清泉,汩汩地流淌在这块土地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