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河南人王哲,多年前就患有顽固性便秘,伴有腹胀、恶心、下腹坠感,常年靠开塞露和泻药通便。经张林波诊断确认为阳虚性便秘,寒积内生,用济川煎处方加减调治半月后,大便由原来的七天一次改善至1-2天一次;二次复诊时,在基础方上改良又调半月,大便恢复正常。在王哲的力荐下,又领来一位患糖尿病的、俩经常性耳鸣的老乡。
所谓“一片片发展”,原是每个善意的推荐都在添砖加瓦, 像涟漪荡开,像藤蔓攀援。
口口相传。
渐渐地,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哪儿的中医看的好呀?”“绛县的张林波大夫呗!”没有锣鼓喧天的广告,只有人与人擦肩时的“这个中医大夫真不错,你去试试。”像极了春末的蒲公英,风一吹,带着信任的好评就飘向更多人。
少小立志当医生
张林波,1975年出生在山西朔州应县南泉乡钗里村一个贫寒家庭。在他六七岁时,父亲当兵落下的腿疼造成残疾,两条腿走起路来左一甩右一撇的生活难以负重;母亲打他记事就患有气揪病,特别是一挨到冬天,母亲白天黑夜总在咳、咳地喘不上气来。父母遭受病痛的折磨在小林波的心里打下挥之不去的烙印。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就是尊道。没钱给父母治病,懂事的张林波就萌发了学医的念头,高中未毕业他就踏上了漫漫的求医之路。1996年,年仅21岁的张林波从山西省中西医专修学院毕业后,经父亲的战友推荐,1998年门从山西省绛县南樊公社擅长脾胃及妇科的段连斌大夫临床当了学徒,四年的医学理论给张林波打下了深厚的根基,三年的班门弄斧,使他医术日渐跟进。
始于孝,想把父亲的腿疼治好,从针炙、中医药开始专攻骨病,主攻颈椎病,随着医术越发精湛,又发展为专长于治疗关节病和腰腿疼病。他的针炙,对治疗中风,眼斜堪称“一绝”,对神经性耳鸣可一针见效。同时,张林波把哮喘肺病也逐步攻克,现如今父母双亲七十多岁了,二老的身体都维持得挺好。
潜行学医修德行
学医是终生的事业,医学没有毕业那天,只有不断进修与成长。从课堂到病房,从理论到实操,从年轻到中年。张林波说,医学,医学,天天巩固学习,天天翻书探究。针对患者的腰腿等各种疼痛,张林波从针炙和中医药入手不断研学。一根小小的银针在手,罗卜的青涩寡淡,他都要自己亲自尝一尝,试一试。刚开始,张林波从自己的身上找针感,一次,两次,无数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从医30多年张林波常往返于太原中医院、山大二院进修学习,曾被邀请到运城小儿推拿学校作专题讲课,远赴北京学习小针刀技术。
2017年,张林波获得“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联合颁发的《中医康复理疗师(高级)》资格; 2018年又获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学历。为了进一步对中医学现代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不管多忙多累,现在张林波每天仍跟进2025中西医精品网络班打卡学习一个半小时。
2000年,学有小成的张林波在绛县安峪镇董封村开了家小门诊。村里乡亲有个头疼脑热的,他随叫随到,特别是他神奇的针炙疗法,治愈了无数腰腿关节等各种疑难疼痛病症。
只见,他神情自如,熟练地重复着消毒、进针、行针的动作,手中的银针在指尖灵活转动,轻捻慢转,如灵动的游鱼般准确无误地刺入空位。张林波提起当年的事仍感慨道:村里人实诚,对我忒信任,哪痛,哪疼了都找我给扎两针。人多的时候一天针炙五六十个人。
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改变。时间自会给你一个答案。
整个治疗过程中,只听得见银针与皮肤触碰的细微声响,偶尔有病人放松的轻叹。每一次落针,都倾注了张林波的专业与耐心,都包含着他对传统医术的敬畏与渴望;每一次进针,他都像是在与古老的医学智慧对话,张林波都在试图解锁其中的奥秘。多年临床,针对增生、颈膜粘连等疑难问题,张林波的小针刀微创手术尤为见效。他的针炙对治疗胎位不正的孕妇也有显著疗效。
“小张可是个好娃哩,给人看病可用心哩!小伙子的热情和医德,朴实的乡亲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大伙儿张罗着自发筹钱给他找媳妇。
东巷的婶掏出500元,西街的姨递来300元,给翼城看好了病的王老太丢下1000元说,拿上qia(洽)定婚呀,先成个家。就这样东拼西凑,在大伙的热心帮助下,张林波与本村一位叫芳芳的女孩情投意合,不久后他们就在本村正式安家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张林波日渐精湛的医术和为人品格,在当地十里八村小有名气。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有拄着拐杖的独寡老人,推着平车的老大妈,暂时没钱付医药费的,就先欠着。一时间,拥有三千多口人的董封村热闹了:垣下片大交村、续鲁等各邻村的,从曲沃、翼城、侯马、太原等地开车来等候问诊的络绎不绝。
-如,墙上的锦旗都堆搭成了一摞加一摞的。
从医30年,令张林波忒欣慰的是他获得的第一面锦旗。那是2003年,大交镇一位患有支气管扩张的哮喘患者,犯病时,每次吸气喉间都带着粗粝的摩擦声,每呼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脖颈青筋暴起,张大嘴巴,却只能换来更急促的喘息。患者与家人曾远赴京城,在北京301医院专家无奈摇头表示,没啥好“法子”。该患者经人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由张林波精心调理,没料到,一个月后该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又加2个多月的巩固治疗,到现在该患者都保持的良好。
“逮住老鼠是好猫,治好我病是神医。”在一堆锦旗中,这幅写得颇有意味的锦旗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2020年11月20日,时年75岁的赵振峰满怀感激地把这幅锦旗递到张林波大夫的手上。赵振峰老人早年在绛县商界就誉有盛名。随着年岁渐长及积劳成疾他患上了小腿肿、肾功能综合症等病,近些年来一直奔走于全国各地寻医问诊但仍未见明显疗效。赵老几经周折找到了张林波。张大夫用中药精心调理三个月,老人的各类病症就基本痊愈了,于是就有了上面这样字样的一面锦旗。
厚积薄发惠顾众生
中等身形,敦厚结实,笑眯眯的眼神,信任与亲切便悄然漫上来者的心头。从容安然的气度又添了一句:“没啥子大毛病。”顿然让患者锁眉舒展,心霾散开,病情似有缓解。来张林波诊所看病的人,常常重复着同样的话语:“见到张大夫,病情就像好了一半。”
大家对张大夫的信任来源于他的医道仁风。
张林波说:待每位患者如父母,吃透病情,用药上尽最大努力做到100%把握,才能把每一位患者的病治好”。他自主研发的膏药和丸药,一人一处方,一人一味药,根据病情不同,病人的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最复杂,张林波从望闻问切四诊合,综合分析着手,多年的行医实践,张林波开处方对中药药理的“君”“臣”“佐”“使”四大功效,应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以针炙外调经络,活血化淤、内服中药促肌体改善,通过调补肝肾,肝肾同源达到内调外通的作用,对腰腿颈肩关节病,神经性病变等各种疼痛独有疗效。
中医看病是看人,看整体,调动身体的机能,调整气血阴阳,有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张林波说,一个死搬硬套的不是一个好中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是老祖先留下的精华,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中草药生长环境受土壤、空气、水源等影响,药效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果按老中医的思维,药剂、药量放不开,就难以达到效果。只要病症、辩证和药方,三合一,就要加大剂量,翻倍用量,同时改变思路,该加加,该减减,好多病例都在基础方改良后得到很好的效果。
张林波还摸索到一些经验方,如头痛分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头痛,通过基本方改良加减治疗效果非常好。高血压、糖尿病按西医需终生服药。中医则每年春、秋两季调理就可稳定血压、血糖,从而彻底断掉西药。对遗传(基因突变)原发性高血压用中医调理,能得到改善和稳定。
平日里张林波不仅行医治病,还潜移默化传播着中医药文化,增进大家对中医学更深入地了解。他还开启养生讲座,定期免费给大众传授中医养生知识。
-----外国人把200年的西医带进了中国,中国人把5000年的中医养生带到国外,于是很多外国人在养生,很多中国人在输液,外国人拿着我们5000年的中医养生文化在赚钱,中国人拿着200年西医在忽悠自己!
提到这,张林波心疼了。
----中医把人当人医,治病健康调理,西医把人当工具修理,哪里不行割哪里。
说到这,张林波心痛了。
其实,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就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今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又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要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
----国家助力民间中医!
----中医人又迎来新的春天!
中医是自然之道,其内涵博大精深。张林波说,他在中医行道里还仅仅是个小小孩,只是有幸探知了些皮毛而已。
三十几载的躬耕不辍,张林波始终以“一根针,一把草,救世济民”“一颗心,一份情,普度众生”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铿锵誓言。
如今,在更加广阔的发展环境里,张林波的中医事业如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定会越走越宽广,越飞越高远。